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_牛蒡子服有什么禁忌_牛蒡子吃多了有什么影响

基础信息

别名: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毛然然子、黑风子、毛锥子、粘苍子、大牛了、牛子、土大酮子、万把钩、鼠尖子

性味:味辛;苦;性寒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原形态:牛蒡二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壮,肉质,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cm,宽15-40cm。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或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cm,花序梗长3-7cm,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球形,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钩曲;花小,红紫色,均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先端5浅裂,聚药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黄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圆盘状,着生短刚毛关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灰褐色,具纵棱,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常栽培。野生者,多生于山野路旁、沟边、荒地、山坡向阳草地、林边和村镇附近。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名医别录》。《纲目》:恶实,其实状恶而多刺钩,故名。其根叶皆可食,人呼为牛菜。术人隐之,呼为大力也。牛蒡,古人种子,以肥壤栽之,翦苗沟淘为蔬,取根煮曝为脯,云甚益人,今人亦罕食之。三月生苗起茎,高者三、四尺,四月开花成丛,淡紫色,结实如枫梂而小,萼上细刺百十攒簇之,一梂有子数十颗。其根大者如臂,长者近尺,其色灰黪。七月采子,十月采根。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别录》:明目补中,除风伤。2.《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3.《食疗本草》:炒过末之,如茶煎三匕,通利小便。4.《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5.《医学启源》:消利咽膈。《主治秘要》:润肺散气。6.李杲: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7.《纲目》:消斑疹毒。8.《本草经疏》:恶实,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风之所伤,卫气必壅,壅则发热,辛凉解散则表气和,风无所留矣。藏器主风毒肿诸痿;元素主润肺、散结气、利咽膈、去皮肤风、通十二经络者,悉此意耳。故用以治瘾疹、痘疮,尤获奇验。9.《药品化义》: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子,皮肤瘾疹,凡肺经郁火,肺经风热,悉宜用此。10.《本草求真》:牛蒡子,今人止言解毒,凡遇疮疡痈肿、痘疹等症,无不用此投治,然犹未绎其义。凡人毒气之结,多缘外感风寒,营气不从,逆于肉里,故生痈毒。牛蒡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热,是以感受风邪热毒而见面目浮肿,咳嗽痰壅,咽间肿痛,疮疡斑疹,及一切臭毒、痧闭、痘疮紫黑、便闭等症,无不借此表解里清。但性冷滑利,多服则中气有损,且更令表益虚矣。至于脾虚泄泻为尤忌焉。11.《本草正义》:牛蒡之用,能疏散风热,起发痘疹,而善通大便,苟非热盛,或脾气不坚实者,投之辄有泄泻,则辛泄苦降,下行之力为多。洁古作温,景岳又谓其降中有升,皆非真谛。《别录》称其明目,则风热泄而目自明。补中者,亦邢热去而正自安。除风伤者,以风热言之也。其根茎,则濒湖《纲目》谓之苦寒,《别录》主治,皆除热通利之意。盖其功力,本与子相近,而寒凉疏泄之性过之,皆以清热泄导为治,凡非实火,未可妄投。凡肺邪之宜于透达,而不宜于抑降者,如麻疹初起,犹未发泄,早投清降,则恒有遏抑气机,反致内陷之虞。惟牛蒡则清泄之中,自能透发,且温热之病,大便自通,亦可少杀其势,故牛蒡最为麻疹之专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80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鳜鱼胆

    鳜鱼胆(《纲目》) 【来源】为鮨科动物鳜鱼的胆,动物形态详"鳜鱼"条。 【采集】腊月采取,悬挂于通风无日处,阴干用。 【性味】《纲目》:"苦,寒,无毒。" 【功用主治】《纲目》:"…

  • 昆布

    昆布(《吴普本草》) 【异名】纶布(《吴普本草》),海昆布(《山东中药》)。 【来源】为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裙带菜的叶状体。 【植物形态】①海带多年生大型褐藻,植物体…

  • 藕(《本经》) 【异名】光旁(陆玑《诗疏》)。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肥大根茎。植物形态详"莲子"条。 【采集】秋、冬及春初采挖。 【化学成分】藕(根茎)含淀粉、蛋白质、天门冬素…

  • 野牡丹_野牡丹治什么病_野牡丹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猪母草、山石榴、地茄、豹牙郎木、活血丹、高脚山落苏、吞口巴、毡子杆、毛足杆、野石榴、金石榴、金鸡腿、猪乸稔、牛乸稔、红爆牙狼、倒罐草、高脚稔、埔笔仔、九螺仔花、不留…

  • 鼋肉

    鼋肉(《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鳖科动物鼋的肉,动物形态许"鼋甲"条。 【性味】①《食疗本草》:"微温。" ②《纲目》:"甘。平,微毒。" 【功用主治】①陶弘景:"补。" ②《食…

  • 苹果叶

    苹果叶(《滇南本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苹果的叶片,植物形态详"苹果"条。 【功用主治】①《滇南本草》:"敷脐上治阴症。又治产后血迷,经水不调,蒸热发烧,服之效。" ②《滇南本…

  • 鸢嘴

    鸢嘴(《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嘴,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 【功用主治】磨水服,治小儿惊风。

  • 菱叶

    菱叶(《滇南本草》) 【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叶。植物形态详"菱"条。 【功用主治】①《滇南本草》:"晒干为末,搽小儿走马疳。" ②《中国药植图鉴》:"治小儿头疮及增强视…

  • 小毛香

    小毛香(《陕西中草药》) 【异名】火绒草、小白头翁。 【来源】为菊科植物火艾的花。 【植物形态】火艾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丛生,细长,直立,被白色绵毛。叶互生,披针形至狭…

  • 美丽风毛菊

    美丽风毛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异名】漏子多吾(《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来源】为菊科植物美丽凤毛菊的根。 【植物形态】美丽风毛菊多年生草本,高4~10厘米。根茎粗厚,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