蚬壳_蚬壳的中药用途_蚬壳的医疗用途

基础信息

别名:扁螺

性味:味咸;性温

功能主治:化痰止嗽;祛湿和胃。主痰喘咳嗽;反胃吐食;胃痛吞酸,湿疮;溃疡;脚气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蚬科动物河蚬或其近缘动物的贝壳。

原形态:河蚬,贝壳中等大小,略呈正三角形。壳质稍厚而对硬。成体一般壳长40mm,壳高37mm,壳宽20mm。左、右两壳相等。壳顶被有暗褐色的壳皮,有时稍带黄色。表面生长纹轮状,较老个体壳顶常脱落而露出石灰质。壳内面紫白色。铰合部有主齿3枚,中央者最大。足大,呈舌状。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河川、湖沼,多栖息于泥质的水底。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1.《本草拾遗》:蚬小于蛤,黑色,生水泥中。2.《纲目》:蚬,溪湖中多有之,其类亦多,大小厚薄不一,渔家多食之耳。3.《纲目拾遗》:蚬生沙泥中,江湖溪涧多有,其类不一,有黄蚬、黑蚬、白蚬、金口、玉口等名。黄蚬壳薄肉肥,黑蚬壳厚肉薄,又番禺韦涌地方,产无耳蚬,更甘美异常。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陶弘景:止痢。2.《唐本草》:治阴疮。3.《本草拾遗》:烧灰饮服,治反胃吐食,除心胸痰水。4.《日华子本草》:疗失精反胃。5.《纲目》:化痰止呕,治吞酸心痛及暴咳。烧灰涂一切湿疮,与蚌粉同功。6.《医林纂要》:除血热,敛虚汗。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86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建神曲

    建神曲(《纲目拾遗》) 【异名】泉州神曲(《药性考》),范志曲、百草曲(《纲目拾遗》)。 【来源】为麦粉、麸皮和多种药物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制法】①取枳壳1.5斤,枳实1…

  • 山羊肉

    山羊肉(《日用本草》) 【来源】为牛科动物青羊的肉。原动物详"山羊血"条。 【性味】甘,热。 ①《纲目》:"甘,热,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辛,热。" 【功用主治】补虚助阳。…

  • 百部还魂_百部还魂的功效与作用_百部还魂药用部位

    基础信息 别名:还魂草、狗笠耳、白折耳根、水折耳、摘耳荷、裸蕊 性味:苦;性温 功能主治:消食;利水;活血;解毒。主食积腹胀;痢疾;泄泻;水肿;小便不利;带下;跌打损伤;疮肠肿毒;…

  • 猪骨_猪骨的副作用_猪骨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性味:味涩;性平 功能主治:昌渴;解毒;杀虫止痢。主消褐;肺结核;下痢;疮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猪科动物猪的骨骼。 原形态:猪的品种繁多,达150多种,形态也有…

  • 豆瓣绿

    豆瓣绿(《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豆瓣鹿衔草(《植物名实图考》),岩筋草(《峨嵋药植》),豆瓣如意草(《昆明药植调查报告》),瓜子鹿衔、瓜子细辛(《贵州草药》),石上开花、四块瓦…

  • 管仲

    管仲(《滇南本草》) 【异名】番白叶(《滇南本草》),翻白地榆、槟榔仁(《滇南本草》)整理本),翻背白草、白头翁、涩疙瘩(《贵州民间药物》),地管子(《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地摈榔…

  • 冰(《本草拾遗》) 【异名】凌(《纲目》)。 【来源】为水凝成的无色透明的固体。 【性味】《本草拾遗》:"味甘,大寒,无毒。" 【功用主治】退热消暑,解渴除烦。治伤寒阳毒,热甚昏迷…

  • 甘肃棘豆

    甘肃棘豆(《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异名】色舍儿(藏名)。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肃棘豆的全草。 【植物形态】甘肃棘豆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基部有分枝,疏生白色长柔毛,间有…

  • 二色补血草

    二色补血草(《甘肃中草药手册》) 【别名】燎眉蒿(《甘肃中草药手册》),补血草、扫帚草、匙叶草、血见愁(《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秃子花(《陕西中草药》),苍蝇花(《宁夏中草药手册…

  • 棕榈叶

    棕榈叶(《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 【化学成分】参见"棕榈皮"条。 【功用主治】《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吐血,劳伤,虚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