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_姜黄的药用功效_姜黄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宝鼎香、黄姜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主血瘀气滞诸证;胞腹胁痛;妇女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

原形态:姜黄,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茎发达,成丛,分枝呈椭圆形或圆柱状,橙黄色,极香;根粗壮,末端膨大成块根。叶基生,5-7片,2列;叶柄长20-45cm;叶片长圆形或窄椭圆形,长20-50cm,宽5-1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上面黄绿色,下面浅绿色,无毛。花葶由叶鞘中抽出,总花梗长12-20cm,穗状花序圆柱状,长12-18cm;上部无花的苞片粉红色或淡红紫色,长椭圆形,长4-6cm,宽1-1.5cm,中下部有花的苞片嫩绿色或绿白色,卵形至近圆形,长3-4cm;花萼简绿白色,具3齿;花冠管漏斗形,长约1.5cm,淡黄色,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能育雄蕊1,花丝短而扁平,花药长圆形,基部有距;子房下位,外被柔毛,花柱细长,基部有2个棒状腺体,柱头稍膨大,略呈唇形。花期8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多为栽培。植于向阳、土壤肥厚质松的田园中偶有野生的。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唐本草》:姜黄,叶、根都似郁金,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入夏花烂无子。根有黄、青、白三色,其作之方法与郁金同尔。西戎人谓之蒁药。其味辛少苦多,与郁金同,惟花生异耳。1.《本草纲目拾遗》:姜黄真者是经种三年以上老姜。能生花,花在根际,一如蘘荷。根节坚硬,气味辛辣,种姜处有之,终是难得。西番亦有来者,与郁金、蒁药相似,如苏敬所附,即是蒁药而非姜黄,苏不能分别二物也。又蒁味苦温,主恶气疰忤心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姜黄,性热不冷,《本经》云寒,误也。2.《纲目》:姜黄、郁金、蒁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蒁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尔。古方五痹汤,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戴原礼《要诀》云,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3.《本草经疏》:姜黄,其味苦胜辛劣,辛香燥烈,性不应寒。,苦能泄热,辛能散结,故主心腹结积之属血分者。兼能治气,故又云下气。总其辛苦之力,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其能事也。《日华子》谓其能治症瘕血块,又通月经及扑损瘀血,苏颂谓其祛邪辟恶,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何莫非下气破血辛走苦泄之功欤。察其气味治疗,乃介乎京三棱、郁金之药也。4.《本草述》:姜黄,试阅方书诸证之主治,如气证、痞证、胀满、喘、噎、胃脘痛、腹胁肩背及臂痛、痹、疝,虽所投有多寡,然何莫非以气为其所治之的,未有专为治血而用兹味,如《本草》所说也。且此味亦不等于破决诸剂,此味能致血化者,较与他血药有原委,不察于是,而漫谓其破血,讵知姜黄不任受'破'之一字也。5.《本草求真》:姜黄,功用颇类郁金、三棱、蓬术、延胡索,但郁金入心,专泻心胞之血;莪术入肝,治气中之血;三棱入肝,治血中之气;延胡索则于心肝血分行气,气分行血;此则入脾,既治气中之血,复兼血中之气耳。陈藏器曰:此药辛少苦多,性气过于郁金,破血立通,下气最速,凡一切结气积气,症瘕瘀血;血闭痈疽,并皆有效,以其气血兼理耳。6.《本草求原》:姜黄,益火生气,辛温这火化气,气生化则津液行于三阴三阳;清者注于肺,浊者注于经、溜于海,而血自行,是理气散结而兼泄血也。7.《本草正义》:姜黄始见《唐本草》,称其辛苦大寒,藏器已辨其非,谓辛少苦多,性热不冷,则《唐本》寒字,盖亦传写之误。石顽谓有二种。按:今市肆姜黄,确有二种,名片姜黄者,是本巳切为厚片,而后晒干,形似干姜,色不黄,质亦不坚,治风寒湿者即此。又一种则坚实光亮,其色深黄,乃如郁金,是为染色之用,不入药剂者。《唐本》谓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盖辛能散,温能通,故可破结辟恶,消痰下气,是物功用,即在此数者之中。然又谓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则正以入血泄散,故痈疡之坚肿可消,疡科普通敷药之如意金黄散用之,即是此意。固非疏风清热之作用,而乃竟以为除风热,宜乎有辛苦大寒之误矣。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34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苦葛根

    苦葛根(《贵州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峨眉葛藤的根。 【植物形态】蛾眉葛藤,又名:苦葛。藤本。根粗大。茎长数米,被稀疏黄色长硬毛。三出复叶互生,具长柄;顶端小叶阔椭圆形或近于圆…

  • 柿蒂

    柿蒂(《本草拾遗》) 【异名】柿钱(《洁古家珍》),柿丁(《中药志》),柿子把(《中药材手册》),柿萼(《药材学》)。 【来源】为柿种植物柿的宿存花萼。 【植物形态】柿(《礼记》)…

  • 乌蛇卵

    乌蛇卵(《纲目》) 【异名】蛇蛋(《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卵。动物形态详"乌蛇"条。 【功用主治】《纲目》:"治大风癞疾。" 【选方】①治九子烂疡:将蛇蛋炕…

  • 鹿髓

    鹿髓(《别录》)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骨髓或脊髓。动物形态详"鹿茸"条。 【性味】《别录》:"味甘,温。" 【功用主治】补阳益阴,生精润燥。治虚劳羸弱,肺痿咳嗽,阳痿,…

  • 龙利叶

    龙利叶(《岭南采药录》) 【异名】龙舌叶、龙味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龙脷叶(《广州植物志》)。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龙利叶的叶。 【植物形态】龙利叶常绿小灌木,高达40…

  • 漆大姑_漆大姑有什么医用价值_漆大姑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毛漆、毛七哥、毛七公、大毛七、算盘子、野南瓜、漆大伯、杨漆姑婆、藤篮果、痒树棵、两面毛、生毛七、山桔子、八楞桔、八面桔、入瓣桔、山金瓜 性味:味苦;涩;性平 功能主…

  • 黄荆根_黄荆根怎么食用_黄荆根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解表;止咳;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主感冒;慢性气管炎;风湿痹痛;胃痛;痧气;腹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根 原形态…

  • 龙舌兰_龙舌兰可以入药吗_龙舌兰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剑兰、剑麻 性味:苦;酸;温 功能主治:解毒拔脓;杀虫;止血。主痈疽疮疡;疥癣;盆腔炎;子宫出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舌兰科植物龙舌兰的叶。 原形态:龙舌…

  • 白背叶_白背叶入药的禁忌_白背叶的功效有哪些

    基础信息 别名:白鹤叶、白面戟、白面风、白桃叶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湿;止血。主蜂窝组织炎;化脓性中耳炎;鹅口疮;湿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

  • 罗汉果叶

    罗汉果叶(广西)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叶片,植物形态详"罗汉果"条。 【功用主治】治顽癣,痈肿。 【选方】①治顽癣:罗汉果叶捣烂敷局部。 ②治背痈:罗汉果叶、甘子叶、老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