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_大戟是剧毒吗_大戟的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邛巨、红芽大戟、紫大戟、下马仙、京大戟

性味:味苦;辛;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主水肿;胸腹积水;痰饮积聚;二便不利;痈肿;瘰疬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根。

原形态:大戟多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含白色乳汁。根粗壮,圆锥形,有侧根。茎自上部分枝,表面被白色短柔毛。单叶互生;几无柄;叶片狭长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6-12mm,先端钝或尖,基部渐狭,全缘,具明显中脉,上面无毛,下面在中脉上有毛。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顶生者通常5枝,排列成复伞形;基都有叶状苞片5;每枝再作2至数回分枝,分技处着生近圆形的苞叶4或2,对生;腋生者伞梗单生;苞叶卵状长圆形,先端尖;杯状聚伞花序的总苞钟形或陀螺形,4-5裂,腺体4-5,长圆形,肉质肥厚,内面基部有毛,两腺体之间有膜质长圆形附属物;雌雄花均无花被;雄花多数,花丝基部较花梗稍粗壮,两者之间有关节,花药球形,横裂;雌花1;花柱先端2裂。蒴果三棱状球形,密被刺疣。种子卵形,光滑。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荒地、草丛、林缘及疏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除新疆、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藏外各地。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纲目》:大戟,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地绵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韧如绵,甚峻利,能伤人,弱者服之,或至吐血,不可不知。.....控涎丹,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凝滞而为痰、为饮、为涎、为涕、为癖。大戟能泄脏腑之水湿,甘遂能行经隧之水湿,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气,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2.《本草经疏》:大戟,苦寒下泄,故能逐诸有余之水。苦辛甘寒,故散颈腋痈肿。又:大戟,阴寒善走而下泄,洁古谓其损真气,故凡水肿不由于受湿停水,而由于脾虚,土坚则水清,土虚则水泛滥,实脾则能制水,此必然之数也。今不补脾而复用疏泄追逐之药,是重虚其虚也,宜详辨而深戒之。惟留饮、伏饮停滞中焦及元气壮实人患水湿,乃可一暂施耳。3.《本经逢原》:大戟,性禀阴毒,峻利首推,苦寒下走肾阴,辛散上泻肺气,兼横行经脉,故《本经》专治十二水,腹满急痛等证,皆浊阴填塞所致,然惟暴胀为宜,云中风者,是指风水肤胀而言,否则传写之误耳。4.张寿颐:大戟,《本经》谓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盖谓十二经之水湿积聚,以致外肿内满,而为急痛耳。然苟非体充邪实者、亦不可概投。'中风皮肤疼痛'六字,当作一句读,盖指风湿热之袭于肌腠者,则辛能疏散,而苦寒又专泄降,是以治之,非泛言外受之风寒,石顽谓指风水肤胀,亦颇有理。吐逆,是指水饮停于上焦,而不能下泄以致上逆者,此以辛苦泄破,通达下降,是以主之。《别录》主颈腋痈肿,皆痰饮凝络之症治。头痛,亦指饮邪凝聚,水气上凌者而言。发汗,则驱除水湿之溢于肤腠者耳。利大小便,固通泄攻破之专职矣。5.《本经》: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6.《别录》: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7.《药性论》: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堕胎孕。8.《日华子本草》: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瘕。9.《本草图经》:大戟,春生红芽,渐长作丛、高一尺以来;叶似初生杨柳,小团;三月、四月开黄紫花,团圆似杏花,又似芜荑;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色;秋冬采根,阴干。淮甸出者,茎圆,高三、四尺,花黄,叶至心亦如百合苗。江南生者,叶似芍药。......治隐疹风及风毒脚肿。10.《医学启源》:泻肺。11.《本草正》:性峻利,善逐水邪痰涎,泻湿热胀满。12.《药证》主利水,旁治掣痛,咳烦。13.《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壮实体质之腹水、全身水肿、胸肋膜积水等。14.《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杀虫。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18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鸡冠草

    鸡冠草(《宁夏中草药手册》) 【异名】二裂翻白草、二裂委陵菜(《宁夏中草药手册》),痔疮草(《陕西草药》),黄瓜绿草(《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叉叶委陵菜由病态…

  • 蓬莪术

    蓬莪术(侯宁极《药谱》) 【异名】蓬莪茂(《药性论》),蒁药(《唐本草》),蓬莪蒁(《日华子本草》),广茂(《珍珠囊》),蓬术(《普济方》),莪蒁(《本草备要》),蓬蒁(《本经逢原…

  • 茳芒_茳芒的副作用_茳芒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槐叶决明、望江南 性味:甘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健胃调中,润肠解毒。主目赤肿痛,头晕头胀,口腔糜烂,习惯性便秘,小儿疳积,痢疾,疟疾 生长采收 来源:药…

  • 白菊花根

    白菊花根(《本草正》) 【异名】长生(《太清经》)。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根。植物形态详"菊花"条。 【功用主治】①《本草正》:"善利水,捣汁和酒服之,大治癃闭。" ②《纲目拾遗…

  • 灯心草

    【中文名】:灯心草(《开宝本草》) 【类别】:茎藤类 【异名】虎须草(崔豹《古今注》),赤须(《雷公炮炙论》),灯心(《圣济总录》),灯草(《珍珠囊》),碧玉草(《纲目》),水灯心…

  • 铜绿

    铜绿(《纲目》) 【异名】铜青(《抱朴子》)。 【来源】为铜器表面经二氧化碳或醋酸作用后生成的绿色锈衣。 【制法】取铜器久置潮湿处,或用醋喷在铜器上,其表面产生青绿色的铜锈,刮取后…

  • 玉簪花

    玉簪花(《品汇精要》) 【异名】内消花(《海上方》),玉簪(《春渚纪闻》),白鹤花(《品汇精要》),白鹤仙(《纲目》),白萼(《群芳谱》),白玉簪、小芭蕉(《分类草药性》),金销草…

  • 化药_化药的禁忌_化药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岩边七、小贯众、铁钉耙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驱虫。主烧烫伤;崩漏;带下;跌打损伤;蛔虫病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大羽贯众的…

  • 黑芝麻

      黑芝麻  SemenSesamiNigrum  (英)BlackSesame  【别名】 胡麻子、脂麻。   【来源】 为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indicumL.的种子。…

  • 葛蔓

    葛蔓(《唐本草》) 【异名】葛藤蔓(《卫生易简方》)。 【来源】为豆科植物葛的藤茎。植物形态详"葛根"条。【功用主治】治痈肿,喉痹。 ①《唐本草》:"烧为灰,水服方寸匕,主喉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