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_牵牛子是中药吗_牵牛子有什么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草金铃、金铃、黑牵牛、白牵牛、黑丑、白丑、丑牛子、二丑

性味:苦辛;寒

功能主治:利水通便;祛痰逐饮;消积杀虫。主水肿;腹水;脚气;痰壅喘咳;大便秘结;食滞虫积;腰痛;阴囊肿胀;痈疽肿毒;痔漏便毒等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牵牛或毛牵牛等的种子。

原形态:1.牵牛,一年生攀援草本。茎缠绕,长2m能上能下,被倒向的短柔毛及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叶互生;叶柄长2-15cm;叶片宽卵形中近圆形,深或浅3裂,偶有5裂,长4-15cm,宽.5-14cm,基部心形,中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渐尖或骤尖,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裂口锐或圆,叶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渐尖或柔尖,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裂口锐或圆,叶面被微硬的柔毛。花腋生,单一或2-3朵着生于花序梗顶端,花序梗长短不一,被毛;苞片2,线形或叶状;萼片5,近等长,狭披针形,外面有毛;花冠漏斗状,长5-10cm,蓝紫色或紫红色,花冠管色淡;雄蕊5,不伸出花冠外,花丝不等长,基部稍阔,有毛;雌蕊1,子房无毛,3室,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直径0.8-1.3cm,3瓣裂。种子5-6颗,卵状三棱形,黑褐色或米黄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2.形态与牵牛相似,主要区别点是:叶片圆心形或宽卵状心形,长4-18cm,宽3.5cm,通常全缘。花腋生,单一或2-5朵成伞形聚伞花序,萼片卵状披针形。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原产美洲,我国各地常见栽培,也常逸为野生。2.生于平地以至海拔2800m的田边、路旁、宅旁或山谷林内,栽培或野生。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资源分布:牵牛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圆牵牛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文献

出处:出自《雷公炮炙论》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李杲:牵牛子,《本草》名医续注云,味苦寒能除湿,利小水,治下疰脚气。据所说,气味主治俱误矣,何以明之?凡药中用牵牛者,少则动大便,多则下水,此乃泻气之药,试取尝之,即得辛辣之味,久而嚼之,猛烈雄壮,渐渐不绝,非辛如何?续注家乃谓味苦寒,其苦寒果安在哉?若以为泻湿之药,犹不知其的也。何则?此物但能泻气中之湿热,不能泻血中之湿热。夫湿者水之别称,有形者也,若肺先受湿,则宜用之。今用药者不问有湿无湿,但伤食,或欲动大便,或有热服,或作常服,克化之药俱用牵牛,岂不误哉?殊不知牵牛辛烈,泻人元气,比诸辛药泻气尤甚,以其辛之雄烈故也。今重为备言之,若病湿胜,湿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则宜用之耳,湿去则气得周流,所谓五脏有邪,更相平也。2.《汤液本草》:牵牛,以气药引则入气,以大黄引则入血。3.《纲目》:牵牛,自宋以后,北人常用取快,及刘守真、张子和出,又倡为通用下药,李明之目击其事,故着其说极力?之。牵牛治水气在肺,喘满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胀肿,及大肠风秘气秘,卓有殊功。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虚弱而痞满者,则不可取快一时及常服,暗伤元气也。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甚于生产,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服硝、黄通利药则若罔知,如此三十余年矣,时珍诊其人体肥,膏梁而多优郁,日吐酸痰碗许乃宽,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津液皆化为痰饮,不能下滋肠腑,非血燥比也。润剂留滞,硝、黄徒入血分,不能通气,俱为痰阻,故无效也。乃用牵牛末,皂荚膏丸与服,即便通利,自是但觉肠结,一服就顺,亦不妨食,且复精爽。盖牵牛能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外甥柳乔,素多酒色,病下极胀痛,二便不通,不能坐卧,立哭呻吟者七昼夜。医用通利药不效,遣人叩予,予思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壅胀隧路,病在二阴之间,故前阻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肠、膀胱也。乃用楝实、茴香。穿山甲诸药,入牵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减,三服而平。牵牛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隧,人所不知,惟东垣李明之知之,故明之治下焦阳虚,天真丹用牵牛以盐水炒黑,入佐沉香、杜仲、破故纸。官桂诸药,深得补泻兼施之妙,方见《医学发明》。又东垣治脾湿太过,通身浮肿,喘不得卧,腹如鼓,海金沙散,亦以牵牛为君,则东垣未尽弃牵牛不用,但贵施之得道耳。4.《本草正》:牵牛,古方多为散、丸,若用救急,亦可佐群药煎服,然大泄元气,凡虚弱之人须忌之。5.《本草正义》:牵牛,善泄湿热,通利水道,亦走大便,故《别录》谓其苦寒,至李氏东垣,以其兼有辛莶气味,遂谓是辛热雄烈。按,此物甚滑,通泄是其专长,试细嚼之,惟其皮稍有辛味,古今主治,皆用之于湿热气滞,实肿胀满,二便不通,则东垣以为辛热,张石顽和之,亦谓辛温,皆属不确,当以《别录》之苦寒为正。又莶气戟人喉舌,细味之亦在皮中,所谓有毒,盖即在此。古方中凡用末子,均称止用头末,正以其皮粘韧,不易细碎,只用头末,则弃其皮,而可无辛莶之毒,颇有意味可思。《别录》主治专破气分之壅滞,泄水湿之肿满,除风利便,固皆以实病言之,此药功用,固已包举无遗,甄权申之,则日治痃癣气块,利大小便,东垣谓除气分湿热,三焦壅结;濒湖谓逐痰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亦皆主结滞壅塞立论。而甄权乃又谓除虚肿,则误矣。《日华本草》谓治腰痛,盖亦指湿热阻塞,腰脊不利之症,惟言之殊不分明,究属非是。6.《别录》: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7.《药性论》:治痃癖气块,利大小便,除水气,虚肿。落胎。8.《日华子本草》:取腰痛,下冷脓,并一切气壅滞。李杲:除气分湿热,三焦壅结。9.《纲目》:逐痰消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10.《江苏植药志》:适用于急性关节炎。11.《新疆中草药手册》:泻下,利尿,杀虫。治便秘,消化不良,肾炎水肿,小儿咽喉炎。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61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柃寄生

    柃寄生(《湖南药物手册》) 【异名】方叶子、螃蟹脚、吊兰、胡龙须。 【来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柃寄生的枝叶。 【植物形态】柃寄生常绿小灌木,高10~13厘米。茎多节,分枝,绿色,有纵纹…

  • 鼠李_鼠李的功效与作用_鼠李副作用与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牛李、鼠梓、赵李、皂李、山李子、乌巢子、牛李子、女儿茶、牛筋子、楮李、乌搓子、牛皂子、绿子、乌罡子、牛消子、禾镰子、羊史子、红冻、鹿梨、油葫芦子、大脑头 性味:苦;…

  • 山刺柏_山刺柏有毒吗_山刺柏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叶如针、刺人、故称刺柏、刺松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主麻疹高热;湿疹;癣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刺柏的根及根皮或枝叶。 原形…

  • 枇杷叶露

    枇杷叶露(《纲目拾遗》) 【异名】枇杷露(《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叶的蒸馏液。植物形态详"枇杷"条。 【性味】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平。" ②《中国医…

  • 熊肉

    熊肉(《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肉。动物形态详"熊胆"条。 【化学成分】罐头熊肉(品种未详)含水分63.85%,粗蛋白质7.27%,粗脂肪26.79%,灰分1…

  • 钩藤根_钩藤根的功效与作用_钩藤根的禁忌

    基础信息 性味:苦涩;寒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清热消肿。主关节痛风;半身不遂;癫痫;水肿;跌扑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钩藤 原形态:1.钩藤常绿木质…

  • 马兜铃_马兜铃是马铃薯吗_马兜铃的食用效果

    基础信息 别名:兜铃、马兜零、马兜铃、水马香果、葫芦罐、臭铃档、蛇参果 性味:苦;辛;寒 功能主治: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泄大肠。主肺热咳嗽;痰壅气促;肺虚久咳;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 南瓜子

    南瓜子(《现代实用中药》) 【异名】南瓜仁(《科学的民间药草》),白瓜子(《东北药植志》),金瓜米(《陆川本草》)。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植物形态详"南瓜"条。 【采集…

  • 苍蝇草_苍蝇草有什么用药禁忌_苍蝇草的医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马鞭草 性味:苦;微涩;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泻火;止痛。主齿龈肿痛;跌打损伤;麻风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绢毛木兰的根。 原形态:绢毛木兰小灌木,高…

  • 广东升麻_广东升麻的功效与作用_广东升麻能煲汤吗

    基础信息 别名:麻花头、升麻 性味:味辛;苦;微寒 功能主治:散风秀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主风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斑疹;肺热咳喘;咽喉肿痛;胃火牙痛;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生长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