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节菖蒲_九节菖蒲的副作用_九节菖蒲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小菖蒲、外菖蒲、节菖蒲、鸡爪莲、九节离、穿骨七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化痰开窍;安神;宣湿醒脾;解毒。主热病神昏;癫痫;气闭耳聋;多梦健忘;胸闷腹胀;食欲不振;风湿痹痛;痈疽;疥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

原形态:阿尔泰银莲花,多年生草本,高11-23cm。根茎横生,圆柱形,长约4cm,直径2-4mm,节间长3-5mm,有许多须根。基生叶1,有时早枯,不存在;叶柄长4-10cm,无毛;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宽卵形,长2-4cm,3全裂,中央全裂片又3裂,边缘有缺刻状牙齿,有细柄,侧生全裂片不等2全裂,两面近无毛。花葶1,苞片3,轮生,叶状,中上部边缘有不整齐锯齿,具柄。花两性,单朵顶生;花梗长2.5-4cm,被灰色柔毛;萼片7-10,花瓣状,白色,倒卵形或长圆形,长1.5-2cm,宽3.5-7mm,先端圆,无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5-6mm,花药长约1mm;心皮20-30,被白色短柔毛,花柱短,柱头小。瘦果卵球形,长约4mm,有白色柔毛。花期3-5月,果期4-7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1800m的山地沟谷边或灌木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南部、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

文献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九节菖蒲在历代本草书籍中均指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所谓九节,系描述根茎之环节紧密,如《别录》云:一寸九节者良,与本品显着不同。参见石菖蒲条。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药材资料汇编》:辟秽,开窍,宣气,逐痰,治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风寒湿痹。2.《中药志》:开窍醒神,散湿浊,开胃;外用解毒杀虫。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下痢;因湿浊阻于胃中而致呕吐不食等。外敷治痈疽疥癣。3.《中药材手册》:开心通窍,祛风湿,除痰消积。治心气不足,健忘,惊痫,耳聋,咳逆,烦闷,心腹痛,霍乱,风湿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31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使君子_使君子的功效_使君子有什么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留求子、史君子、五棱子、索子果、冬均子、病柑子、君子仁、冬君子、病疳子 性味:味甘;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健脾。主蛔虫腹痛;小儿疳积;乳食停滞;腹胀;泻…

  • 红毛七

    红毛七(《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异名】红毛漆(《峨嵋药植》),搜山猫、红毛细辛(《贵州民间药物》),火焰叉(《贵州草药》),金丝七(《陕西中草药》),黑汗腿(《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 麦冬—阔叶麦冬

      麦冬—阔叶麦冬 RadixLiriopisPlatyphyllae  (英) BroadleafLiriopeRoot  【别名】 大麦冬。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阔叶麦冬…

  • 藕节

    藕节(《药性论》) 【异名】光藕节(《江苏植药志》),藕节疤(《中药志》)。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根茎的节部。植物形态详"莲子"条。 【采集】秋、冬或春初挖取根茎(藕),洗净泥…

  • 黄鼠狼

    黄鼠狼(《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青蕨(《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肿足蕨的全株。 【植物形态】肿足蕨多年生草本,高20~60米。根状茎长而攒走,密被线状披针形的…

  • 斑鸠占叶_斑鸠占叶的食用方法_斑鸠占叶可以做豆腐吃吗

    基础信息 别名:战骨 性味:味辛;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湿热,解毒,续筋接骨。主水肿;毒疮;水火烫伤;筋伤骨折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狐臭柴和黄毛豆腐柴的叶。 …

  • 迎山红_迎山红有什么功效_迎山红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满山红、映山红 性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解表;止咳化痰。主感冒;咳嗽气喘;痰多。。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迎红杜鹃的叶。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

  • 茶油粑_茶油粑吃了中毒了怎么办_茶油粑的用药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枯饼、茶枯、茶麸、茶子饼、茶子麸、茶油麸 性味:辛;苦;涩;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燥湿解毒;杀虫去积;消肿止痛。主湿疹痛痒;虫积腹痛;跌打伤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

  • 鸡嗉

    鸡嗉(《纲目》) 【异名】鸡喉咙(《卫生易简方》)。 【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嗉囊。动物形态详"鸡肉"条。 【功用主治】治噎膈不通,小便不禁,发背肿毒。 《纲目》:"治小便不禁,及…

  • 铁精

    铁精(《本经》) 【异名】铁精粉(《子母秘录》),铁花(《纲目》)。 【来源】为炼铁炉中的灰烬。 【性味】辛苦,平。 ①《本经》:"平。" ②《别录》:"微温。" ③《本草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