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叶_三七叶是中药吗_三七叶可以入药吗

基础信息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痈肿疮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30-60cm。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cm,直径约1-3cm,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茎直立,近于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或带多数紫色细纵条纹。掌伏复叶,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长,表面无毛;小叶3-7枚;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5-14cm,宽2-5cm,中央数片较大,最下2片最小,先端长尖,基部近圆形或两侧不相称,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偶具小刺毛,表面沿脉有细刺毛,有时两面均近于无毛;具小叶柄。总花梗从茎端叶柄中央抽出,直立,长20-30cm;伞形花序单独顶生,直径约3cm;花多数,两性,有时单性花和两性花共存;小花梗细短,基部具有鳞片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通常5齿裂;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黄绿色;雄蕊5,花药椭圆形,药背着生,内向纵裂,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住2枚,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核果浆果状,近于肾形,长约6-9mm;嫩时绿色。熟时红色,种子1-3颗,球形,种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纲目》:治折伤跌扑出血,敷之即止,青肿经夜即散。余功同根。2.《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消瘀散血,敷毒疮,治痰火,又能上血。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17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半夏曲

    半夏曲(《韩氏医通》) 【来源】为半夏加面粉、姜汁等制成的曲剂。 【制法】①取生半夏、法半夏各半,研成粉末。每斤用生姜8两洗净捣碎绞汁,同面粉4两,和温开水调成稀糊,倒入半夏粉内揉…

  • 冬青皮

    冬青皮(《日华子本草》) 【异名】冬青木皮(《纲目》)。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树皮。植物形态详"冬青子"条。 【化学成分】树皮含鞣质、挥发油。 【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凉…

  • 人参花

    人参花(《中药志》) 【植物形态】五加科植物人参,详"人参"条。 【功用主治】《中药志》:"用红糖制后,泡茶饮,有兴奋作用。"

  • 九龙吐珠

    九龙吐珠(《泉州本草》) 【别名】伞莎草。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风车草的茎叶。 【植物形态】风车草多年生粗壮簇生草本,根伏茎短粗,须根坚硬。秆高30~150厘米,近圆柱形,基部包以…

  • 青活麻_青活麻治什么病_青活麻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活麻、老虎麻、火麻 性味:苦;辛;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湿;平肝镇惊;止痒;解毒。主风湿痹痛;小儿惊风;产后抽风;高血压;荨麻疹;毒蛇咬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

  • 铁(《本经》) 【来源】为一种灰黑色的金属。主要由赤铁矿、褐铁矿、磁铁矿等炼出。由于含碳量的不同,可分为生铁(含碳量在1.7%以上)、熟铁(含碳量在0.2%以下)和钢铁(含碳量在0…

  • 鸭嘴癀_鸭嘴癀的作用与功效_鸭嘴癀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定经草、水辣椒、四方草、兰花仔、惊风榴、四角草、小接骨、小肢草、双须蜈蚣、鸡舌癀、田边草、长果母草、母草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风…

  • 萤火

    萤火(《本经》) 【异名】宵行(《诗经》),磷(《毛诗传》),丹鸟、丹良(《夏小正》),即照(《尔雅》),夜光(《本经》),夜照、景天、救火、据火、挟火(《吴普本草》),耀夜、宵烛…

  • 干地黄

    干地黄(《本经》) 【别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 【植物形态】地黄,又名:芐(《尔雅》),芑(《别录》…

  • 石灰

    石灰(《本经》) 【异名】垩灰(《本经》),希灰(《别录》),石垩(陶弘景),染灰、散灰、白灰、味灰(《石药尔雅》),锻石(《日华子本草》),石锻(《本草图经》),矿灰(《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