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_干姜泡水喝的功效_干姜和生姜的功效区别

基础信息

别名:白姜、均姜

性味:味辛;性热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姜根茎的干燥品。

原形态:姜,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茎肥厚,断面黄白色,有浓厚的辛辣气味。叶互生,排成2列,无柄,几抱茎;叶舌长2-4mm;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30cm,宽1.5-2.2cm,先端渐尖,基部狭,叶革鞘状抱茎,无毛。花葶自根茎中抽出,长15-25cm;穗状花序椭圆形,长4-5cm;苞片卵形,长约2.5cm,淡绿色,边缘淡黄色,先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cm,具3短尖齿;花冠黄绿色,管长2-2.5cm,裂片3,披针形,长不及2cm,唇瓣的中间裂片长圆状倒卵开,较花冠裂片短,有紫色条纹和淡黄色斑点,两侧裂片卵形,黄绿色,具紫色边缘;雄蕊1,暗紫色,花药长约9m,药隔附属体包裹住花柱;子房3室,无毛,花柱1,柱头近球形。蒴果。种子多数,黑色。花期8月。

生长环境分布: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少广为栽培。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张元素:干姜本辛,炮之稍苦,故止而不移,所以能治里寒,非若附子行而不止也。理中汤用之者,以其回阳也。2.李杲:干姜,生辛炮苦,阳也,生用逐寒邪而发表,炮则除胃冷而守中,多用之耗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故也,须以生甘草缓之。辛热以散里寒,同五味子用以温肺,同人参用以温胃也。3.干姜,入肺中利肺气,入肾中燥下湿,入肝经引血药生血,同补阴药亦能引血药入气分生血,故血虚发热、产后大热者,用之。止唾血、痢血,须炒黑用之。有血脱色白而夭不泽,脉濡者,此大寒也,宜干姜之辛温以益血,大热以温经。4.《纲目》: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5.《本草经疏》:炮姜,辛可散邪理结,温可除寒通气,故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下痢因于寒冷,止腹痛。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血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治肠僻,亦其义也。6.《本草正》:下元虚冷,而为腹疼泻痢,专宜温补者,当以干姜炒黄用之。若产后虚热,虚火盛而唾血、痢血者,炒焦用之。若炒至黑炭,已失姜性矣。其亦用以止血者,用其黑涩之性已耳。若阴盛格阳、火不归元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衄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之要药。7.《药品化义》:干姜干久,体质收束,气则走泄,味则含蓄,比生姜辛热过之,所以止而不行,专散里寒。如腹痛身凉作泻,完谷不化,配以甘草,取辛甘合化为阳之义。入五积散,助散标寒,治小腹冷痛;入理中汤定寒霍乱,止大便溏泻;助附子以通经寒,大有回阳之力;君参术以温中气,更有反本之功。生姜主散,干姜主守,一物大相迥别。......炮姜,退虚热。8.《本草崇原》:《神农本经》止有生姜、干姜,而无炮姜,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金匮要略》治肺痿用甘草干姜汤,其干姜亦炮:是炮姜之用,仲祖其先之矣。姜味本辛,炮过是辛味稍减,主治产后血虚身热,及里寒吐血、衄血、便血之证。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矣。即用炮姜,亦必须三衢开化之母姜,始为有力。9.《本草求真》: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汤皆用之。且同五味则能通肺气而治寒嗽,同白术则能燥湿而补脾,同归芍则能入气而生血,......10.《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僻下痢。生者尤良。11.《胡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12.《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13.《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14.《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15.《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16.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经炮则温脾燥胃。17.《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僻,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18.《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87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刺老鸦

    刺老鸦(《黑龙江中药》)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辽东楤木的根皮或树皮。 【植物形态】辽东楤木,又名:龙牙梅木、刺龙牙、虎阳刺。小乔木,高1.5~3米。树皮灰色,密生坚刺,老时渐脱落;…

  • 红土子皮

    红土子皮(《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豆科植物四川山蚂蝗的根皮。植物形态详"红土子"条。 【采集】6~7月采收。 【性味】性凉,味微苦。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 【选方】①治喉…

  • 越瓜_越瓜的功效_越瓜有什么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菜瓜、羊角瓜、生瓜、白瓜 性味: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除烦热;生津液;利小便。主烦热口渴;小便不利;口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菜瓜的果实。 原形态…

  • 钗子股_钗子股的功效和作用_钗子股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金钗股、三十根、松寄生、虫寄生、金环草、大羊角、老鼠尾、肖羊耳兰、圆柱兰、石珊瑚、石鹿角、龙须草 性味:苦;辛;性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主疟疾;痈…

  • 油柑虫节

    油柑虫节(《岭南采药录》) 【异名】油甘子虫瘿(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树枝上的虫瘿。植物形态详"庵摩勒"条。 【采集】在虫未爬出前采回,用沸水烫死…

  • 海粉_海粉的禁忌_海粉的适用范围

    基础信息 别名:红海粉、海粉丝、海挂面 性味:味甘;咸;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养阴;软坚消痰。主肺燥喘咳;鼻衄,瘿瘤;瘰疬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兔科动物蓝斑背肛海兔的卵群带…

  • 林背子

    林背子(《贵州草药》) 【异名】野漆树根(《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木蜡树的根或根皮。 【植物形态】木蜡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初平滑后呈纵…

  • 橄榄_橄榄可以煲什么汤_橄榄可以直接吃吗

    基础信息 别名:橄榄子、余甘子、橄棪、忠果、青果、青子、谏果、青橄榄、白榄、黄榄、甘榄 性味:甘;酸;涩;性平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主咳嗽痰血;咽喉肿痛;暑热烦渴;…

  • 梓叶

    梓叶(《本经》)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梓白皮"条。 【化学成分】含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 【药理作用】冷浸液、温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有…

  • 小南木香_小南木香是中成药吗_小南木香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南木香、地擅香、藤子暗消、小楠木香、土木香、打鼓藤、串石藤、毛叶子寒药、白防己、金不换 性味: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主寒凝气滞胃痛;胆绞痛;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