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冬_天门冬的功能主治_天门冬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虋冬、大当门根、天冬

性味:味甘;苦;性寒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

原形态:天门冬,多年生攀援草本,全株无毛。块根肉质,簇生,长椭圆形或纺锤形,长4-10cm,灰黄色。茎细,长可达2m,分枝具棱或狭翅;叶状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长1-3cm,宽1-2mm,先端锐尖。叶退化成鳞片,先端长尖,基部有木质倒生刺,刺在茎上长2.5-3mm,在分枝上较短或不明显。花1-3朵簇生叶腋,单性,雌雄异株,淡绿色;花梗长2-6mm;雄花花被片6,雄蕊稍短于花被,花丝不贴生于花被片上,花药卵形,长约0.7mm;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具6个退化雄蕊。浆果球形,直径6-7mm,成熟时红色;具种子1颗。花期5-7月,果期8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阴湿的山野林边、草丛或灌木丛中,也有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抱朴子》:天门冬生高地,根短而味甜气香者善,其生水侧下地者,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下。2.《本草经集注》:天门冬,虽暴干,犹滋润难捣,必须薄切,暴于日中,或火烘之也。3.《本草衍义》:天门冬、麦门冬之类,虽曰去心,但以水渍漉使周,润渗入肌,俟软,缓缓擘取,不可浸出脂液。其不知者,乃以汤浸一、二时,柔即柔矣,然气味都尽,用之不效,乃曰药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衍义》:天门冬,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但专泄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2.《本草蒙筌》:天、麦门冬,并入手太阴经,而能祛烦解渴,止咳消痰,功用似同,实亦有偏胜也。麦门冬兼行手少阴心,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于贼邪,故止咳立效;天门冬复走足少阴肾,屡屡滋肾助元,令肺得全其母气,故消痰殊功。盖痰系津液凝成,肾司津液者也,燥盛则凝,润多则化,天门冬润剂,且复走肾经,津液纵凝,亦能化解。麦门冬虽药剂滋润则一,奈经络兼行相殊,故上而止咳不胜于麦门冬,下而消痰必让于天门冬尔。先哲亦曰,痰之标在脾,痰之本在肾。又曰,半夏惟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以是观之,则天门冬惟能治痰之本,不能治痰之标,非但与麦门冬殊,亦与半夏异也。3.《本草汇言》:天门冬,润燥滋阴,降火清肺之药也。统理肺肾火燥为病,如肺热叶焦,发为痿痈,吐血咳嗽,烦渴传为肾消,骨蒸热劳诸证,在所必需者也。前人有谓除偏痹、强骨髓者,因肺热成痿,肾热髓枯,筋槁不荣而成偏痹者也。天门冬阴润寒补,使燥者润,热者清,则骨髓坚强,偏痹可利矣。然必以元虚热胜者宜之。4.《长沙药解》:天冬清金化水,止渴生津,消咽喉肿痛,除咳吐脓血。《伤寒》麻黄升麻汤用之,治厥阴伤寒,大下之后,咽喉不利,吐脓血、泄泻不止者,以其清火逆而利咽喉,疗肺痈而排脓血也。天冬润泽寒凉,清金化水之力,十倍麦冬,土燥水枯者甚为相宜。阳明伤寒之家,燥土贼水,肠胃焦涸;瘟疫斑疹之家,营热内郁,脏腑燔蒸;凡此闭涩不开,必用承气,方其燥结未甚,以之清金泄热,滋水滑肠,本元莫损,胜服大黄。又或疮疡热盛,大便秘塞,重剂酒煎,热饮亦良。其性寒滑湿濡,最败脾胃而泄大肠,阳亏阴旺,土湿便滑者宜切忌之。其有水亏宜饵者,亦必制以渗利之味,防其助湿。5.《本草正义》:天门冬肥厚多脂,《本经》虽曰苦平,其实甚甘,气薄味厚,纯以柔润养液为功,《本经》主暴风,盖指液枯内动之风而言,滋润益阴,则风阳自息,此即治风先治血之义。痹亦血不养筋之病,正与风燥相因而至,故治风者亦能治痹,非以祛外来之风痹。惟湿为阴寒之邪,痹病固亦有因于湿者,然必无甘寒阴药,可治湿痹之理,盖传写者误衍之,天冬柔润,岂可以疗阴霾之湿邪痹着?《本经》又曰强骨髓,则固益液滋阴之正旨,三虫伏尸,即血枯液燥之劳瘵,甘寒清润,原以滋燥泽枯,是以治之。《别录》谓保定肺气,则以肺热叶焦、燥金受灼而言,甘寒润燥,本是补肺正将。去寒热,亦阴液耗之乍寒乍热,非外感邪甚之寒热可知。养肌肤,益气力,皆阴液充足之义。利小便者,肺金肃降,而水道之上源自清,亦津液霶霈,而膀胱之气化自旺,固非为湿热互阻之水道不利言也。而结之以冷而能补一句,则可知天冬偏于寒冷,惟燥火炽盛,灼烁阴液者宜之,而阳气式微者,即有不胜其任之意。此《别录》所以有大寒二字,而六朝以来诸家《本草》,固无一非以治燥火之症也。甄权谓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则以肺金枯燥,气促不舒而言,故宜此甘寒柔润以滋养之,则气逆可平,喘息可定,即《名医别录》保定肺气之意。张洁古亦谓治血热侵肺,上气喘促,皆为虚症一边着想,而浊痰窒塞之喘促咳逆,必非其治。甄权又谓治肺痿、生痈、吐脓,除热,则痿即肺热叶焦,甘寒润之宜也,而痈则痰火俱盛,咯吐脓血,只可苦寒清泄,断不宜此柔润多脂之药,一虚一实,大有径庭,连类及之,不无误会,而洁古因此遂有苦以泄滞血一语,实与此药性情不符,不可不辨。唯在肺痈欲愈,脓痰已减之时,浊垢既去,正气已伤,余焰尚盛,则天冬大寒,能泄余热,味清而不甚腻厚,庶几近之。此病情有始传末传之分,邪势有轻重缓急之辨,必不可浑而言之,漫无区别。王海藏谓治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是即肺热成萎,阴虚多火之侯,孙真人亦谓阳事不起,宜常服之,正以阴精消烁,废而不用,故宜益阴以滋其燥。6.《本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7.《别录》: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8.《药性论》: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疗肺痿生痈吐脓,治湿疥,止消渴,去热中风,宜久服。9.《千金方》:治虚劳绝伤,老年衰损赢瘦,偏枯不随,风湿不仁,冷痹,心腹积聚,恶疮,痈疽肿癞,亦治阴痿、耳聋、目暗。10.《日华子本草》: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治肺气并嗽,消痰、风痹热毒、游风、烦闷吐血。11.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痿蹶嗜卧,足下热痛。12.《本草蒙筌》:能除热淋,止血溢妄行,润粪燥秘结。13.《纲目》:润燥滋阴,清金降火。14.《植物名实图考》:拔疔毒。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08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水胡满

    水胡满(《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蟚蜞盖、虎狼草(《生草药性备要》),臭苦蓢、臭矢茉莉(《岭南采药录》),缸瓦冧(《广东中药》Ⅱ)。 【来源】为马鞭草料植物苦郎树的嫩枝叶。 【植…

  • 茨菇草_茨菇草有什么副作用_茨菇草怎么入药

    基础信息 别名:催生草、灵芝草 性味: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调经;催产;行气。主月经过多;难产;胸闷;气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箭叶大油芒的全草。 原形态:箭叶大…

  • 北风草_北风草的功效和作用_北风草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毛绣球防风、银针七、灯笼草、楼台夏枯草、白风轮菜、白花仔、白菜匙、糖鸡草、野芝麻、猫耳朵草、节节花、老虎花、白骨九苏、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金线薄荷、白花草、鼠尾…

  • 自事口草

    自事口草(《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鹿蹄草(《生草药性备要》),小回回蒜(《植物学大辞典,),假芹菜(《岭南采药录》),千里光(《南京民间药草》),自灸草、野芹菜、点草(《广东中…

  • 手掌参

    手掌参(《东北药植志》) 【异名】佛手参、掌参(《宁夏中草药手册》),手儿参(《陕西中草药》),旺拉(藏名)。 【来源】为兰科植物手参和粗脉手参的块茎。 【植物形态】①手参,又名:…

  • 红花木莲_红花木莲的功用_红花木莲的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木莲花、细花木莲、厚朴、土厚朴、小叶子厚朴 性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燥湿健脾。主脘腹痞满胀痛;宿食不化;呕吐;泄泻;痢疾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

  • 菱壳

    菱壳(《纲目拾遗》) 【异名】菱皮(《滇南本草》),乌菱壳(《纲目》),风菱角(《医宗汇编》)。 【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果皮。植物形态详"菱"条。 【功用主治】治泄泻,…

  • 小黑药_小黑药的药用部位_小黑药的中药用途

    基础信息 别名:铜脚威灵仙、叶三七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补肺止咳;滋肾养心。主劳嗽;虚咳;乏力;肾虚腰痛;头错;心悸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川滇变豆菜…

  • 矩镰荚苜蓿

    矩镰荚苜蓿(《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异名】莫桑河(藏名)。 【来源】为豆科植物矩镰荚苜蓿的全草。 【植物形态】矩镰荚苜蓿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直立,高30~80厘米。茎近方形。叶…

  • 土八角

    土八角(《四川中药志》) 【别名】土大香。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红茴香或云南茴香的果实。 【植物形态】①红茴香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干灰色,幼枝绿色。单叶互生,革质,椭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