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耳_石耳的食用方法_石耳有哪些好处

基础信息

别名:灵芝、石木耳、岩菇、脐衣、石壁花、地耳

性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肺虚劳咳;吐血;衄血;崩漏;肠风下血;痔漏;脱肛;淋浊;带下;毒蛇咬伤;烫伤和刀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脐衣科植物石耳的地衣体。

原形态:地衣体单片型,幼小时正圆形,长大后为椭圆形或稍不规则,直径12cm上下,大者可达18cm,革质。裂片边缘浅撕裂状;上表面褐色,近光滑,局部粗糙无光泽,或局部斑点脱落而露白色髓层;下表面棕黑色至黑色,具细颗粒状突起,密生黑色粗短而具分叉的假根,中央脐部青灰色至黑色,直径5-12mm,有时自脐部向四周放射的脉络明显而突出。子囊盘少见。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裸露的岩石上,尤喜生在硅质岩上。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浙江、安徽、江西、江西、湖北、西藏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1.《日用本草》。2.《粤志》:韶阳诸洞多石耳,其生必于青石。当大雪后,石滋润,微见日色,则生石耳,大者成片,如苔藓,碧色,望之如烟,亦微有蒂,大小朵朵如花。烹之面青紫,如芙蓉,底黑而皱。每当昧爽撷取则肥厚,见日渐薄亦微化为水。凡香蕈感阴湿之气而成,善发冷气,多和生姜食乃良,惟石耳味甘腴,性平无毒,多食饫人,能润肌童颜,在木耳、地耳之上。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日用本草》:清心,养胃,止血。2.《纲目》:明目,益精。3.《医林纂要》:补心,清胃,治肠风痔瘘,行水,解热毒。4.《岭南采药录》:泻火,止泄。5.《饮片新参》:清肺养阴,治劳咳吐血。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45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棕榈子

    棕榈子(《本草拾遗》) 【异名】败棕子(《药材学》),棕树果(《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成熟果实。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 【采集】霜降前后待果皮现青黑色时采收…

  • 蔓荆子叶

    蔓荆子叶(《岭南采药录》) 【异名】白背叶(《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叶或枝叶。植物形态详"蔓荆子"条。 【化学成分】蔓荆的细枝(干)含挥发油0.1…

  • 蛇百子_蛇百子的副作用_蛇百子可以入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逼死蛇、毛老虎、黄黄草、大还魂、假藿香、山薄荷、毛射香、药黄草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解表利湿;行气散瘀。主感冒;风湿痹痛;腹胀;泄泻;痢疾;跌打损伤;湿…

  • 麻布七

    麻布七(《陕西中草药》) 【异名】破骨七、麻布袋(《贵州民间药物》),统天袋、九连环、网子七、蓑衣七、背网子、龙骨七、龙膝、辫子七、花花七(《陕西中草药》)。七连环(《药学学报》1…

  • 雾水葛

    雾水葛(《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地清散、脓见消、咄脓膏(《生草药性备要》),啜脓膏(《岭南采药录》),石茹(《福州草药》),田薯(《闽南民间草药》),拔脓膏、生肉药、糯米藤(《…

  • 大树甘草_大树甘草的药用功效_大树甘草的性味是

    基础信息 别名:当娜、树甘草、白头将军、木辣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利尿消肿。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肾炎水肿;尿路感染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

  • 荠菜花_荠菜花的功效与作用_荠菜花怎么入药

    基础信息 别名:荠花、地米花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主痢疾;崩漏;尿血;叶血;咯血;衄血;小儿乳积;赤白带下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Ca…

  • 白花蛇

    白花蛇(《开宝本草》)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或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幼蛇等除去内脏的全体。 【动物形态】①五步蛇又名:褰鼻蛇(《开宝本草》),蕲蛇(《纲目》),百步蛇、盘蛇、棋盘…

  • 金铁锁

    金铁锁(《滇南本草》) 【异名】昆明沙参(《植物名实图考》),独丁子(《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土人参、夷方草、金丝矮坨坨(《滇南本草》整理本),独定子、蜈蚣七、对叶七、白马分鬃、麻…

  • 沙柳

    沙柳(《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异名】降马(藏名)。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沙柳的枝叶和树皮。 【植物形态】沙柳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带紫色,初有贴生丝毛,后无毛。叶条形或条状倒披针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