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_鹿茸的用药禁忌_鹿茸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斑龙珠

性味:味甘;咸;性温

功能主治: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托疮毒。主肾阳虚衰;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虚劳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背酸痛;筋骨痿软;小儿五迟;女子崩漏带下;阴疽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等的雄鹿密生茸毛尚未骨化的幼角。

原形态: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梦溪笔谈》:按《月令》,冬至靡角解,夏至鹿角解,阴阳相反如此。今人用麋、鹿茸作一种,殆疏也。又有刺麋、鹿血以代茸,云茸亦血耳,此大误也。窃详古人之意,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长,其次筋难长,最后骨难长。唯麋角自生至坚,无两月之久,大者乃重二十余斤,其坚如石。计一昼夜须生数两,凡骨之顿成生长,神速无甚于此,此骨血之至强者,所以能补骨血,坚阳道,强精髓也。头者诸阳之会,众阳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鹿茸,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妇人冲任脉虚,则为漏下恶血,或瘀血在腹,或为石淋。男子肝肾不足,则为寒热、惊痫,或虚劳洒洒如疟,或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或小便数利。泄精、溺血。此药走命门、心包络及肝、肾之阴分,补下元真阳,故能主如上诸证,及益气强志也。痈肿疽疡,皆营气不从所致,甘温能通血脉,和腠理,故亦主之。2.《本经逢原》:鹿茸功用,专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取其补火助阳,生精益髓,强筋健骨,固精摄便,下无虚人,头旋眼黑,皆宜用之。《本经》治漏下恶血,是阳虚不能统阴,即寒热惊痫,皆肝肾精血不足所致也。八味丸中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补丸,为峻补命门真元之专药。3.曹炳章:鹿茸,补精填髓之功效虽甚伟,服食不善,往往发生吐血、觑血、尿血、目赤、头晕、中风昏厥等症。考其原因,其人平时多阳旺液燥,贫血亏精,气血乏运,苟服食参、茸,能用份少、服日多,则助气养血,有益无损,虽有余热,亦不为害;若阳虚阴燥之人,再骤服大剂,以致有助燥烁阴之弊。盖茸为骨血之精,通督脉而上冲于脑,其上升之性,故如上述之病生焉。余每遇当用鹿茸之症,自一厘惭增至数分、数钱,每获妥效,此即大虚缓补之义也。4.《本经》: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5.《别录》: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痒(《本草经疏》云:'痒'应作'疡')。6.《药性论》:主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梦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炙未空心温酒服方寸匕。又主赤白带下,入散用。7.《日华子本草》:补虚羸,壮筋骨,破瘀血,安胎下气,酥炙入用。8.《纲目》: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健筋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9.《本草切要》:治小儿痘疮虚白,浆水不充,或大便泄泻,寒战咬牙;治老人脾肾衰寒,命门无火,或饮食减常,大便溏滑诸证。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20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雀麦

    雀麦(《唐本草》) 【异名】蘥(《尔雅》),爵麦(《说文》),蒸麦(《尔雅》郭璞注),杜姥草(《千金方》),牡姓草(《广济方》),牛星草(《纲目》),野麦、野小麦、野大麦(《湖南药…

  • 空心花_空心花的用药禁忌_空心花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狗肚皮、牛屎木、黄茶、观音茶、嫩肉木、丁药、冷饭果 性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接骨消肿;去腐生肌。主跌打骨折;刀伤;疔疮肿疡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

  • 绞股蓝_绞股蓝有毒吗_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七叶胆、小苦药、公罗锅底、落地生、遍地生根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补虚;解毒。主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

  • 水芙蓉

    水芙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麻雀草(《岭南大学校园植物名录》),水管筒、三叉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水薄荷、软骨倒水莲(《广东中草药》)。 【来源】为玄…

  • 金橘露

    金橘露(《纲目拾遗》)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金橘及金弹果实的蒸馏液。植物形态详"金橘"条。 【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甘苦。" 【功用主治】《中国医学大辞典》:"舒肝,和中,理…

  • 五爪金龙

    五爪金龙(《云南中草药》) 【异名】灯笼草、小红藤、雪里高、小五爪金龙、五爪龙(《云南中草药》),红葡萄、乌蔹莓(《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狭叶崖爬藤的全株或根。 …

  • 祖师麻

    祖师麻(《陕西中药志》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黄瑞香的根皮或茎皮。 【植物形态】黄瑞香直立落叶小灌木,高达50厘米或较高,通体平滑无毛。根红黄色。小枝绿色或紫褐色。叶互生,常集生于小…

  • 菥神子

    菥神子(《本经》)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菥神的种子。植物形态详"菥神"条。 【采集】5~6月果实成熟时采取全株,打下种子,晒干,扬净。 【药材】干燥种子黑褐色,细小,长约1.5毫…

  • 诃子

    诃子(《本草图经》) 【异名】诃黎勒(《金匮要略》),诃黎(《千金方》),随风子(刘禹锡《传信方》)。 【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果实。 【植物形态】诃子大乔木,高达20~30米…

  • 黄三七

    黄三七(《陕西中草药》) 【异名】土黄连、太白黄连(《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长果升麻的根茎成全草。 【植物形态】长果升麻多年生草本,高25~75厘米。根状茎粗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