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血_鹿血的用药禁忌_鹿血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性味:味甘;咸;性温

功能主治:养血益精;止血;止带。主精血不足;腰痛;阳痿遗精;血虚心悸;失眠;肺痰吐血;鼻衄;崩漏带下;痈肿折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血液。

原形态: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千金·食治》。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千金·食治》:生血。治痈肿。2.《唐本草》:主狂大伤,鼻衄,折伤,阴痿,补虚,止腰痛。3.《日华子本草》:治肺痿吐血及崩中,带下,和酒服之良。4.《日用本草》:补阴,益营气。5.汪颖《食物本草》:诸气痛欲危者,饮之。6.《纲目》:大补虚损,益精血,解痘毒、药毒。7.《医林纂要》:行血法瘀,续绝除伤,与山羊血同而性较中和。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21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栀子

    【中文名】栀子(《本经》) 【类别】果实类 【异名】木丹(《本经》),鲜支(《上林赋》),卮子(《汉书》孟康注),支子(《本草经集注》),越桃(《别录》),山栀子(《药性论》),枝…

  • 蛇含石

    蛇含石(《纲目》) 【异名】蛇黄(《唐本草》)。 【来源】为氧化物矿物褐铁矿的结核。 【采集】采得后除去泥土杂质。 【药材】呈卵圆形或不规则的长圆形,大小不一,直径0.7~3厘米。…

  • 小叶爱楠

    小叶爱楠(《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异名】树萝卜。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小叶爱楠的块根。 【植物形态】小叶爱楠多年生常绿附生灌木,高约1米。具串珠状的纺锤块根。多分枝,嫩枝具黑褐…

  • 岩椒草_岩椒草可以入药吗_岩椒草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臭节草、松风草、石胡椒、臭沙子、猩锈臭草、臭草、苦黄草、大羊不食草、蛇盘草、烫伤草、地通花、蛇皮草、山羊草、铜脚一支蒿、九牛二虎草、二号黄药 性味:辛;苦;性凉 功…

  • 毛蕊老鹳草

    毛蕊老鹳草(《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槐牛儿苗科植物毛蕊老鹳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毛蕊老鹳草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状茎粗短。茎直立,向上分枝,有倒生白毛。叶互…

  • 桉叶

    桉叶(李承枯《生药学》) 【异名】桉树叶(《现代实用中药》),蓝桉叶(《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的叶。 【植物形态】蓝桉,又名:灰杨柳、玉树、小球核桃、蓝油木、…

  • 肚拉

    肚拉(《四川中药志》) 【异名】都拉参、都拉(《四川中药志》),对对参、双参、萝卜参、土败酱(《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川续断科植物西南囊苞花的根。 【植物形态】西南囊苞…

  • 西河柳_西河柳的用药禁忌_西河柳用法用量

    基础信息 别名:柽、河柳、柽柳 性味:甘、辛,平。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祛风除湿。用于麻疹不透,风湿痹痛。 生长采收 来源:本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 …

  • 熊筋

    熊筋(《本经逢原》) 【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筋。动物形态详"熊胆"条。 【功用主治】《本经逢原》:"壮筋强力,与虎骨之搜风壮骨无异。"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或浸酒服。

  • 辣椒茎

    辣椒茎(《重庆草药》) 【异名】海椒梗。 【来源】为茄科植物辣椒的茎。植物形态详"辣椒"条。 【采集】9~10月采。 【性味】味辛,性热,无毒。 【功用主治】除寒湿,逐冷痹,散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