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_羊肚菌的医用功效_羊肚菌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羊肚菜、羊肚蘑、编笠菌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和胃消食;理气化痰。主消化不良;痰多咳嗽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羊肚菌科真菌羊肚菌、小顶羊肚菌、尖顶羊肚菌、粗柄羊肚菌、小羊肚菌等的子实体。

原形态:1.羊肚菌菌盖近球形、卵形至椭圆形,高4-10cm,宽3-6cm,顶端钝圆,表面有似羊肚状的凹坑。凹坑不定形至近圆形,宽4-12mm,蛋壳色至淡黄褐色,棱纹色较浅,不规则地交叉。柄近圆柱形,近白色,中空,上部平滑,基部膨大并有不规则的浅凹槽,长5-7cm,粗约为菌盖的2/3。子囊圆筒形,(280-320)μm×μm。孢子长椭圆形,无色,每个子囊内含8个,呈单行排列。侧丝顶端膨大,粗达12μm。2.小顶羊肚菌菌盖狭圆锥形,顶端尖,高2-5cm。基部宽1.7-3.3cm,凹坑多长方形,蛋壳色。棱纹黑色,纵向排列,由横脉连接。柄乳白色,近圆柱形,长3-5cm,粗11-20mm,上部平,基部稍有凹槽。子囊(210-250)μm×(15-20)μm。孢子单行排列,(22-26)μm×(12-14)μm,侧丝顶端膨大,直径达11μm。3.尖顶羊肚菌菌盖长,近圆锥形,顶端尖或稍尖,长达5cm,直径达2.5cm。凹坑多长方形,浅褐色,棱纹色较浅,多纵向排列,由横脉相连。柄白色,长达6cm,直径约等于菌盖基部的2/3,上部平,下部有不规则凹槽。子囊(250-300)μm×(17-20)μm,孢子单行排列,(20-24)μm×(12-15)μm。侧丝顶部膨大,直径达9-12μm。4.粗柄羊肚菌菌盖近圆锥形,高约7cm,宽5cm。凹坑近圆形,大而浅,浅黄色,棱纹薄,不规则地相互交织。柄粗壮,淡黄色,长约10cm,基部粗5cm,稍有凹槽,向上渐细。子囊圆柱形,有孢子部分150×18μm。孢子8个,单行排列,椭圆形,无色,(22-25)μm×(15-17)μm。侧丝无色,顶部膨大。5.小羊肚菌菌盖圆锥形至近圆锥形,高17-33mm,宽8-15mm。凹坑往往长形,浅褐色。棱纹常纵向排列,不规则相互交织,颜色较凹坑浅。柄长15-25mm,粗5-8mm,近白色或浅黄色,基部往往膨大,并有凹槽。子囊近圆柱形,有孢子部分约100×16μm,孢子单行排列,椭圆形,(18-20)μm×(10-11)μm。侧丝顶部膨大。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800-1000m的阔叶林中地上及林缘空旷处。2.生于云杉林中地上。3.生于阔叶林及混交林地上、林缘空旷处以及防护林内草丛中。4.生于混交林的林缘地上。5.生于稀疏林中的地上。资源分布:1.分布于吉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江苏、四川、云南等地。2.分布于内蒙古、山西、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3.分布于河北、山西、甘肃、新疆、江苏、湖南、云南等地。4.分布于黑龙江、山西、新疆等地。5.分布于山西、陕西、宁夏、新疆、四川等地。

文献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平。有和胃消食,化痰理气的功能。用于消化不良、痰多气短。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55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毛药

    毛药(《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红丝线、血见愁(《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菜、野花毛辣角(《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茄科植物十萼茄的全抹。 【植物形态】十萼茄一年或二年生草本…

  • 蓝实

    蓝实(《本经》) 【异名】蓝子(《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蓼科植物蓼蓝的果实。 【植物形态】蓼蓝(《唐本草》),又名:蓝(《本经》)。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须根细,多数…

  • 麂肉

    麂肉(《本草拾遗》) 【来源】为鹿科动物小麂的肉。 【动物形态】小麂,又名:黄麂,黄猄。形小,肩高约40厘米,体长70~80厘米,尾长可达12厘米,脸部较短而宽,鼻端裸露。雄兽有角…

  • 梅根_梅根的用药禁忌_梅根有哪些功效

    基础信息 性味:微苦;微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主风痹;休息痢;胆囊炎;瘰疬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根 原形态:梅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淡灰…

  • 章鱼_章鱼怎么入药_章鱼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章举、鱆、望潮、小八梢鱼、络蹄、蛸 性味:味甘;咸;性平 功能主治:养血通乳;解毒;生肌。主血虚经行不畅;产后缺乳;疮疡久溃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章鱼科动物…

  • 地梢瓜_地梢瓜是如何帮助病人的_地梢瓜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女青、山角、地瓜儿、羊不奶果、小丝瓜、浮瓢棵、老瓜瓢、沙奶奶、马奶奶、沙奶草、细叶牛皮消、雀瓜、罗汉草、地瓜子、地葛、地瓜瓢、盘龙草、牛梢瓜、羊奶草、羊巴奶 性味:…

  • 灰栒子

    灰栒子(《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灰栒子的枝叶及果实。 【植物形态】灰栒子落叶灌木,高2~4米。枝圆柱形,红棕色,细瘦开张,幼时有长柔毛.叶互生,具柄;椭圆状卵形,…

  • 乌骚风

    乌骚风(《分类草药性》) 【异名】乌骨鸡、黑乌骨(《四川中药志》),黑骨头、铁夹藤(《中国经济植物志》)。 【来源】为萝摩科植物青蛇藤的茎。 【植物形态】青蛇藤多年生攀援灌木。幼枝…

  • 人尿

    人尿(《别录》) 【采集】取健康人的小便,去头尾,用中间一段。一般以10岁以下儿童的小便为佳,名为"童便"。 【性味】咸,凉。 ①《本草拾遗》:"寒。" ②《日华子本草》:"凉。"…

  • 鳜鱼胆

    鳜鱼胆(《纲目》) 【来源】为鮨科动物鳜鱼的胆,动物形态详"鳜鱼"条。 【采集】腊月采取,悬挂于通风无日处,阴干用。 【性味】《纲目》:"苦,寒,无毒。" 【功用主治】《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