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参_手掌参可以入药吗_手掌参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藏三七、佛手参、兰、掌参、手儿参、阴阳参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益肾健脾;理气和血;止痛。主肺虚咳喘;虚劳消瘦;神经衰弱;肾虚腰腿酸软;阳痿;滑精;尿频;慢性肝炎;久泻;失血;带下;乳少;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手参或粗脉手参的块茎。

原形态:1.手参,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块茎椭圆形,长约1-2cm,4-6裂,肥厚似手掌,初生时白色。茎直立,基部具淡褐色叶鞘。茎生叶4-7,生于茎下半部;叶片狭长圆状披针形,长8-15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抱茎。总状花序具多数密生的小花,排成穗状,长6-15cm;花粉红色或淡红紫色;苞片椭圆状披针形,几与花等长;中央花被片内凹,侧花被片下弯,内花被片2,广卵形,偏斜;唇瓣阔倒卵形,长4-5mm,前部3裂,中裂片较大,先端钝,距丝状,长明显超过子房,内弯;子房甚扭曲,无柄,长约10mm;种子小。花期6-7月。果期7-8月。2.粗脉手参,与手参的区别为:植株较矮小,高20-50cm。叶集生于茎的中部,椭圆状长圆形,花密集,紫红色,唇瓣宽倒卵形,先端3裂。距短于子房。末端无角状突起。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手参生于林间草地、河谷及灌丛间。2.粗脉手参生于高山草地或林缘潮湿肥沃处。资源分布:1.手参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等地。2.粗脉手参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东北药植志》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东北药植志》:制成粘液,用于中毒和泻下;泡酒为强壮、强精剂。2.《山西中药志》:收敛止血,解毒。治久泻失血,淋病,带下。3.《黑龙江民间中药》:泡酒治阴痿。4.《中国药植图鉴》:消瘀,治跌打损伤,积血不行。5.《四川常用中草药》:补血益气,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痨赢瘦,缺乳汁。6.《西藏常用中草药》:治慢性肝炎。7.《陕西中草药》:滋补强壮,补脾润肺,安神镇惊,益气止痛。治身体虚弱,神经衰弱,劳伤,咳嗽,气喘。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31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灯盏细辛_灯盏细辛是中药吗_灯盏细辛吃了中毒了怎么办

    基础信息 别名:地顶草、灯盏花地朝阳、双葵花、东菊、灯盏草、牙陷药、罐儿草 性味:味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消积。主感冒;风湿痹痛;瘫痪;胃痛;牙痛;…

  • 莲衣

    莲衣(《药品化义》) 【异名】莲皮(《本草再新》)。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种皮。植物形态详"莲子"条。 【性味】①《药品化义》:"味涩。" ②《本草再新》:"味苦而涩,性凉,无…

  • 彩斑桑勒草

    彩斑桑勒草(《红河中草药》) 【异名】花叶叶、小花草、花花草。 【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彩斑桑勒革的全株。 【植物形态】彩斑桑勒草直立草本。茎圆柱形,基部木质,被棕色短茸毛。叶对生,…

  • 金银花露

    金银花露(《中国医学辞典》) 【异名】金银露《金氏药帖》),忍冬花露(《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花蕾(金银花)的蒸馏液。 【性味】《纲目拾遗》:"气芬郁而味甘…

  • 林檎

    林檎(《千令·食物》) 【异名】来禽(《王右军帖》),文林果、朱柰、五色林檎、联珠果(《治闻记》),花红果(《滇南本草》),花红、沙果(《品汇精要》),林禽(宁原《食鉴本草》),蜜…

  • 石脑油

    石脑油(《嘉祐本草》) 【异名】石漆(《博物志》),猛火油(《昨梦录》),雄黄油、硫黄油(《纲目》),地脂(《方镇编年录》),泥油(《纲目拾遗》)。 【来源】为碳氢化合物类矿物石油…

  • 巴东岩白菜_巴东岩白菜的功效和作用_巴东岩白菜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岩白菜、石白菜 性味: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补肾;明目;调经。主目昏多泪;肾虚腰痛;月经不调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呆白菜的全草。 原形态:呆白菜,…

  • 驴打滚儿草

    驴打滚儿草(《内蒙古中草药》) 【异名】还阳参。 【来源】为菊科植物屠还阳参的全草。 【植物形态】屠还阳参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呈灰绿色,含乳汁,有毛。基生叶簇生,卵状…

  • 白鱼尾

    白鱼尾(《闽东本草》) 【异名】溪桃、野桃(《闽东本草》),杨波叶、蒲羌癀、白波越子(《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驳骨丹的根及茎叶。 【植物形态】驳骨丹落叶灌木,高2~…

  • 玉兰花

    玉兰花(《纲目拾遗》) 【来源】木兰科植物玉兰的花蕾,植物形态详"辛夷"条。 【性味】《纲目拾遗》:"性温。" 【功用主治】《纲目拾遗》:"消痰,益肺和气,蜜渍尤良。" 【选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