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_入药的大枣是哪种_大枣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壶、木蜜、干枣、美枣、良枣、红枣、干赤枣、胶枣、南枣、白蒲枣、半官枣、刺枣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调营卫;和药性。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心悸失眠;妇人脏躁;营卫不和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果实。

原形态:枣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m。有长枝、短枝和新枝,长枝平滑,无毛,幼枝纤细略呈“之”形弯曲,紫红色或灰褐色,具2个托叶刺,长刺可达3cm,粗直,短刺下弯,长4-6mm;短枝短粗,长圆状,自老枝发出;当年生小枝绿色,下垂,单生或2-7个簇生于短枝上。单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6mm,长枝上的可达1cm;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长3-7cm,宽2-4cm,先端钝圆或圆形,具小尖头,基部稍偏斜,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沿脉被疏柔毛;基生三出脉。花黄绿色,两性,常2-8朵着生于叶腋成聚伞花序;萼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5,倒卵圆形,基部有爪;雄蕊5,与花瓣对生,着生于花盘边缘;花盘厚,肉质,圆形,5裂;子房2室.与花盘合生,花柱2半裂。核果长圆形或长卵圆形,长2-3.5cm,直径1.5-2cm,成熟时红色,后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厚、味甜,核两端锐尖。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cm。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山区、丘陵或平原,全国各地广为栽培,栽培品种甚多。资源分布:原产我国,现亚洲、欧洲、和美洲常有种植。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注解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大枣之甘,滋助脾土,以平肾气。十枣汤,益土而胜水。2.《纲目》:《素问》言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谓治病和药,枣为脾经血分药也。若无故频食,则损齿,贻害多矣。3.《本草汇言》:沈氏曰,此药甘润膏凝,善补阴阳、气血、津液、脉络、筋俞、骨髓,一切虚损,无不宜之。如龙谭方治惊悸怔忡,健忘恍惚,志意昏迷,精神不守,或中气不和,饮食无味,百体懒重,肌肉瘦,此属心、脾二藏元神亏损之证,必用大枣治之。佐用陈皮,调畅中脘虚滞之痰。4.《药品化义》:大黑枣,助阴补血,入肝走肾,主治虚劳,善滋二便,凡补肝肾药中,如滋阴降火汤、茯苓补心汤、产后芎归调血饮、保胎丸、养荣丸、四神丸,俱宜为佐使,因性味甘温,尤能扶脾养胃耳。5.《本经逢原》古方中用大枣,皆是红枣,取生能散表也。入补脾药,宜用南枣,取甘能益津也。6.《长沙药解》大枣,补太阴之精,化阳明之气,生津润肺而除燥,养血滋肝而熄风,疗脾胃衰损,调经脉虚芤。其味浓而质厚,则长于补血,而短于补气。人参之补土,补气似生血也;大枣之补土,补血以化气也,是以偏补脾精而养肝血。凡内伤肝脾之病,土虚木燥,风动血耗者,非此不可。而尤宜于外感发表之际,盖汗血一也,桂枝汤开经络而泄荣郁,不以大枣补其荣阴,则汗出血亡,外感去而内伤来矣。故仲景于中风桂枝诸方皆用之,补泻并行之法也。十枣汤、葶苈大枣数方悉是此意。惟伤寒荣闭卫郁,义在泄卫,不在泄荣,故麻黄汤不用也。7.《本经疏证》:《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用枣者五十八方,其不与姜同用者,十一方而已,大率姜与枣联,为和营卫之主剂,姜以主卫,枣以主营,故四十七方中其受桂枝汤节制者二十四,受小柴胡汤节制者六,不受桂柴节制者十七,此盖有二焉,皆有涉于营卫,一者营卫之气为邪阻于外,欲开而出之,又恐其散之猛也,则麻黄剂中加用之以防其太过;一者营卫之气为邪阻于内,欲补而达之,又恐其补之壅也,则人参剂中加用之,以助其不及。防之于外者,欲其力匀称,故分数仍桂枝、柴胡之法;助之于内者,欲其和里之力优,而后外达能锐,故枣重于姜,此实用姜枣之权舆,枣之功能,尤于是足见者也。《金匮要略》曰,病有贲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据《本经》大枣主大惊,宜无不可用矣,而不必悉用,何哉?夫《本经》固言之矣,曰身中不足大惊。不可截去'身中不足,,仅以'大惊'二字概之也。其有非身中本不足而用枣者,必缘误治。其义只在《伤寒论》曰,少阳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是故柴胡加尤骨牡蛎汤,下后证也;桂枝加桂汤,发汗及烧针后证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发汗后证也;贲豚汤证,则未经误治,故独不用枣,若夫《千金》风虚惊悸二十三方,用枣十一方,其方有用独后、细辛、羌活、白藓皮、银屑、大黄、石膏、蜀椒、菖蒲、防己、铁精、麻黄者,即不用枣,子此见枣之治惊,但治实中之虚、虚中之虚,而虚中有实者,则其所不能任,若实中之实,又所不待言矣。8.《本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9.《本草经集注》:煞乌头毒。10.《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僻。11.《药对》:杀附子、天雄毒。12.孟诜:主补津液,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良。13.《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肠胃癖气。14.《珍珠囊》:温胃。15.李杲:温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16.《药品化义》:养血补肝。17.《本草再新》:补中益气,滋肾暖胃,治阴虚。18.《中国药植图鉴》:治过敏性紫斑病、贫血及高血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19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醋(《别录》) 【异名】苦酒(《伤寒论》),淳酢(《本草经集注》),醯(《别录》),米醋(《食疗本草》)。 【来源】为以米、麦、高梁或酒、酒槽等酿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 【化学成分】…

  • 薄荷

    薄荷(《雷公炮炙论》) 【异名】蕃荷菜(《千金·食治》),菝蔺、吴菝蔺(《食性本草》),南薄荷(《本草衍义》),猫儿薄苛(《履巉岩本草》),升阳菜(《滇南本草》),薄苛(《品汇精要…

  • 地精草

    地精草(《滇南本草》) 【异名】筋骨菜(《峨嵋药植》),单背叶、青姑草、金缠菜(《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抽筋草、被单草、滇繁缕(《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石生繁缕的全…

  • 七鳃鳗_七鳃鳗是中药吗_七鳃鳗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七星子鱼、八目鳗、七星鱼、七星鳗 性味: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通经活络;明目。主口眼歪斜;夜盲症;角膜干燥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

  • 牛耳大黄

    牛耳大黄(《草木便方》) 【异名】土大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四季菜根(《四川中药志》),火风棠(《重庆草药》),羊蹄根(《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皱叶酸模的根。 …

  • 茶树根_茶树根服有什么禁忌_茶树根吃多了有什么影响

    基础信息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强心利尿;活血调经;清热解毒。主心脏病;水肿;肝炎;痛经;疮疡肿毒;口疮;汤火灼伤;带状疱疹;牛皮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茶Ca…

  • 雀麦

    雀麦(《唐本草》) 【异名】蘥(《尔雅》),爵麦(《说文》),蒸麦(《尔雅》郭璞注),杜姥草(《千金方》),牡姓草(《广济方》),牛星草(《纲目》),野麦、野小麦、野大麦(《湖南药…

  • 四叶参

    四叶参 RadixCodonopsisLanceolatae   (英) LanceAsiabellRoot   【别名】 山海螺、奶参、羊乳、轮叶党参。   【来源】 为桔梗科植…

  • 蛇王藤

    蛇王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双目灵、治蛇灵(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西番莲科植物蛇王藤的全草。 【植物形态】蛇王藤草质藤本,长达数米。茎无毛,稍…

  • 朱砂根叶

    朱砂根叶(《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朱砂根"条。 【化学成分】叶含酚类,氨基酸、糖类、皂甙。 【功用主治】活血行瘀。 【选方】①治咳嗽咳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