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_紫菀的功效与作用_紫菀怎么入药

基础信息

别名:青菀、紫葥、返魂草根、夜牵牛、紫菀茸、关公须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和根茎。

原形态:紫菀多年生草本,高40-150cm。茎直立,通常不分,粗壮,有疏糙毛。根茎短,必生多数须根。基生叶花期枯萎、脱落,长圆状或椭圆状匙形,长20-50cm,宽3-13cm,基部下延;茎生叶互生,无柄;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8-35cm,基部下延;茎生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8-35cm,宽5-10cm,中脉粗壮,有6-10对羽状侧脉。头花序多数,直径2.5-4.5cm,排列成复伞房状;决苞半球形,宽10-25mm,总苞片3层,外层渐短,全部或上部草质,先端尖或圆形,边缘宽膜质,紫红色;花序边缘为舌状花,约20多个,蓝紫色,舌片先端3齿裂,花柱,柱头2分叉;中央有多数筒状花,两性,黄色,先端5齿裂;雄蕊5;柱头2分叉。瘦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平,紫褐色,长2.5-3mm,两面各有1脉或少有3脉,上部具短伏毛,冠毛污白色或带红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山阴披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及沼泽地。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南部有安徽北部、河南西部。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陶弘景:紫菀,近道处处有生。布地,花亦紫,本有白毛,根甚柔细。2.《日华子本草》:紫菀,形似重台,根作节,紫色润软者佳。3.《本草图组》:紫菀,三月内布地生苗叶,其叶三四相连,五月六月内开黄紫白花,结黑子,本有白毛,根基柔细,二月三月内取根阴干用。4.《本草衍义》:紫菀用根,其根柔细,紫色,益肺气,《经》具言之。《唐本注》言无紫菀时,亦用白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紫菀,观其能开喉痹,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2.《本草通玄》: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然非独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两立效。3.《本草正》: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气,故治咳嗽上气、痰喘,惟肺实气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脓血者,乃可用之。观陶氏《别录》谓其补不足,治五劳体虚,其亦言之过也。4.《药品化义》:紫菀,味甘而带苦,性凉而体润,恰合肺部血分。主治肺焦叶举,久嗽痰中带血,及肺痿,痰喘,消渴,使肺窍有清凉沛泽之功。用入肝经,凡劳热不足,肝之表病也;蓄热结气,肝之里病也;吐血衄血,肝之逆上也;便血溺血,肝之妄下也;无不奏效。因其体润,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便燥结,利小便短赤,开发阴阳,宣通壅滞,大有神功。同生地、麦冬入心,宁神养血。同丹皮、赤芍入胃,清热凉血。其桑皮为肺中气药,紫菀为肺中血药,宜分别用。5.《本经逢原》:紫菀,肺金血分之药,《本经》止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取性疏利肺经血气也。去蛊毒痿者,以其辛苦微温,能散结降气,蛊毒自不能留,痿由肺热叶焦,紫菀专通肺气,使热从溲便去耳。《别录》疗嘛咳唾脓血,大明消痰止渴,皆滋肺经血气之效。《金匮》泽漆汤用以治咳血而脉沉者,咳属肺,脉沉则血分之病也。亦治下痢肺病,与紫参同功。6.《本草正义》:紫菀,柔润有余,虽曰苦宰而温,非燥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滞,兼疏肺家气血。凡风寒外束,肺气壅塞,咳呛不爽,喘促哮吼,及气火燔灼,郁为肺痈,咳吐脓血,痰臭腥秽诸证,无不治之。而寒饮蟠踞,浊涎胶固,喉中如水鸡声者,尤为相宜。惟其温而不热,润而不燥,所以寒热皆宜,无所避忌。景岳谓水亏金燥,咳嗽失血者,非其所宜;石顽谓阴虚肺热干咳者忌之;盖恐开泄太过,重伤肺金,又恐辛温之性,或至助火。要之虚劳作嗽,亦必有浊痰阻塞肺窍,故频频作咳,以求其通,不为开之,咳亦不止,以此温润之品,泄化垢腻,顺调气机,而不伤于正,不偏于燥,又不犯寒凉遏抑、滋腻恋邪等弊,岂非正治且柔润之质,必不偏热,较之二冬、二母,名为滋阴,而群阴腻滞,阻塞隧道者,相去犹远。惟实火作咳,及肺痈成脓者,则紫菀虽能泄降,微嫌其近于辛温,不可重任,然借为向导,以捣穴犁庭,亦无不可。总之,肺金窒塞,无论为寒为火,皆有非此不开之势。7.《本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安五藏。8.《别录》: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9.《药性论》:补虚下气。治脑胁逆气,劳气虚热。10.《唐本草》:治气喘,阴痿。11.《日华子本草》:调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12.《本草衍义》:益肺气。13.王好古:主息贲。13.宁原《食鉴本草》:主肺经虚热,开喉痹,取恶涎。14.《本草从新》: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又能通利小肠。15.《本草再新》:润肺下气、寒痰及虚喘者宜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38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水柏枝

    水柏枝(《西藏常用中草药》) 【异名】砂柳(《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水柏枝的嫩枝。 【植物形态】水柏枝落叶灌木,高1~2米。茎直立,具多数分枝,光滑。叶互生…

  • 锈钉子_锈钉子的主治功能_锈钉子的医疗用途

    基础信息 别名:大红袍、大和红、山皮条、地油根、铁锈根、牛吐血、土山豆根 性味:涩;微苦;微温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理气止痛;清热利湿。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痢疾;胃脘痛;…

  • 女菀

    女菀(《本经》) 【异名】白菀、织女菀(《吴普本草》),女宛(《本草经集注》)。女肠(《广雅》),羊须草(《雷公炮炙论》),茆(《别录》)。 【来源】为菊科植物女菀的全草或根。 【…

  • 蛇王藤

    蛇王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双目灵、治蛇灵(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西番莲科植物蛇王藤的全草。 【植物形态】蛇王藤草质藤本,长达数米。茎无毛,稍…

  • 蓑草根

    蓑草根(《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拟金茅的嫩根茎。 【植物形态】拟金茅,又名:龙须草、羊草。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须根粗壮。秆一侧具纵沟,具3~4节。叶鞘除下部…

  • 爆仗竹_爆仗竹可以外用吗_爆仗竹外用的效果

    基础信息 别名:吉祥草、马鬃花、观音柳、花丁子、马骔花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续筋接骨;活血被动瘀。主跌仆闪矬;刀伤金疮,骨折筋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爆仗…

  • 蟋蟀_蟋蟀哪些人不可以使用_蟋蟀的成分分析

    基础信息 别名:蚟孙、促织、吟蛩、将军、屈屈、蛆蛆、叫鸡、唧唧、斗鸡、蛐蛐、夜鸣虫 性味:味辛;咸;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主癃闭;水肿;腹水;小儿遗尿 生长采收 来源:药…

  • 蜀葵花

    蜀葵花(《千金·食治》) 【异名】侧金盏(《尔雅翼》),棋盘花(《分类草药性》),蜀其花(《本草推陈》),水芙蓉(《湖南药物志》),栽秧花(《贵州草药》),镲钹花、擀杖花(《陕西中…

  • 马桑叶_马桑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_马桑叶入药的禁忌和副作用说明

    基础信息 别名:马桑、醉鱼草、鱼尾草、扶桑、闹鱼儿、蛤蟆树、上天梯、蓝蛇风 性味: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主痈疽肿毒;疥癣;黄水疮;烫火伤;痔疮;跌打…

  • 鸡头_鸡头的适用范围_鸡头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性味: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补肝肾;宣阳通络。主小儿痘浆不起;时疹疮毒;蛊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头部。 原形态:家鸡,家禽。嘴短而坚,略呈圆锥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