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_乌梅的医用价值_乌梅的中药用途

基础信息

别名:梅实、熏梅、桔梅肉、梅、春梅

性味:味酸;性平

功能主治: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安蛔。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梅近成熟果实经熏焙加工而成者。

原形态:梅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淡灰色,小枝细长,先端刺状。单叶互生;叶柄长1.5cm,被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状宽卵形,春季先叶开花,有香气,1-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1.5cm,宽倒卵形;雄蕊多数。果实近球形,直径2-3cm,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核椭圆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沟槽,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生长环境分布: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品汇精要》:梅,木似杏而枝干劲脆,春初时开白花,甚清馥,花将谢而叶始生,二月结实如豆,味酸美,人皆啖之。五月采将熟大于杏者,以百草烟熏至黑色为乌梅,以盐淹暴干者为白梅也。2.《随息居饮食谱》:梅,生时宜蘸盐食,温胆生津,孕妇多嗜之,以小满前肥脆而不带苦者佳。多食损齿,生痰助热,凡痰嗽、疳膨、痞积、胀满、外感未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妇女汛期、产前、产后、痧痘后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2.《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3.陶弘景:伤寒烦热,水渍饮汁。4.盂诜: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挼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5.《本草拾遗》: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6.《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又入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7.《本草图经》: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躁'一作'燥')渴,虚劳瘦赢,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8.《用药心法》:收肺气。9.《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10.《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11.王好古:乌梅,能收肺气,治燥嗽,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12.《纲目》:乌梅、白梅所主诸病,皆取其酸收之义。惟张仲景治蛔厥乌梅丸,及虫NI方中用者,取虫得酸即止之义,稍有不同耳。《医说》载曾鲁公痢血百余日,国医不能疗,陈应之用盐水梅肉一枚,研烂,合腊茶入醋服之,一啜而安。大丞梁庄肃公亦痢血,应之用乌梅、胡黄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亦效。盖血得酸即敛,得寒则止,得苦则涩故也。13.《本草经疏》:梅实,即今之乌梅也,最酸。《经》曰:热伤气,邪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肠虚脱也;好唾口干者,虚火上炎,津液不足也;酸能敛虚火,化津液,固肠脱,所以主之也。其主肢体痛,偏枯不仁者,盖因湿气浸于经络,则筋脉弛纵,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养筋,肝得所养,则骨正筋柔,机关通利而前证除矣。14.《本草新编》:鸟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15.《本草求真》:乌梅,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故于久泻久痢,气逆烦满,反胃骨蒸,无不因其收涩之性,而使下脱上逆皆治。且于痈毒可敷,中风牙关紧闭可开,蛔虫上攻眩仆可治,口渴可止,宁不为酸涩收敛之一验乎。不似木瓜功专疏泄脾胃筋骨湿热,收敛脾肺耗散之元,而于他症则不及也。但肝喜散恶收,久服酸味亦伐生气,且于诸症初起切忌。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93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海松子

    海松子(《开宝本草》) 【异名】松子(《海药本草》),松子仁(《本草衍义》),新罗松子(《纲目》)。 【来源】为松科植物红松的种子。 【植物形态】红松,又名:海松(《开宝本草》),…

  • 蛾眉石凤丹

    蛾眉石凤丹(四川) 【异名】一枚花(《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丫蕊花的全草。 【植物形态】丫蕊花多年生草本,高30余厘米。根茎粗壮,节上有黑褐色膜质鳞片。根生叶倒披…

  • 秧鸡

    秧鸡(汪颖《食物本草》) 【异名】水鸡,秋鸡(《动物学大辞典》)。 【来源】为秧鸡科动物秧鸡的肉。 【动物形态】秧鸡体长约30厘米。头小:嘴比头长,基部赤色,先端淡黑。颈长;上体羽…

  • 鼻血雷_鼻血雷的功效与作用_鼻血雷药用部位

    基础信息 别名:南木香、红叶青木香、避蛇参、九月生、白朱砂莲、万丈龙、一点血、一吊血、天然草、鼻血莲、毕石牛、红白药、金丝丸 性味:苦;辛;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主毒蛇…

  • 滇地黄连_滇地黄连是中成药吗_滇地黄连吃了中毒了怎么办

    基础信息 别名:假苦楝、矮秃秃、千年矮、鸡血散、小罗伞、白花矮陀陀、七匹散、金丝岩陀、土黄连、地黄连、思茅地黄连、小独根、火石五、岩桧、麻鸡翅膀、小岩三、小花药、小花叶子、矮陀陀、…

  • 猪脂膏

    猪脂膏(《本草经集注》) 【异名】猪膏、猪脂(《金匮要略》),猪肪膏(《别录》),猪脂肪(《千金·食治》)。 【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脂肪油。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性味】甘,凉。…

  • 雷公七

    雷公七(《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七筋菇的全株。 【植物形态】七筋菇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生多数须根。叶基生,肉质,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3~25厘米,宽3.5~6…

  • 草血竭_草血竭的副作用_草血竭怎么入药

    基础信息 别名:草血结、回头草、土血竭、拱腰老、迂头鸡、一口血、蛇疙瘩、拳参、鸢头鸡、紫花根、地蜂子、地黑蜂、老腰弓、蜂王七、地马蜂、老土蜂、血三七、山高粱、弓腰老、地蜈蚣、黑地蜂…

  • 玳玳花_玳玳花的功能主治_玳玳花吃了中毒了怎么办

    基础信息 别名:枳壳花、玳玳花、酸橙花 性味:辛;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理气宽胸;和胃止呕。主胸中痞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玳玳…

  • 白绿叶_白绿叶有什么功效_白绿叶药肠胃不好可以食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羊奶果、羊肋树、天青地白、羊奶奶、小羊奶果 性味:味甘;酸;淡;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止咳平喘。主慢性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黄疸型肝炎;慢性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