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_芫花的副作用_芫花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芫、去水、赤芫、败花、毒鱼、杜芫、头痛花、闷头花、老鼠花、闹鱼花、棉花条、大米花、芫条花、地棉花、九龙花、芫花条、癞头花、南芫花、毒老鼠花、紫金花

性味:辛;苦;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祛痰止咳;解毒杀虫。主水肿;膨胀;痰饮胸水;喘咳;痈疖疮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

原形态:芫花直立落叶灌木,高达1m。根长者可达10cm,主根直径0.6-1.5cm,有分歧,外表黄棕色至黄褐色;根皮富韧性。茎直径至1cm,暗棕色;枝细长,褐紫色,幼时密生绢状短柔毛。叶对生,间或互生;有短柄,长约1mm,被短柔毛;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2.5-5cm,宽0.8-2cm,稍带革质,先端尖,全缘,幼时叶之两面流生绢状短柔毛,以脉上为密,老则渐脱。花淡紫色,腋生,先叶开放,通常3-7朵生叶腋间短梗上,以枝端为多;花两性,无花瓣;花被管细长,长约1cm,密被绢状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形,长不及1cm;雄蕊8,2轮,着生于花被管上,不具花丝;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极短或缺如,柱头头状。核果革质,白色。种子1颗,黑色。花期3-4月,果期5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园。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河北、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鬼疟,疝瘕,痈肿。2.《名医别录》: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3.《药性论》: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利五脏寒痰,涕唾如胶者。主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胀满。4.《日华子本草》:疗嗽、瘴疟。5.《本草纲目》:治水饮痰澼,胁下痛。6.《本草原始》:煎汁渍丝线,系痔易落,(并能)系瘤。7.《汤液本草》:胡洽治痰癖、饮癖,用芫花、甘遂、大戟,加以大黄、甘草,五物同煎,以相反主之,欲其大吐也。治之大略,水者,肺、肾、胃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而头,中而四肢,下而腰齐,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脉有尺寸之殊,浮沉之异,不可轻泻,当知病在何经、何脏,误用则害深,然大意泄湿。8.《本草纲目》:张仲景治伤寒太阳证,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或利者,小青龙汤主之;若表已解,有时头痛出汗恶寒,心下有水气,干呕痛引两胁,或喘或咳者,十枣汤主之。盖小青龙治未发散表邪,使水气自毛窍而出,乃《内经》所谓开鬼门法也;十枣汤驱逐里邪,使水气自大小便而泄,乃《内经》所谓洁净府,去陈?法也。芫花、甘遂、大戟之性,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真元也。陈言《三因方》以十枣汤药为末,用枣肉和丸,以治水气喘急浮肿之证,盖善变通者也。杨士瀛《直指方》云,破癖须用芫花,行水后便养胃可也。9.《本草述》:芫花所治,在《本经》首言其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是其用在上焦以及中焦也。观《本经》于甘遂、大戟,俱云苦寒,而兹物独言辛温,唯其气温,故不独去水气,并治寒毒寒痰。(此味)与大戟仿佛以致其用,但苦寒、辛温,不惟上下区分,即恐决逐与开散,似犹未可一视。第举言其能虚人元气,以水乃气所化,而气布于上焦也,是亦不可不致慎矣。10.《本经逢原》:芫花,消痰饮水肿,故《本经》治咳逆咽肿,疝瘕痈毒,皆是痰湿内壅之象。11.《本草求真》:芫花主治颇与大戟、甘遂(同),皆能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然此味苦而辛,苦则内泄,辛则外搜,故凡水饮痰癖,皮肤胀满,喘急痛引胸胁,咳嗽,瘴疟,里外水闭,危迫殆甚者,用此,毒性至紧,无不立应。不似甘遂苦寒,止泄经隧水湿;大戟苦寒,止泄脏腑水湿;荛花与此气味虽属相同,而性较此多寒之有异耳。12.张寿颐:芫花气味,《本经》虽称辛温,然所主诸病,皆湿热痰水为虐。功用专在破泄积水,而非可以治脾肾虚寒之水肿,则辛虽能散,必非温燥之药,故《别录》改作微温。据吴普谓神农、黄帝:有毒;扁鹊、歧伯:苦;李氏:大寒云云,似以李氏当之之说为允。《本经》主咳逆上气,喉鸣及喘而短气,皆水饮停积上焦,气壅逆行,闭塞不降之症;咽肿亦热毒实痰,窒滞清窍,此等苦泄攻通猛将,均为湿热实闭,斩关夺门,冲锋陷阵,一击必中之利器,非为虚人设法可知。鬼疟,实即古之所谓瘴疟,故治宜泄导热毒,亦非其他诸疟之所可混投者也。疝瘕亦指湿热蕴结之一症,不可以概一切之疝气瘕聚。痈肿,则固专指阳发实热之疡患矣。《别录》谓消痰水、水肿,及五种水气之在五脏者,固皆以实证立论,仍是《本经》之义。喜唾乃饮积胸中,水气上溢,而口多涎沫耳。皮肤腰痛,亦指水气泛滥之一症。惟寒毒二字,当有讹误,此乃寒泄之药,非其所主,岂浅者以《本经》气味有温之一说,而姑妄言之耶?总之,《名医别录》虽集成于贞白居士之手,然六朝以降,传写屡经,亦难保无妄人羼杂之句,是当衡之以理,而必不可一味盲从者。肉毒是肉食之毒,食物得毒,固必泄之而毒始解。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58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遍地金

    遍地金(《滇南本草》) 【异名】锅巴草(《云南中医验方》),蚂蚁草(《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藤黄科植物遍地金的全株。 【植物形态】遍地金一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呈须状…

  • 霸王鞭_霸王鞭的功效与作用_霸王鞭的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刺金刚 性味:苦涩;平;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杀虫止痒。主疮疡肿毒;牛皮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霸王鞭的全株。 原形态:霸王鞭多年生肉质灌木,…

  • 椰子油_椰子油的用药禁忌_椰子油有哪些功效

    基础信息 性味:辛;微温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敛疮。主疮癣;湿疹;冻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胚乳,经加工而成的油。 原形态:椰子,大乔木,高15-30m,茎…

  • 胃友

    胃友(《云南中草药》) 【异名】叶上花、清香桂、万年青(《云南中草药》),土丹皮、大风消(江西《草药手册》),野樱桃(《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黄杨科植物野扇花的根。 【…

  • 山辛夷

    山辛夷(《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异名】羊皮袋、山栀子。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皮袋香的花。 【植物形态】皮袋香常绿灌木,高2~4米。幼枝密生锈色绒毛。叶互生,革质,卵形至倒卵状椭圆…

  • 榼藤_榼藤吃了中毒了怎么办_榼藤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过山枫、大血藤、过山龙、榼子藤、左右扭、过江龙、扁龙、过岗扁龙、脊龙、扭骨风、扭龙 性味:苦;涩;平;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腰肌…

  • 分心木

    分心木(《山西中药志》) 【异名】胡桃衣(《本草再新》),胡桃夹(《现代实用中药》),胡桃隔(《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果核内的木质隔膜。植物形态详"胡桃仁"…

  • 慈乌胆

    慈乌胆(《纲目拾遗》) 【异名】乌鸦胆(《纲目拾遗》)。 【来源】为鸦科动物寒鸦的胆。动物形态详"慈乌"条。 【功用主治】《纲目拾遗》:"明日开瞽,功胜空青,点青盲最验。解藤黄毒。…

  • 野木耳菜_野木耳菜医用价值高吗_野木耳菜会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假茼蒿、冬风菜、飞机菜、满天飞、安南草、金黄花草、皇爷膏、假苦荠、观皮芥、解放草、飞花菜、土三七 性味:味微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调和脾胃。主感冒;肠炎…

  • 长瓦韦

    长瓦韦(《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异名】扎柏(藏名)。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长瓦韦的全草。 【植物形态】长瓦韦附生草本,长约20余厘米。根茎长而横走,密被鳞片;鳞片卵圆披针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