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_栗子可以入药吗_栗子有什么用药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板栗、栗果、木巽)子、(木奄)子、栗果、大栗

性味:甘;微咸;性平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消肿,止血。主脾虚泄泻;反胃呕吐;脚膝酸软;筋骨折伤肿痛;瘰疬;吐血;衄血;便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15-20m。树皮暗灰色,不规则深裂,枝条灰褐色,有纵沟,皮上有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孔。冬芽短,阔卵形,被茸毛。单叶互生,叶丙长0.5-2cm,被细绒毛或近无毛;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5.5-7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侧不相等,叶缘有锯齿,齿端具芒状尖头,上面深绿色,有光泽,羽状侧脉10-17对,中脉上有毛;下面淡绿色,有白色绒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长9-20cm,被绒毛,淡黄褐色,雄花着生于花序上、中部,每簇具花3-5,雄蕊8-10;雌花无梗,常生于雄花序下部,外有壳斗状总,2-3(-5)朵生于总苞内,子房下位,花柱5-9,花柱5-9,花柱下部被毛。壳斗边刺直径4-6.5cm,密被紧贴星状柔毛,刺密生,每壳斗有2-3坚果,成熟时裂为4瓣;坚果直径1.5-3cm,深褐色,顶端被绒毛。花期4-6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常栽培于海拔100-2500m的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等地带。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以南各地,除青海、新疆以外,均有栽培。以华北、西南和长江流域各地栽培最为集中,产量最大。

文献

出处:出自《千金·食治》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别录》: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2.《千金·食治》:生食之,甚洽腰脚不遂。3.《唐本草》:嚼生者涂病上,疗筋骨断碎、疼痛、肿瘀。4.《食性本草》:理筋骨风痛。5.《日华子本草》:生食破冷痃癖,日生吃七个。生嚼罯恶刺,并敷瘰疬肿毒痛。6.《本草图经》:活血。7.《滇南本草》:治山岚嶂气,疟疾,或水泻不止,或红白痢疾。用火煅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症俱可用。8.《滇南本草图说》:治反胃。9.《本草图经》:栗房当心一子谓之栗楔,活血尤效,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果中栗最有益。治腰脚宜生食之,仍略暴干,去其水气,惟患风水气不宜食,以其味咸故也。10.《纲目》: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肾主大便,栗能通肾,于此可验。《经验方》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盖风干之栗,胜于日曝,而火煨油炒,胜于煮蒸,仍须细嚼,连液吞咽,则有益,若顿食至饱,反致伤脾矣。11.《玉楸药解》:栗子,补中助气,充虚益馁,培土实脾,诸物莫逮。但多食则气滞难消,少啖则气达易克耳。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06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甜瓜根

    甜瓜根(《滇南本草》)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根,植物形态详"甜瓜"条。 【采集】夏、秋采挖,洗净泥土用。 【功用主治】《滇南本草》:"煎汤洗风癞。"

  • 瓠子_瓠子的性味归经_瓠子的功效及主治

    基础信息 别名:甘瓠、甜瓠、净街槌、葫芦、龙密瓜、天瓜、长瓠、扁蒲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利水;清热;止渴;除烦。主水肿腹胀,烦热口渴;疮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

  • 岩笋_岩笋治什么病_岩笋怎么服用

    基础信息 别名:风兰、岩角、石竹子、接骨丹、通兰、石笋、岩竹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接骨。主肺热喘咳;胃脘痛;跌打损伤;骨折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

  • 竹叶_竹叶怎么入药_竹叶的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淡竹叶 性味:甘;淡;寒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主热病烦渴;小儿惊癎;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叶。 原形…

  • 四叶草_四叶草的药理作用_四叶草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米拉拉藤、冷水丹、风车草、四方草、四叶葎、四角金、蛇舌癀、小锯锯藤、地胡椒、四叶蛇舌草、天良草 性味:甘;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消肿。主尿路感染;癌肿…

  • 土三七

    土三七(《西藏常用中草药》) 【别名】菊三七,天青地红,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叶千里光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菊叶千里光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直立,少分枝。叶互生,基部叶有柄,…

  • 白蔹子

    白蔹子(《药性论》)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果实。植物形态详"白蔹"条。 【功用主治】《药性论》:"治温疟,主寒热结壅热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研末敷…

  • 白龙头

    白龙头(《南京民间药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山莴苣的根。原植物详"山莴苣"条。 【采集】春、夏采。 【药材】幼苗时,根呈块状,簇生。卵圆形,肉质,表面黄褐色,平滑;老时伸延呈圆锥…

  • 多穗蓼

    多穗蓼(《西藏常用中草药》) 【异名】辣蓼、水蓼、恣恣萨曾(藏名)。 【来源】为蓼科植物多穗蓼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穗蓼草本,高100~15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密被短柔毛。叶…

  • 甘草梢

    甘草梢(《珍珠囊》)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的末梢部分或细根。植物形态详"甘草"条。 【性味】《医学入门》:"性寒。" 【功用主治】清火,解毒。治阴茎中疼痛及淋浊。 ①《医学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