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病的主要症候特征,是口中发苦,咽喉干燥,头晕目眩。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少阳感受风邪,耳聋听不到声音,眼睛发红,胸中满闷而烦躁不安。不可用吐法或下法治疗。如果误用吐法或下法,就会出现心悸不宁及惊恐不安的变证。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外感病,脉象弦细,头痛发热的,是证属少阳。少阳病不能用发汗法治疗,误发其汗,损伤津液,津伤胃燥,邪传阳明,就会出现谵语。如果通过治疗,胃气得以调和,就会痊愈;如果胃气不和,就会出现烦躁、心悸的变证。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原患太阳病,没有解除,病邪传入少阳,出现胁下痞硬胀满,干呕,不能进食,发热怕冷交替而作,如果没有使用涌吐或攻下法,而见脉沉紧的,可用小柴胡汤治疗。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假如已经使用涌吐、泻下、发汗、温针等治法,柴胡证已解,而见谵语的,这是坏病。应该详审其误治之因,详查演变为何种症候,然后随证选用适当的方法治疗。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时俱病,其脉浮大而弦直,只想睡眠,眼睛闭合就会出汗。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外感病六七天,表热已不显,却见病人躁烦不安的,这是表邪传里的缘故。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外感病第三天,邪气已传尽三阳经,应当传入三阴经。此时,如果病人反而能够饮食而不呕吐的,这是邪气没有传入三阴经。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外感病第三天,病在少阳,如果脉象小的,是邪气已衰,疾病将要痊愈的征象。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少阳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多在早晨3时到9时之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4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2/03/2025
下一篇 04/03/2025

相关推荐

  • 卷二 平脉法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

    伤寒论 03/03/2025
  • 卷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部拘紧不柔和,俯仰不能自如,无汗畏风的,用葛根汤主治。   葛根汤方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

    伤寒论 03/03/2025
  • 卷五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的典型特征,是脉象浮、头项部位疼痛转动不柔和并且畏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发热,汗出,怕风…

    伤寒论 03/03/2025
  • 卷十一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的症候特征,是脉象微细,精神萎靡、神志迷糊欲睡。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

    伤寒论 03/03/2025
  • 卷二十一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

      大法,秋宜下。  就一般的治疗原则而言,秋季适宜使用攻下法。   凡服下药,用汤胜丸,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凡是可以攻下的病症,使用汤剂比丸剂、散剂的疗效好,但要注意邪去病…

    伤寒论 03/03/2025
  • 卷十五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我考虑到疾病发展迅速,病情十分危急,要想在仓…

    伤寒论 03/03/2025
  • 卷四 辨痉湿暍脉证

      伤寒所致太阳,痉、湿、暍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外邪所致的痉、湿、暍这三种病,应该另外讨论。由于此三者与太阳病的表现相似,所以在本篇叙述。   太阳病,发…

    伤寒论 03/03/2025
  • 卷二十三 序一

      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论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

    伤寒论 03/03/2025
  • 卷十八 辨不可吐

      合四证,已具太阳篇中。

    伤寒论 03/03/2025
  • 卷十七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此一卷,第十七篇,凡三十一证,前有详说。  发汗过多,导致阳气外亡而谵语的,不可攻下,可用柴胡桂枝汤,以调…

    伤寒论 03/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