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酸_岩酸是中药吗_岩酸的功能主治

基础信息

别名:独牛、酸杆杆、一面锣、岩丸子、石鼓子、一口血

性味:味苦;酸。性微寒

功能主治:活血消肿;止血;解毒利湿。主跌打损伤;骨折;关节肿痛;狂犬咬伤;咯血;尿血;红崩白带;淋症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柔毛秋海棠的块茎。

原形态:多年生小草本,高4-12cm。块茎圆球形;无茎。通常有1叶(有时有2-3叶),叶柄长4-8cm,有柔毛;叶片圆心形,长宽约3-7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凹口张开,近对称,两面具伏生柔毛,边缘有细圆齿。叶柄纤细,长4-8cm,有柔毛。二歧聚伞花序从地下生出,总花梗长7-17cm,有柔毛,花2-3朵,粉红色;雌雄花各有花被片4。蒴果长近1.8cm,略具柔毛,有3翅,1翅较大,狭三角形,尖头。花、果期秋季。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阴湿山地石隙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文献

出处:本品原名独羊,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十七卷石草类,云:“独牛生云南山石间。初生一叶,似秋海棠叶而光滑无锯齿,淡绿厚脆,疏纹数道,面有紫晕如指印痕。茎高三四寸,从茎上发苞开花。花亦似海棠,只二瓣,黄心一簇。”所述及附图特征与现柔毛秋海棠颇似。

摘录:《中华本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48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三七_三七是中药吗_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山漆、金不换、血参、人参三七、参三七、田七、盘龙七 性味:味甘;微苦;性湿 功能主治:止血;散血;定痛。主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症瘕;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阴腹痛;疮…

  • 干饧糟

    干饧糟(《纲目》) 【别名】干糖糟(《摘元方》)。 【来源】为制饴糖后所余之渣滓,经晒干而成。 【性味】《纲目》:"甘,温,无毒。" 【功用主治】《纲目》:"治反胃吐食,暖脾胃,化…

  • 罗汉松实

    罗汉松实(《纲目拾遗》) 【来源】为竹柏科植物土杉或短叶土杉等的种子及花托。 【植物形态】①土杉,又名:长青(《纲目拾遗》),罗汉杉(《中山传信录》),罗汉松。常绿乔木,直干,高可…

  • 九子不离母_九子不离母的副作用_九子不离母吃了中毒了怎么办

    基础信息 别名:兴元府萆薢、黄山药、蛇头草、萆薢、白山药、次黄山药、黄姑里、饭沙子、川萆薢 性味:苦;微辛;微寒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通络止痛;清热解毒。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胃气…

  • 迎山红_迎山红有什么功效_迎山红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满山红、映山红 性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解表;止咳化痰。主感冒;咳嗽气喘;痰多。。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迎红杜鹃的叶。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

  • 刺蒺藜

    刺蒺藜(《本草衍义》) 【异名】茨(《诗经》),蒺藜(《毛诗传》),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经》),即藜(《别录》),白蒺藜(《药性论》),杜蒺藜(《圣惠方》),…

  • 黄秋葵根

    黄秋葵根(《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刚毛黄秋葵的根。 【植物形态】刚毛黄秋葵,又名:桐麻、黄秋葵、野棉花、黄芙蓉、辛麻、豹子眼睛花。多年生草本,高1~2米,全株密被黄…

  • 独角芋

    独角芋(《红河中草药》) 【异名】红半夏、石芋头、红水芋、红芋头、珍珠莫玉散、五彩芋。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花叶杯芋的块茎。 【植物形态】花叶杯芋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叶片盾形…

  • 红背酸藤

    红背酸藤(《陆川本草》) 【异名】头林沁(《广州植物志》),酸藤木(《陆川本草》),黑风藤、风莓、酸藤(《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酸叶胶藤的根及叶。 【植物形态】酸…

  • 入地金牛

    入地金牛(《本草求原》) 【别名】蔓椒、豕椒(《本经》),猪椒、彘椒、狗椒(《别录》),豨椒(陶弘景),金椒(《本草图经》),金牛公、两边针(《岭南采药录》),山椒(《广州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