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芦_藜芦的功效与作用_藜芦怎么入药

基础信息

别名:葱苒、葱葵、山葱、丰芦、蕙葵、公苒、葱苒、葱炎、藜卢、鹿白藜芦、鹿葱、憨葱、葱芦、葱管藜芦、旱葱、人头发、毒药草、七厘丹

性味:苦;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涌叶风痰;杀虫。主中风痰壅;癫痫;虐疾;疥癣;恶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藜芦、牯岭藜芦、毛穗藜芦、兴安藜芦及毛叶藜芦的根及根茎。

原形态:1.藜芦,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植株粗壮,基部的鞘枯死后残留为有网眼的黑色纤维网。叶互生;无叶柄或茎上部叶具短柄;叶片薄革质,椭圆形、宽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25cm,宽约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两面短毛。圆锥花序30-25cm,宽约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两面短毛。圆锥花序30-50cm,侧生总状花序常具雄花,顶生总状花序常较偶生花序长2倍以上,几乎全部为两性化,总轴和枝轴密被白色绵状毛;花被片6,开展或略反折,长圆形,长5-8mm,宽约3mm,全缘,黑紫色;雄蕊6,花药肾形,背着,汇合为1室;子房卵形,3室,无毛,花柱3。蒴果卵圆形,具三钝棱,长1.5-2cm,宽1-1.3cm。种子扁平,具膜质翅。花、果期7-9月。2.牯岭藜芦多年生草本,高约1m。植株基部具棕褐色带网眼的纤维网。叶互生;叶柄长5-10cm;叶片宽椭圆形,有时狭长圆形,两面无毛。圆锥花序长而扩展,具多数近等长的侧生总状花序,总轴和枝轴具灰色白绵状毛,侧生花序的花梗长6-8mm;花被片6,淡黄绿色、绿白色或褐色,伸展或折反;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2/3,花药近肾形,汇合成1室;蒴果椭圆形;种子扁平,具翅。花、果期6-10月。3.毛穗藜芦植株高60-160cm。茎较纤细,基部稍粗,中鞘直径约1cm,被棕褐色有网眼的纤维网。叶互生;叶柄长达10cm;叶片折扇状,长圆状披针形室狭长圆形,两面无毛。圆锥花序长25-50cm,常疏生较短的侧生花序,总轴和枝轴密生绵状毛;花梗长约为花被片的2倍,长可达1cm或更长,侧生花序上花梗明显短于主轴上花梗;花多数,疏生;花被片6,开展或反折,黑紫色;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近肾形,背着,汇合为1室。蒴果椭圆形;种子扁平,具膜质翅。花、果期7-9月。4.兴安藜芦植株高70-150cm。基部具无网眼的纤维束。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基部无柄,抱茎,背面密被银白色短柔毛。圆锥花序近纺锤形,长20-60cm,具多数近等长的侧生总状花序,顶端总状花序近等长于侧生花序,总轴和枝轴密被白色短绵状毛;花被片6,近直立或稍开展,基部具柄,边缘啮状,背面具短毛;花被片淡黄绿色带苞,白色边缘;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蒴果椭圆形。种子扁平,具翅。花期6-8月。5.毛叶藜芦植株高大。基部具无网眼的纤维束。叶宽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基产抱茎,无柄,背面密被褐色或淡灰色短柔毛。圆锥花序塔状,长20-50cm,顶生总状花序较偶生总状花序长约1倍;花大,密集,花被片6,绿白色,基部略具柄,边缘具啮蚀状牙齿,外花被片背面密生短柔毛;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3/5,花药近肾形,背着,汇合为1室;子房密被短柔毛,3室,花柱3。蒴果。种子扁平,具膜质翅。花、果期7-8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藜芦生于海拔1200-3000m的山坡林下或草丛中。2.牯岭藜芦生于山坡林下荫湿处。3.毛穗藜芦生于海拔400-1700m的山地林下或高山草甸。4.兴安藜芦生于草甸和山坡湿草地。5.生于海拔2600-400m的山坡林下或湿生草丛中。资源分布:1.藜芦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2.牯岭藜芦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3.毛穗藜芦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山东等地。4.兴安藜芦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5.毛叶藜芦分布于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陶弘景:藜芦近道处处有。根下极似葱而多毛。用之止剔取根,微炙之。2.《蜀本草》:《图经》云,葬芦,叶似郁金、秦充、蔑荷等,根着龙胆,茎下多毛,夏生,冬雕估。今所在山谷皆有。八月采根,阴干。3.《本草图经》:黎芦,今陕西、山南东西州郡皆有之。三月生苗,叶青似初出棕心,又似车前,茎似葱白,青紫色,高五、六寸,上有黑皮褒茎,似棕皮,其花肉红色,根似马肠根,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纲目》:哕逆用吐药,亦反胃用吐法去痰积之义。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蒂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也。2.《本草经疏》:藜芦,《本经》主蛊毒、咳逆及《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者,皆取其宣壅导滞之力。苦为涌剂,故能使邪气痰热,胸脯部分之病,悉皆吐出也。辛能散结,故主鼻中息肉,苦能泄热杀虫,故主泄痢肠,头疡,疥瘙,杀诸虫毒也。疮疡皆湿热所生,湿热不去,则肌肉溃烂,苦寒能泻湿热,则马刀,恶疮,烂淹,死肌皆愈也。味至苦,入口即吐,故不入汤。藜芦辛苦有大毒,服一匕则令人胸中烦闷,吐逆不止,凡脑中有痰次,或中蛊毒恶气者,止可借其上涌宣吐之力,获效一时,设病非关是证者,切匆沾唇,徒令人闷乱吐逆不止,亏损律液也。3.《本经》: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游,头疡,疥瘤,恶疮,杀谐虫毒,去死肌。4.《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5.《药性论》: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治恶风疮、疥癣、头秃,杀虫。6.《本草图经》:大吐上隔风涎,暗风痫病,小儿助。用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嚏。7.《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毒蛇咬伤及杀虫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15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白线薯_白线薯入药的功效及作用_食用白线薯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基础信息 别名:红藤、山乌龟、一滴血 性味: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清热解毒。主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痛经;痈疖肿毒;湿疹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防…

  • 禾虫_禾虫的药效_禾虫的用法

    基础信息 别名:沙虫、沙蚕、海蝗蚓 性味: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气血;利水消肿。主脾胃虚弱;泄泻;贫血;水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沙蚕科动物疣吻沙蚕的全体。 原形…

  • 鹿胆

    鹿胆(《纲目》)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动物形态详"鹿茸"条。 【性味】《纲目》:"苦,寒,无毒。" 【功用主治】《纲目》:"消散肿毒。"

  • 滇南冠唇花_滇南冠唇花用药禁忌_滇南冠唇花吃了中毒了怎么办

    基础信息 别名:野藿香、香薷、藿香 性味:味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发表解暑;化湿和中。主风寒感冒;咳喘气急;夏月感寒饮冷;头痛胸闷;腹痛吐泻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

  • 苧麻叶

    苧麻叶(《纲目》)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苧麻,详"苧麻根"条。 【化学成分】叶含黄酮,其中芸香甙0.1%,干叶含谷氨酸1.74%。 【药理作用】其中所含黄酮具收敛性质,溶血试验阴性…

  • 滑石

    滑石(《本经》) 【异名】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别录》),夕冷(《药性论》),脆石、留石(《石药尔雅》),画石(《本草衍义》)。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的块状体。 【矿物形…

  • 滇白药子_滇白药子吃多了有危害吗_滇白药子的用药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白药子、马蹄细辛、毛狗苔、毛芋头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补脾益肾;敛肺止咳;解毒消肿。主脾虚便溏;肾虚阳痿;遗精;白带;虚劳久咳;缺乳;无名肿毒 生长采收 …

  • 莎草

    莎草(《别录》) 【异名】莎随(《大戴礼记》),侯莎(《尔雅》),地毛(《广雅》),山莎(《纂文》),回头青(《清异录》),香头草(《广州植物志》),野韭菜,猪荸荠、隔夜抽、地韭姜…

  • 茶子

    茶子(《纲目》) 【异名】茶实(《续名家方选》)。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茶的果实。植物形态详"茶叶"条。 【化学成分】种子含皂甙,水解得茶皂醇、茶皂醇B、茶皂醇C、茶皂醇D、茶皂醇…

  • 藏菌陈_藏菌陈的功效和作用_藏菌陈的功能主治

    基础信息 性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肝利胆退黄;利水消肿。主急性黄恒型和非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水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川西獐牙菜的全草。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