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_小檗有副作用嘛_小檗哪些人不可以使用

基础信息

别名:子檗、山石榴、三颗针、大山黄刺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口舌生疮;咽痛喉痹;目赤肿痛;痈肿疮疖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华西小檗等多种同属植物的根和茎、枝。

原形态:1.华西小檗,落灌木,高达2-3m。木材及内皮呈黄色;小枝有棱,紫褐色,有疣状突起;刺3分叉,但着花小枝上下的刺通常不分叉,长约6mm,有时刺小或无。叶丛生;叶柄长1-2.5cm;叶片长椭圆菜至披针形,或倒卵形,长1.5-5.5cm,宽0.7-3.5cm,先端渐尖或圆钝有短尖头,基部狭楔形,全缘或疏生针芒状细刺齿,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有白粉。总状花序疏松或为近伞形花序,长3-7cm,有花8-12朵;无总花梗或很短;花黄色,小苞片2,卵形;萼片6,花瓣状,排列为2轮;花瓣6,倒卵形,较萼片短;雄蕊6。浆果卵形或球形,熟时深红色。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上的山坡林下阴湿地或路边。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湖北、四川和云南。

文献

出处:1.出自《唐本草》:子檗,子似女贞,皮白不黄,亦名小檗,所在皆有,今云皮黄,恐谬矣。今俗用子檗,皆多刺小树,名刺檗,非小檗也。其树枝叶与石榴无别,但花异,子细黑圆如牛李子耳。生山石间,所在皆有,襄阳岘山东者为良。陶于檗木附见二种,其一见是陶云皮黄,其树乃皮白,今太常所贮,乃叶多刺者,名曰刺檗,非小檗也。2.《本草拾遗》:凡是檗木皆皮黄,今既不黄,而自然非檗。小檗如石榴,皮黄,子赤如枸杞子,两头尖,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陶弘景:主口疮。2.《唐本草》:主口疮,杀诸虫,去心腹中热气。3.《纲目》:治血崩。4.《陕西中草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菌消炎。治急性肠炎,痢疾,黄疸,白带,关节肿痛,阴虚发热,骨蒸,盗汗,痈肿疮疡,口疮,咽炎,结膜炎,黄水疮。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74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豹骨

    豹骨(《医林纂要》) 【来源】为猫科动物豹的骨胳。 【动物形态】豹,又名:程(《庄子》),失刺孙(《梦溪笔淡》),金钱豹、银钱豹、文豹。形体似虎而较小,体长1~1.5米,尾长75~…

  • 汉中防己_汉中防己的药用价值_汉中防己的适用范围

    基础信息 别名:防己、解离、木防己、解燕、石解 性味:苦;辛;寒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清热利水。主风湿关节疼痛;湿热肢体疼痛;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湿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

  • 接骨草2

    接骨草2(《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异名】白龙骨、冷坑兰、冷坑青、猢狲接竹、痱痒草、血和山、乌骨麻、赤车使者(《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庐山楼梯草的根茎或全草。…

  • 棘针

    棘针(《本经》) 【异名】白棘(《本经》),棘刺、枣针(《别录》),赤龙爪(《普济方》)。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棘刺。植物形态详"酸枣仁"条。 【性味】①《本经》:"味辛,寒…

  • 南烛叶

    南烛叶(《本草新编》) 【异名】南烛枝叶(《开宝本草》)。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叶。植物形态详"南烛子"条。 【采集】8~9月采收,拣净小枝及杂质,晒干。贮藏干燥处。 【…

  • 钗子股

    钗子股(《本草拾遗》) 【异名】金钗股、三十根(《本草拾遗》),松寄生、虫寄生,海斑虎(《质问本草》),檀香线、锡朋草(《福建民间草药》),磹竹(《闽东本草》),龙须草(《实用中草…

  • 马乳

    马乳(《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乳汁。原动物详"马肉"条。 【性味】甘,凉。 ①《别录》:"冷。" ②《药性论》:"无毒。" ③《本草拾遗》:"味甘,性冷利。" 【功…

  • 笔仔草

    笔仔草(《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竹篙草(《岭南科学杂志》),黄毛草(《广州植物志》),墙头竹、猫仔草、牛尾草(《福建民间草药》),金丝茅《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笔毛草、…

  • 铁扇子

    铁扇子(《四川常用中草药》) 【异名】铁杆猪毛七、过坛龙、细蕨萁、蕨萁莲。 【来源】为铁线蕨科植物灰背铁线蕨的全草。 【植物形态】灰背铁线蕨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木质,顶端生深棕…

  • 黄花紫堇

    黄花紫堇(《西藏常用中草药》) 【异名】东丝勒(藏名)。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黄花紫堇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黄花紫堇多年生矮小草本,高约4厘米。茎基部多分枝,成丛,茎上具有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