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黄_蒲黄的功效_蒲黄有什么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蒲草黄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祛瘀;利尿。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阴下湿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香蒲科植物狭叶香蒲、宽叶香蒲、东方香蒲和长苞香的花粉。

原形态:1.狭叶香蒲,多年生草本,高1.5-3m。根茎匍匐,须根多。叶狭线形,宽5-8mm,稀达10mm。花小,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长圆柱形,褐色;雌雄花序离生,雄花序在上部,长20-30cm,雌花序在下部,长9-28cm,具叶状苞片,早落;雄花具雄蓝2-3,基生毛较花药长,充端单一或2-3分又,花粉粒单生;雌花具小苞片,匙形,较柱头短,茸毛早落,约与小苞片等长,柱头线形或线状年圆形。果穗直径10-15mm,坚果细小,无槽,不开裂,外果皮下分离。花期6-7月,果期7-8月。2.宽叶香蒲,与决叶香蒲区别在于:叶阔线形,长约1m,宽10-15mm,光瑞长关,基部鞘状,抱茎。穗状花序圆柱形,雌雄花序紧相连接,雄花序在上千8-15cm,雌花序长约10cm,直径约2cm,具2-3片叶状苞片,早落;雄花具雄蕊3-4,花粉粒为4合体;雌花基都无小苞片,具多数基牛的白色长毛。果穗粗,坚果细小,常干水中斤裂,外果皮分离。3.东方香蒲,与前两种不同点在于:叶条形,宽5-10mm,基部鞘状抱茎。德状化序圆柱状,雄花序与雌花序彼此连接;雄花序在上,长3-5cm,雄花有雄蕊2-4,花粉粒单中;雌花序在下,长6-15cm,雌花无小苞片,有多数基生的白色长毛,毛与柱头近等长,柱头匙形,不育雌蕊棍棒状。小坚果有一纵沟。4.长苞香蒲,与以上种类区别在于:叶条形,宽6-15mm,基部鞘状,抱茎。德状花序圆柱状,粗壮,雌雄花序共长达50cm,雌花序和雄花序分离;雄花序在上,长20-30cm,雄花具雄蕊3,毛长于花药,花粉料单生;雌花序在下,比雄花序为短,雌花的小苞片与柱头近等长,柱头条状长圆形,小苞片及柱头均比毛长。小坚果无沟。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浅水。2.生于河流两岸、池沼等地水边,以及沙漠地区浅水滩中。3.生干水旁或沼泽中。4.生于池沼、水边。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2.分市于东北、华北、西南及陕西、新疆、河南等地。3.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地。4.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新疆、四川等地。

文献

出处:1.陶弘景:蒲黄,即蒲厘花上黄粉也。伺其有便拂取之,甚疗血。2.《本草衍义》:蒲黄,处处有,即蒲橇中黄粉也。初得黄,细罗,取萼别贮,以备他用.将蒲黄水调为膏,擘为块,人多食之,以解心脏虚热,小儿尤嗜。涉月则燥,色味皆谈,须蜜水和。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纲目》:《本事方》云,有士人妻舌忽胀满口,不能出声,以蒲黄频掺,比晓乃愈。又《芝隐方》云,宋度宗,一夜忽舌肿满口,用蒲黄、干姜末等分,干涤而愈。据此二说,则蒲黄之凉血活血可证矣。盖舌乃心之外候,丽手顾阴相火乃心之臣使,得干姜是阴阳能相济也。2.《本草汇言》:蒲黄,性凉而利冶g洁膀肮之原,清小肠之气,故小便不通,前人所必用也。至于治血之方,血之上者可清,血之下者可利,血之滞者可行,血之行者可止。凡生用则性凉,行血而兼消;炒用则味涩,调血而且止也。3.《药品化义》:蒲黄,若谣失血久者,炒用之以助补脾之药,摄血归源,使不妄行。又取体轻行滞,昧甘和血,上治吐舰喀血,下治肠红崩漏。但为收功之药,在失血之韧,用之无益。若生用亦能凉血消肿。4.《本经逢原》:蒲黄,《本经》主心腹膀脱寒热,良由血结其处,营卫不和故也。与五灵脂同用,胃气虚者,入口必吐,下咽则利。舌根胀痛,亦有属虚火旺者,误用前法(指同干姜未干掺),转伤津液,每致燥湿愈甚,不可不审。5.《本草正义》:蒲黄,专人血分,以治香之气,兼行气分,故能导瘀结而治气血凝滞之病。东壁李氏员谓其凉血、活血,亦以水产之品,故以为凉。颐谓蒲本清香,亦有宰味,以《本经》葛蒲辛温例之,必不可以为寒凉。蒲黄又为蒲之精华所聚,既能逐痰,则辛散之力可知。况心腹结滞之痛,新产瘀露之凝,失笑一投,捷于影响,虽曰灵脂导浊,是其专职,然蒲黄果是寒凉,必非新产有痰可用。若舌疮口疮,皮肤湿痒诸病,敷以生蒲黄细粉可愈,则以细腻粘凝,自有生肌之力,非仅取其清凉也。6.《本经》:主心腹膀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7.《药性论》:通经脉,止女子崩中不佳,主痢血,止尿血,利水道。8.《日华子本草》:治(颠倒)扑血闷,排脓,疮疗,妇人带下,月经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孕人下血坠胎,血运血耀,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下乳,止泄精,血痢。被血消肿生使,补血止血炒用。9.《纲目》: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10.《本草经疏》:治癌结,五劳七伤,停积瘀血,胸前痛即发吐颐。11.《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于创伤,湿疹。12.《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治瘰疠。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73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野前胡

    野前胡(《贵州草药》) 【异名】千年耗子屎。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无距耧斗菜的根或全草。 【植物形态】无距耧斗菜多年生草本。主根较粗长,外皮黑褐色。茎高20~60厘米,疏被短柔毛,…

  • 苦瓜藤

    苦瓜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茎。植物形态详"苦瓜"条。 【采集】夏、秋采取。 【性味】苦,寒。 ①《陆川本草》:"苦,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凉…

  • 土羌活

    土羌活(《四川中药志》) 【别名】山羌活(《分类草药性》),路边姜(《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花的根茎。 【植物形态】姜花,又名:蝴蝶花。多年生草本,高1~2米。茎直…

  • 龙珠

    龙珠(《药论性》) 【异名】赤珠(《药性沦》),红珠草(《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茄科植物龙珠的全草。 【植物形态】龙珠多年生草本,无毛或几乎无毛,高90厘米。茎分枝,斜开,…

  • 里白_里白的副作用_里白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行气止血;化瘀接骨。主胃脘痛;鼻衄;跌打损伤;骨折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里白的根茎。 原形态:大型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1-3…

  • 酸水草

    酸水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异名】眼子菜(《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眼子菜科植物抱茎眼子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抱茎眼子菜,又名:穿叶眼子菜。多年生水生草本…

  • 绿笋片

    绿笋片(《纲目拾遗》) 【异名】绿笋干(《竹谱详录》),玉版笋(《纲目》),草鞋底、蝴蝶尖(《纲目拾遗》)。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绿竹的苗(新笋)的制成品。 【植物形态】绿竹(《竹…

  • 草果_草果的功效与作用_草果的服用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燥湿温中祛痰截疟。主脘腹冷痛;恶心呕吐;胞膈痞满;泄泻泻;下痢;疟疾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草果的果…

  • 鲤鱼血

    鲤鱼血(《唐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血,动物形态详"鲤鱼"条。 【化学成分】鲤鱼血的组成,因季节、营养情况等而有差异。幼鲤的血红蛋白,冬季较春季为低。凝血活性不如哺乳动物…

  • 脆蛇

    脆蛇(《纲目拾遗》) 【异名】金蛇(《本草拾遗》),地鲜、蝎蛇(《岭表录异》),银蛇(《开宝本草》),金星地鳝(《本草图经》),金星鳝(《圣济总录》),片蛇(《滇略》),蛇蜥、无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