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_鹿茸的用药禁忌_鹿茸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斑龙珠

性味:味甘;咸;性温

功能主治: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托疮毒。主肾阳虚衰;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虚劳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背酸痛;筋骨痿软;小儿五迟;女子崩漏带下;阴疽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等的雄鹿密生茸毛尚未骨化的幼角。

原形态: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梦溪笔谈》:按《月令》,冬至靡角解,夏至鹿角解,阴阳相反如此。今人用麋、鹿茸作一种,殆疏也。又有刺麋、鹿血以代茸,云茸亦血耳,此大误也。窃详古人之意,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长,其次筋难长,最后骨难长。唯麋角自生至坚,无两月之久,大者乃重二十余斤,其坚如石。计一昼夜须生数两,凡骨之顿成生长,神速无甚于此,此骨血之至强者,所以能补骨血,坚阳道,强精髓也。头者诸阳之会,众阳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鹿茸,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妇人冲任脉虚,则为漏下恶血,或瘀血在腹,或为石淋。男子肝肾不足,则为寒热、惊痫,或虚劳洒洒如疟,或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或小便数利。泄精、溺血。此药走命门、心包络及肝、肾之阴分,补下元真阳,故能主如上诸证,及益气强志也。痈肿疽疡,皆营气不从所致,甘温能通血脉,和腠理,故亦主之。2.《本经逢原》:鹿茸功用,专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取其补火助阳,生精益髓,强筋健骨,固精摄便,下无虚人,头旋眼黑,皆宜用之。《本经》治漏下恶血,是阳虚不能统阴,即寒热惊痫,皆肝肾精血不足所致也。八味丸中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补丸,为峻补命门真元之专药。3.曹炳章:鹿茸,补精填髓之功效虽甚伟,服食不善,往往发生吐血、觑血、尿血、目赤、头晕、中风昏厥等症。考其原因,其人平时多阳旺液燥,贫血亏精,气血乏运,苟服食参、茸,能用份少、服日多,则助气养血,有益无损,虽有余热,亦不为害;若阳虚阴燥之人,再骤服大剂,以致有助燥烁阴之弊。盖茸为骨血之精,通督脉而上冲于脑,其上升之性,故如上述之病生焉。余每遇当用鹿茸之症,自一厘惭增至数分、数钱,每获妥效,此即大虚缓补之义也。4.《本经》: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5.《别录》: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痒(《本草经疏》云:'痒'应作'疡')。6.《药性论》:主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梦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炙未空心温酒服方寸匕。又主赤白带下,入散用。7.《日华子本草》:补虚羸,壮筋骨,破瘀血,安胎下气,酥炙入用。8.《纲目》: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健筋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9.《本草切要》:治小儿痘疮虚白,浆水不充,或大便泄泻,寒战咬牙;治老人脾肾衰寒,命门无火,或饮食减常,大便溏滑诸证。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20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落花生油

    落花生油(《纲目拾遗》) 【异名】果油、花生油(《纲目拾遗》)。 【来源】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榨出之脂肪油。植物形态详"落花生"条。 【化学成分】花生油中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脂…

  • 地蚕_地蚕怎么食用_地蚕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土虫草、土冬虫草、白冬虫草、白虫草、肺痨草、土石蚕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益肾润肺;补血消疳。主肺痨咳嗽吐血;盗汗;肺虚气喘;血虚体弱;小儿疳积 生长采收 来…

  • 鸡爪?

    鸡爪?(《南宁市药物志》) 【异名】鸡捶?(《广州植物志》),塘角鱼?(《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鸡爪?的全株。 【植物形态】鸡爪?直立有刺灌木,高2~5米。幼枝常…

  • 砂仁─海南砂仁

      砂仁──海南砂仁  FructusAmomiLongiligularis  (英)LongiligulateAmomumFruit  【别名】 海南壳砂仁、壳砂。   【来源】…

  • 麦瓶草_麦瓶草的药用价值_麦瓶草和面条菜的区别

    基础信息 别名:净瓶、香炉草、米瓦罐、梅花瓶、面条菜、广皮菜、瓢咀、甜甜菜、麦石榴、油瓶菜、羊蹄棵、红不英菜、胡炳菜、麦黄菜、灯笼草、灯笼泡、瓶罐花 性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

  • 丝瓜根

    丝瓜根(《滇南本草》) 【来源】为葫芦种植物丝瓜或粤丝瓜,详"丝瓜"条。 【采集】夏、秋采挖。洗净,鲜用或干用。 【性味】甘,平。 ①《岭南采药录》:"味甘,性寒。" ②《重庆草药…

  • 柞树皮_柞树皮的功能主治_柞树皮的好处

    基础信息 性味:微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痢疾;肠炎;小儿消袋子化不良;气管炎;黄疸;痔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蒙栎的树皮。 原形态:落叶乔…

  • 木通_木通可以入药吗_木通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王翁、万年、万年藤、燕蕧、乌蕧、活血藤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活血通脉。主小便赤赤;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喉疼痛;口舌…

  • 消毒药

    消毒药(《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如意草、箭头草(《山西通志》),罐嘴菜、小犁头草、地黄瓜(《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堇菜科植物堇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堇菜多年生草本,高…

  • 紫薇花

    紫薇花(《滇南本草》) 【异名】鹭鸶花、五里香、红薇花、百日红(《曲洧旧闻》),佛相花(《八闽通志》)、满堂红(涌小品》),怕痒花、猴刺脱(《群芳谱》),紫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