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脂_麋脂是麋鹿的脂肪吗_麋脂有什么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官脂、糜膏

性味:味甘;辛;性温

功能主治:通血脉;祛风寒;润皮肤;解毒。主风寒温痹;四肢拘缓;头面风肿;痈疽恶习高分子;面生疮疱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麋鹿的脂肪。

原形态:麋鹿,属于麋与驯鹿之间,大小和欧洲的赤鹿相近,体长约2m,高约1m余。雄者重约200kg,雌者约100kg。尾长约70cm。头似马而非马,角似鹿而非鹿,身似驴而非驴,蹄似牛而非牛,故曰“四不象”。雄者具角,雌者无。角的主枝叉分为前后2枝,前概再分岐成二叉,后枝长而直,不再分叉。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侧蹄显着。毛色淡褐,背部稍浓,腹部较浅,鼻孔上方有一白色斜纹。冬季毛长而蓬,显棕赤色,幼兽有白色斑点,生后3月始消失。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食物主要为草及水生植物。资源分布:本种属我国特产种,清代已饲养于北京南苑,无野生,后被运至英国,我国绝迹。80年代末期由英国政府归还于我国,现饲养于北京和江苏两地,为国家一给保持动物。以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每年两次换角,夏角6-7月生长,11-12月脱落,此后生出1对冬角,翌年3月后落角。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经》:主痈肿,恶疮,死肌,寒风湿痹,四肢拘缓不收,风头肿气,通胰理。2.《别录》:柔皮肤。3.《饮膳正要》:通血脉,润泽皮肤。4.《医学入门》:面生疱疮,涂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00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豇豆根

    豇豆根(《滇南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豇豆的根,植物形态详"豇豆"条。 【功用主治】健脾益气,消食 治食积,脾胃虚弱,淋浊,痔血,疔疮。 ①《滇南本草》:"捣烂敷疔疮。根、梗烧…

  • 破布草

    破布草(《云南中草药》) 【异名】土石蚕、冬虫草、水苏(《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野甘露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野甘露,又各:西南水苏。直立草本,高25~60厘米…

  • 白草莓_白草莓的营养价值_食用白草莓有什么益处

    基础信息 别名:三匹风、野杨莓、草莓、白泡儿、白藨、白蒲草、白地莓 性味:甘、苦;凉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百日咳;口舌生疮;疔疮;蛇咬伤,烫火伤 生长采收 来…

  • 橙子皮

    橙子皮(《开宝本草》)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果皮。植物形态详"橙子"条。 【化学成分】果皮含橙皮甙、挥发油、果胶、胡萝卜素等。挥发油中主要为牻牛儿醛、柠檬烯等;还分离到大牻牛…

  • 石韦毛

    石韦毛(《医林纂要》)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及多种同属植物叶上的毛茸。植物形态详"石韦"条。 【功用主治】《医林纂要》:"敷汤火伤。"

  • 营实

    营实(《本经》) 【异名】蔷薇子(陶弘景),野蔷薇子(《东医宝鉴》),石珊瑚(《纲目拾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果实。植物形态详"蔷薇花"条。 【采集】8~9月采收,…

  • 梅核仁

    梅核仁(《纲目》)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种仁。植物形态详"乌梅"条。 【化学成分】种子含苦杏仁甙。 【性味】①《药性论》:"味酸,无毒。" ②《纲目》:"酸,平,无毒。" 【功…

  • 白果树皮

    白果树皮(《滇南本草图说》) 【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树皮。植物形态详"白果"条。 【化学成分】含鞣质。内皮含莽草酸。木质部分含纤维素41%,半纤维素26%,木质素33%,葡萄糖…

  • 山豆根1

    山豆根(《开宝本草》) 【异名】山大豆根、黄结(《经验方》),苦豆根(《中药材手册》)。 【来源】主要为豆科植物广豆根的根。 【植物形态】广豆根,又名:柔枝槐。灌木,直立或近平卧,…

  • 麻柳树根

    麻柳树根(《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根及须根或根皮。植物形态详"枫柳皮"条。 【性味】《重庆草药》:"味麻辣苦,性热,有毒。" 【功用主治】治疥癣,牙痛,风湿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