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_秦皮的功效与作用_秦皮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岑皮、(木岑)皮、樊槻皮、秦白皮、(木寻)木皮、蜡树皮

性味:苦;涩;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止咳平喘。主湿热泻痢;带下,目赤肿痛;睛生疮翳;肺热气喘咳嗽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大叶梣、尖叶梣、白蜡树和宿柱梣的树皮。

原形态:1.落叶大乔木,高12-15m。树皮灰褐色,光滑,老时浅裂。冬芽阔卵形.先端尖,黑褐色.具光泽,内侧密被棕色曲柔毛。当年生枝淡黄色,通直,无毛,去年生枝暗褐色,皮孔散生。叶轴上面具浅沟,小叶着生处具关节,节上有时。簇生棕色曲柔毛;小叶5-7枚,革质,阔卵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1cm,宽2-6cm,营养枝的小叶较宽大,顶生小叶显着大于侧生小叶,下方1对最小,先端渐尖、骤尖或尾尖,基部钝圆,叶绿呈不规则粗锯齿,齿尖稍向内弯,有时也呈波状,通常下部近全缘,沿脉腋被白色柔毛,渐秃净。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于当年生枝梢,长约10cm;苞片长披针形,长约5mm,早落;花梗长约5mm;雄花与两性花异株;花萼浅杯状,长约1mm,萼片三角形无毛;无花冠;两性花具雄蕊2,长约4mm;雌蕊具短花柱,柱头2叉深裂;雄花花萼小,花丝细,长达3mm;翅果线形,先端坚果长约1cm,略隆起;具宿存萼。花期4-5月,果期9-10月。2.本种与大叶梣的不同点在干:小枝、叶轴和小叶下面被毛。小叶3-5(-7)片,小叶先端长渐尖至尾尖,下面常在中脉基部被白色柔毛。花无花冠,与叶同时开放;花萼杯状,与坚果基部疏离。3.与前两种不同点在于:小叶卵形、倒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先端锐尖至渐尖;花萼筒状,紧贴坚果基部。4.本种与前3种不同点在于:小叶无柄或近于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阔披针形,叶轴细而直;花具花冠,先叶后花;萼齿明显。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河岸、路旁。2.生于山地杂木林中。3.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4.生于海拔1300-3200m的山坡杂木林中。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2.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3.多为栽培,也见于海拔800~1600m的山地杂木林中。4.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四川。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陶弘景,秦皮,俗云是樊槻皮,而水渍以和墨书,色不脱,微青。且亦殊薄,恐不必耳。俗方惟以疗目。2.《唐本草》:秦皮,树似檀;叶细,皮有白点而不粗错。取皮水渍,便碧色,书纸看背,青色者是。俗见味苦,名为苦树。亦用皮,疗眼有效。以叶似檀,故名石檀也。3.《纲目》:秦皮,其木小而岑高,故因以为名。人讹为桪木,又讹为秦木。或云本出秦地,故得秦名也。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纲目》:秦皮,治目病,惊癎,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取其涩而补也。此药乃惊、癎、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节,几于废弃,良为可惋。《淮南子》云:秦皮色青,治目之要药也。又《万毕术》云:秦皮止水,谓其能收泪也。高诱解作致水,言能使水沸者,谬也。2.《本草汇言》:秦皮,味苦性涩而坚,能收敛走散之精气。故仲景用白头翁汤,以此治下焦虚热而利者,取苦以涩之之意也。《别录》方止男子精虚,妇人崩带;甄氏方又治小儿惊癎身热,及肝热目暗,翳目赤肿,风泪不止等疾;皆缘肝胆火郁气散以致疾,以此澄寒清碧下降之物,使浊气分清,散气收敛。故治眼科,退翳膜,收泪出;治妇人科,定五崩,止血带;治大方科,止虚痢,敛遗精;治小儿科,安惊癎,退变蒸发热。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63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山薄荷

    山薄荷(《吉林中草药》) 【异名】摩眼子(《中国经济植物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香青兰的全草。 【植物形态】香青兰一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株密被短毛,香气较浓。茎四棱…

  • 碎米柴

    碎米柴(《纲目》) 【异名】八宇草(《植物名实图考》),漆大伯、天小豆(《江西民间草药》),辫子草、马尾草、细鞭打、消黄散、细叶兰,逍遥草、斑鸠窝、散风散、马龙通、地盘茶、斑鸠鼻、…

  • 大叶狼豆柴

    大叶狼豆柴(《贵州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梯氏木蓝的根。 【植物形态】梯氏木蓝小灌木,高1~2米;嫩枝有短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3~17枚;小叶对生,有短柄,矩形,长2…

  • 小花花椒_小花花椒有副作用嘛_小花花椒哪些人不可以使用

    基础信息 别名:刺三百棒、野花椒、见血飞、蛇总管 性味:辛;苦;温 功能主治:温中行气止痛。主心腹冷痛胀满;蛔虫腹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小花花椒的根皮、树皮或果…

  • 枣叶

    枣叶(《本经》)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枣的叶片,植物形态详"大枣"条。 【化学成分】叶含蜡醇、原阿片碱和小檗碱,总量0.2%。同属植物Ziziphusvulgaris叶中含有能使味…

  • 山槟榔

    山槟榔(《云南中草药》) 【异名】山萝卜、化积药(《云南中草药》),地葫芦(《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鸡脚参的根。 【植物形态】鸡脚参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

  • 叉歧繁缕

    叉歧繁缕(《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叉歧繁缕的全草。 【植物形态】叉歧繁缕多年生草本,高60厘米。主根粗壮,圆柱形,有许多分枝细根。茎簇生,数回又状分歧,有腺毛…

  • 山驴骨

    山驴骨(《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牛科动物鬣羚的骨胳。 【动物形态】鬣羚,又名:驴羊(《广志》),山驴(《唐本草》),苏门羚、山羊、明鬃羊。 身长1.4~1.7米,尾长9~11厘…

  • 地肤子

    地肤子(《本经》) 【异名】地葵(《本经》),地麦(《别录》),益明(《药性论》),落帚子(《日华子本草》),竹帚子(《滇南本草》),千头子(《万病回春》),帚菜子(《新疆药材》)…

  • 猪鬃草

    猪鬃草(《贵州民间方药集》) 【异名】石中珠、猪毛漆(《中国药植志》),铁丝草(《广州植物志》),猪鬃漆、降龙草(《贵州民间方药集》),小猪毛七、岩浮萍、猪毛肺筋草(《四川中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