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_芫花的副作用_芫花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芫、去水、赤芫、败花、毒鱼、杜芫、头痛花、闷头花、老鼠花、闹鱼花、棉花条、大米花、芫条花、地棉花、九龙花、芫花条、癞头花、南芫花、毒老鼠花、紫金花

性味:辛;苦;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祛痰止咳;解毒杀虫。主水肿;膨胀;痰饮胸水;喘咳;痈疖疮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

原形态:芫花直立落叶灌木,高达1m。根长者可达10cm,主根直径0.6-1.5cm,有分歧,外表黄棕色至黄褐色;根皮富韧性。茎直径至1cm,暗棕色;枝细长,褐紫色,幼时密生绢状短柔毛。叶对生,间或互生;有短柄,长约1mm,被短柔毛;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2.5-5cm,宽0.8-2cm,稍带革质,先端尖,全缘,幼时叶之两面流生绢状短柔毛,以脉上为密,老则渐脱。花淡紫色,腋生,先叶开放,通常3-7朵生叶腋间短梗上,以枝端为多;花两性,无花瓣;花被管细长,长约1cm,密被绢状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形,长不及1cm;雄蕊8,2轮,着生于花被管上,不具花丝;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极短或缺如,柱头头状。核果革质,白色。种子1颗,黑色。花期3-4月,果期5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园。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河北、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鬼疟,疝瘕,痈肿。2.《名医别录》: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3.《药性论》: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利五脏寒痰,涕唾如胶者。主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胀满。4.《日华子本草》:疗嗽、瘴疟。5.《本草纲目》:治水饮痰澼,胁下痛。6.《本草原始》:煎汁渍丝线,系痔易落,(并能)系瘤。7.《汤液本草》:胡洽治痰癖、饮癖,用芫花、甘遂、大戟,加以大黄、甘草,五物同煎,以相反主之,欲其大吐也。治之大略,水者,肺、肾、胃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而头,中而四肢,下而腰齐,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脉有尺寸之殊,浮沉之异,不可轻泻,当知病在何经、何脏,误用则害深,然大意泄湿。8.《本草纲目》:张仲景治伤寒太阳证,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或利者,小青龙汤主之;若表已解,有时头痛出汗恶寒,心下有水气,干呕痛引两胁,或喘或咳者,十枣汤主之。盖小青龙治未发散表邪,使水气自毛窍而出,乃《内经》所谓开鬼门法也;十枣汤驱逐里邪,使水气自大小便而泄,乃《内经》所谓洁净府,去陈?法也。芫花、甘遂、大戟之性,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真元也。陈言《三因方》以十枣汤药为末,用枣肉和丸,以治水气喘急浮肿之证,盖善变通者也。杨士瀛《直指方》云,破癖须用芫花,行水后便养胃可也。9.《本草述》:芫花所治,在《本经》首言其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是其用在上焦以及中焦也。观《本经》于甘遂、大戟,俱云苦寒,而兹物独言辛温,唯其气温,故不独去水气,并治寒毒寒痰。(此味)与大戟仿佛以致其用,但苦寒、辛温,不惟上下区分,即恐决逐与开散,似犹未可一视。第举言其能虚人元气,以水乃气所化,而气布于上焦也,是亦不可不致慎矣。10.《本经逢原》:芫花,消痰饮水肿,故《本经》治咳逆咽肿,疝瘕痈毒,皆是痰湿内壅之象。11.《本草求真》:芫花主治颇与大戟、甘遂(同),皆能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然此味苦而辛,苦则内泄,辛则外搜,故凡水饮痰癖,皮肤胀满,喘急痛引胸胁,咳嗽,瘴疟,里外水闭,危迫殆甚者,用此,毒性至紧,无不立应。不似甘遂苦寒,止泄经隧水湿;大戟苦寒,止泄脏腑水湿;荛花与此气味虽属相同,而性较此多寒之有异耳。12.张寿颐:芫花气味,《本经》虽称辛温,然所主诸病,皆湿热痰水为虐。功用专在破泄积水,而非可以治脾肾虚寒之水肿,则辛虽能散,必非温燥之药,故《别录》改作微温。据吴普谓神农、黄帝:有毒;扁鹊、歧伯:苦;李氏:大寒云云,似以李氏当之之说为允。《本经》主咳逆上气,喉鸣及喘而短气,皆水饮停积上焦,气壅逆行,闭塞不降之症;咽肿亦热毒实痰,窒滞清窍,此等苦泄攻通猛将,均为湿热实闭,斩关夺门,冲锋陷阵,一击必中之利器,非为虚人设法可知。鬼疟,实即古之所谓瘴疟,故治宜泄导热毒,亦非其他诸疟之所可混投者也。疝瘕亦指湿热蕴结之一症,不可以概一切之疝气瘕聚。痈肿,则固专指阳发实热之疡患矣。《别录》谓消痰水、水肿,及五种水气之在五脏者,固皆以实证立论,仍是《本经》之义。喜唾乃饮积胸中,水气上溢,而口多涎沫耳。皮肤腰痛,亦指水气泛滥之一症。惟寒毒二字,当有讹误,此乃寒泄之药,非其所主,岂浅者以《本经》气味有温之一说,而姑妄言之耶?总之,《名医别录》虽集成于贞白居士之手,然六朝以降,传写屡经,亦难保无妄人羼杂之句,是当衡之以理,而必不可一味盲从者。肉毒是肉食之毒,食物得毒,固必泄之而毒始解。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58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重叶莲

    重叶莲(《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太白美花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太白美花草多年生草本,全体无毛。根茎暗褐色,有多数须根。羽状复叶;基生叶3~5枚,具长柄,基部扩大成鞘…

  • 赶风柴

    赶风柴(《岭南采药录》) 【异名】节节红(《南宁市药物志》),饭汤叶、亚寨凡、大班鸠米(《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裸花紫珠的带有嫩枝的叶。 【植物形态】裸花紫珠灌…

  • 兔子毛

    兔子毛(《内辈古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西伯利亚艾菊的全草。 【植物形态】西伯利亚艾菊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具多数残留的干叶柄。基生叶2~3回羽…

  • 红母猪藤_红母猪藤的功效_红母猪藤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毛叶乌蔹莓、五爪龙、五龙草、五叶藤、妙母妹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凉血消痈;散瘀止痛。主目赤肿痛;肺痈;溲血;跌打损伤;烫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

  • 紫雪花

    紫雪花(《广西药植名录》) 【异名】紫花丹(《广州植物志》),谢三娘(《陆川本草》),红花丹(《广西植物名录》)。 【来源】为白花丹科植物紫雪花的茎叶及花。 【植物形态】紫雪花多年…

  • 龙眼壳_龙眼壳是中药吗_龙眼壳多吃有影响吗

    基础信息 别名:圆眼壳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敛疮;生肌。主眩晕耳聋;痈疽久溃不敛;烫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Dimocarpuslongan…

  • 大靛根

    大靛根(《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豆科植物木蓝的根。植物形态详"木蓝"条。 【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平。" 【功用主治】《生草药性备要》:"解虫毒。" 【选方】治丹…

  • 乳白香青

    乳白香青(《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大矛香艾、大白矛香。 【来源】为菊科植物乳白香青的干燥全草。 【植物形态】乳白香青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株密被灰白色绒毛。根茎…

  • 葱白_葱白煮水的功效_宝宝葱白水的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葱茎白、葱白头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发表;通阳;解毒;杀虫。主感冒风寒;阴寒腹痛;二便不通;痢疾;疮痈肿痛;虫积腹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

  • 十大功劳─阔叶

    【中文名】:十大功劳─阔叶【类别】:叶类【英文名】:LeatherleafMahoniaLeaf【别名】:土黄柏、土黄连、八角刺、刺黄柏、黄天竹。 【来源】:为小薜科植物阔叶十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