紫草_紫草是中药吗_紫草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藐、茈草、紫丹、紫芺、地血、紫草茸、鸦衔草、紫草根、山紫草、红石根、野紫草、野麻灯、大紫草、红紫草、紫根、紫草根子、红条紫草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透疹;解毒。主斑疹;麻疹;吐血;衄血;尿血;紫癜;黄疸;痈疽;烫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草科植物紫草、新藏假紫草或滇紫草的根。

原形态:1.软紫草多年生草本,高15-40cm。全株被白色或淡黄色长硬毛。根粗壮。略呈圆锥形,根部常与数个侧根扭卷在一起,外皮暗红紫色。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成两歧,基部有残存叶基形成的茎鞘。基生叶丛生,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5-20cm,宽5-15cm,先端短渐尖,基部无鞘状;无叶柄。镰状聚伞花序密集于茎上叶腋,长2-6cm;花两性,苞片叶状,披针形,具硬毛;花萼短简状,5裂,裂片狭条形,两面均密生淡黄色硬毛;花冠简状钟形,紫色或淡紫色,长1-.5cm,裂片椭圆形,开展;外侧略被白毛,喉部与基部光滑,无附属物;雄蕊5,花丝短或无,关睡于花冠简中部或喉部;子房4深裂,花柱纤细,先端浅2裂,柱头2,倒卵形。小坚果宽卵形,褐色,长3.5mm,宽约3mm。有粗网纹和少数疣突起。花期6-7月,果期8-9月。2.紫草多年生草本,高50-90cm。根粗大,肥厚,圆锥形,略弯曲,常分枝,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全株密密被白色粗硬毛。单叶互生;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5-17m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均被糙伏毛。聚伞花序总状,顶生或腋生;花小,两性;苞片披针形或狭卵形,长达3cm,两面有粗毛;花萼5深裂近基部,裂片线形,长约4mm;花冠白色,简状,长6-8cm,先端5裂,裂片宽卵形,开展喉部附属物半球形,先端微凹;雄蕊5,着生于花冠简中部稍上,花丝长约0.4mm,着生花冠简中部,花药长1-1.2mm,子房深4裂,花柱线形,长2-2.5mm,柱头球状,2浅裂。小坚果卵球形,长约3mm,灰白色或淡黄褐色,平滑,有光泽。种子4颗。花期6-8月,果期8-9月。3.黄花软紫草多年生草本,高10-35cm。根圆锥形或圆柱形,稍扭曲,外皮紫褐色,常呈片状剥离。茎直立,通常由基部分枝,2-4条,有时1条,直立,密被开展的长硬毛和短伏毛。叶无柄,互生,椭圆形、长卵状披针形或匙状线形,长1.5-5.5cm,宽3-11mm,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狭下延,全缘或有微缺刻,两面密生具基盘的白色长硬毛。镰状聚伞花序,长3-10cm;花多数,密集;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萼短钟状,5裂,裂片线状披针形,长6-10mm;花冠鲜黄色,简状钟形,细长,长约1.8mm;子房4裂,花柱丝状,稍超过花冠简之半,先端2裂,柱头球形。小坚果4,三角状卵形,长2-3mm,淡黄褐色,有小疣状突起。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500-4200m的砾石山坡、草地及草甸处。2.生于向阳山坡草地、灌丛或林缘。3.生于荒漠草原、戈壁、向阳石质山坡、湖滨砾石砂地。资源分布:1.分布于新疆、甘肃及西藏西部。2.分布于东北地区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3.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北部、宁夏、甘肃西部、新疆、西藏。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唐本草》:紫草所在皆有。苗似兰香,茎赤,节青,花紫白色而实白。2.《本草图经》:紫草今处处有之。占方稀见使,今医家都用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韦宙《独行方》治豌豆疮,煮紫草汤饮,后人相承用之,其效尤速。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纲目》: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涩者宜用之,已出而紫黑便切者亦可用。若已出而红活,及白陷大便利者,切宜忌之。故杨士瀛《直指方》云,紫草治痘,能导大便,使发出亦轻,得木香、白术佐之,尤为有益。又曾世荣《活幼心书》云,紫草性寒,小儿脾气实者犹可用,脾气虚者反能作泻。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阳气,以类触类,所以用发痘疮,今人不达此理,一概用之,非矣。2.《本草经疏》:紫草为凉血之要药,故主心腹邪热之气。五疸者,湿热在脾胃所成,去湿除热利窍,其疸自愈。邪热在内,能损中气,邪热散即能补中益气矣。苦寒性滑,故利九窍而通利水道也。腹肿胀满痛者,湿热瘀滞于脾胃,则中焦受邪而为是病,湿热解而从小便出,则前证自除也。合膏药疗小儿痘疮及面,皆凉血之效也。3.《本草求原》:紫草,痘疹隐隐,欲出未出,色赤干桔,及已出而便闭、色紫黑者宜之,痘夹黑疔亦宜。若痘已齐布红活,二便通调,则改用紫草茸,,于血热未清,用以活血而寓升发之义也。若红活,二便滑,及白陷者,忌之。至灰滞而便滑,则又宜虫部之紫草茸,宜参观之。4.《本草崇原集说》:时法每以紫草配为凉剂,解痘毒,率多寒中变证。惟士宗先用桂枝汤化太阳之气,气化则毒不留。又有桂枝汤加金银花、紫草等法。5.《本草正义》:紫草,气味苦寒,而色紫入血,故清理血分之热。古以治脏腑之热结,后人则专治痘疡,而兼疗癍疹,皆凉血清热之正旨。杨仁斋以治痈疡之便闭,则凡外疡家血分实热看,皆可用之。且一切血热妄行之实火病,及血痢、血痔、溲血、淋血之气壮邪实者,皆在应用之例。而今人仅以为痘家专药,治血热病者,治外疡者,皆不知有此,疏矣。6.《本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7.《别录》: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8.《药性论》:治恶疮、癣。9.《本草图经》: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10.《纲目》: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11.《医林纂要》:补心,缓肝,散瘀,活血。12.《吉林中草药》:治便秘,尿血。13.《陕西中草药》:治汤火伤,皮炎,湿疹,尿路感染。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38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地瓜根

    地瓜根(《草木便方》) 【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根。植物形态详"地瓜藤"条。 【性味】苦涩,凉。 ①《滇南本草》:"性凉,味苦涩。" ②《草木便方》:"苦,性微寒。" 【功用主治】…

  • 野洋参

    野洋参(《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滇北球花报春的根。 【植物形态】滇北球花报春,又名:米伞花。多年生草本。根须状,白色,肉质。叶根出,无柄,叶片倒披针形,长4~7.…

  • 蜀葵苗_蜀葵苗吃多了拉肚子吗_蜀葵苗的服用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葵茎、赤葵茎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热毒下痢;淋证;无名肿毒;水炎烫伤;金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Althaearosea…

  • 鸢脚爪

    鸢脚爪(《四川中药志》) 【异名】鹰爪(《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脚爪。 【动物形态】茑(《诗经》),又名:黑耳鸢、老鹰。体长约65厘米。嘴黑色,蜡膜和下嘴基部淡黄…

  • 蛇王藤

    蛇王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双目灵、治蛇灵(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西番莲科植物蛇王藤的全草。 【植物形态】蛇王藤草质藤本,长达数米。茎无毛,稍…

  • 槲皮

    槲皮(《唐本草》) 【异名】赤龙皮、槲木皮(《肘后方》),槲白皮(《崔氏纂要方》)。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树皮。 【植物形态】槲树(《纲目》),又名:朴樕(《诗经》),槲樕(…

  • 狐肝

    狐肝(《本草图经》) 【来源】为犬科动物狐的肝,动物形态详"狐肉"条。 【功用主治】治破伤风,中风瘫痪,癫痫,心气痛。 ①《本草图经》:"烧灰以治风。" ②《纲目》:"烧灰,治风痼…

  • 豆蔻花

    豆蔻花(《饮片新参》) 【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花。植物形态详"白豆蔻"条。 【采集】夏季采。拣去花梗,晒干。 【药材】干燥花朵,呈扁压的长形块片,外表淡黄色,外面包被膜质状的花…

  • 清风藤_清风藤有什么副作用_清风藤有什么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青藤、寻风藤、一口两嘴、过山龙、牢钩刺、一个刺二个头 性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解毒。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跌打肿痛;骨折;深部脓肿;骨髓…

  • 马鹿花

    马鹿花(《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异名】小豆花、紫梗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豆科植物马鹿花的根。 【植物形态】马鹿花藤状灌木,高约3米。3出复叶,小叶卵圆形,基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