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_粳米的功效与作用_粳米吃多了有什么影响

基础信息

别名:白米、粳粟米、稻米、大米、硬米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除烦渴;止泻痢。主脾胃气虚;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心烦口渴;泻下痢疾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去壳的种仁。

原形态:稻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m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5-25mm,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6-15cm。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mm,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长1mm;雄蕊6;花药长2mm;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文献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1.《药性裁成》:粳米造饭,用荷叶煮汤者宽中,芥菜叶者豁痰,紫苏叶者行气解肌,薄荷叶者清热,淡竹叶者避暑。造粥则白粥之外,入茯苓酪者清上实下,薯蓣粉者理胃,花椒汁者辟LAN瘴,姜、葱、鼓汁者发汗,与夫古方羊肾、猪肾之类无非药力也。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宁原《食鉴本草》:粳米,即今之白晚米,惟味香甘,与早熟米及各土所产赤白大小异族四、五种,犹同一类也,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耳。2.《本草蒙筌》:粳米,伤寒方中,亦多加入,各有取义,未尝一拘。少阴证,桃花汤每加,取甘以补正气也;竹叶石膏汤频用,取甘以益不足焉;白虎汤入手太阴,亦同甘草用看,取甘以缓之,使不速于下尔。3.《纲目》:粳稻六、七月收者为早粳,止可充食:八、九月收者为迟粳,十月收者为晚粳。北方气寒,粳性多凉,八、九月收者,即可入药;南方气热,粳性多温,惟十月晚稻气凉,乃可入药。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谈,阳中之阴也。所以谈渗下行,能利小便。又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4.《本草经疏》: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本经》益气止烦止泄,特其余事耳。5.《随息居饮食谱》:粳米甘平,宜煮粥食,功与籼同,籼亦可粥而粳较稠,粳亦可饭而籼耐饥。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患停饮者不宜啜粥。痧胀霍乱虽米汤不可入口,以其性补,能闭塞隧络也。故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至病人、产妇粥养最宜,以其较籼为柔,而较糯不粘也。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又有一种香粳米,自然有香,亦名香珠米,煮粥时加入之,香美异常,尤能醒胃。凡煮粥宜用并泉水,则味更佳也。6.《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7.《千金·食治》:平胃气,长肌肉。8.孟诜:温中,益气,补下元。9.《日华子本草》:壮筋骨,补肠胃。10.《滇南本草》: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11.《纲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炒米汤:益胃除湿。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38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白芷_白芷的美容功效_白芷有芳香气味吗

    基础信息 别名:虈、芷、芳香、苻蓠、泽芬、晼、白茞、香白芷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

  • 小万年草

    小万年草(《贵州草药》) 【异名】石豆瓣。 【来源】为景天科植物小万年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小万年草多年生草本。茎细弱,肉质,不实枝匍匐,结实枝直立或倾斜,高10厘米左右,微带紫…

  • 蜈蚣草

    蜈蚣草(《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蜈蚣蕨(《湖南药物志》),小贯仲(《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蜈蚣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蜈蚣草多年生草本,高1.3~2米。根状…

  • 田螺

    田螺(《药性论》《本草经集注》原名田中螺) 【异名】黄螺(《医林纂要》)。 【来源】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或其同属动物的全体。 【动物形态】中国圆田螺螺壳圆锥形,高约达5~7厘米。…

  • 蚕沙_蚕沙的功效和作用_蚕沙的功能主治

    基础信息 别名:原蚕屎、晚蚕沙、蚕砂、原蚕沙、马鸣肝、晚蚕矢、二蚕沙、蚕屎 性味:味甘;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

  • 鹧鸪脚

    鹧鸪脚(《陆川本草》) 【来源】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脚,动物形态详"鹧鸪"条。 【性味】甘,温,微毒。 【功用主治】治中耳炎。 【用法与用量】外用:煅研为末,吹耳。

  • 紫茉莉根

    紫茉莉根(《纲目拾遗》) 【异名】入地老鼠、花粉头(《岭南采药录》),水粉头(《修订增补天宝本草》),粉子头、胭脂花头(《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的块根。 【…

  • 卵叶贝母兰_卵叶贝母兰的药理作用_卵叶贝母兰的中药用途

    基础信息 别名:有瓜石斛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养胃生津;滋阴益肾。主热病伤津;病后虚弱;结核病潮热;盗汗;慢性胃炎;胃酸缺乏;食欲不振;遗精;腰酸无力;痔疮 生长采收 来源…

  • 禾虫

    禾虫(《纲目拾遗》) 【来源】为沙蚕科动物疣吻沙蚕的全体。 【动物形态】疣吻沙蚕体细长稍扁,长40~80毫米,宽约5毫米,全体有60多个体节。前端背面到口腔基部绿褐色,后面稍带红色…

  • 毛枝崖爬藤_毛枝崖爬藤有什么副作用_毛枝崖爬藤子有医用价值吗

    基础信息 别名:红五加、五爪龙、大血藤、扁藤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劳伤;咳嗽;跌打损伤;骨折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毛枝崖爬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