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黄卷_大豆卷的功效_大豆黄卷炮制方法

基础信息

别名:大豆卷、大豆蘖、黄卷、卷蘖、黄卷皮、豆蘖、豆黄卷、菽蘖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透表;除湿利气。主湿温初起;暑湿发热;食滞脘痞;湿痹;筋挛;骨节烦疼;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max(L.)Merr.的种子发芽后晒干而成。

原形态:大豆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汇言》:大豆黄卷,活血气,消水胀之药也。蓐妇药中多用之,有行瘀血之妙也;水肿方中多用之,有行水之功也。仰思前古治湿痹久着与筋挛膝痛,皆血与水气之所结也。《局方》牛黄清心丸,用此以去风痰,解烦郁,通心气,安神明昏乱,亦借此开通发越之意云。2.《长沙药解》:大豆黄卷,专泄水湿,善达木郁,通腠理而逐湿痹,行经脉而破血檗,疗水郁腹胀之病,治筋挛膝痛之疾。3.《吴医汇讲》:周思哲曰:大豆黄卷,古人罕用。《本草》载其性曰,治湿痹筋挛膝痛,五脏不足,益气宣胃,破妇人恶血,除胃中积热,消水气胀满。即《金匮》虚劳门薯蓣丸于气血并补方中佐之。后之着方解者,有宣发肾气之论,亦未谓其发表也。近来误作表药者,其故何欤?盖因吾吴人喜服轻方,而昔之治病,俱于医家取药,有云马元仪预用麻黄汤浸豆发檗,凡遇应用麻黄者,方开豆卷,俾病家无所疑惧,渠得药投中病,曲以两全,此心亦良苦矣。后医不明细底,竟认豆卷与豆豉同类,公然影射作为表剂,但肆中豆卷岂亦有麻黄汤浸发者乎?即以格致之理论之,豆得水而发檗,或能些微宣湿,亦不能力通表药也。若用二、三钱之豆卷,即可表汗,世人以此为蔬菜者,每食盈簋,何不汗至亡阳耶?4.《本经疏证》:夫湿痹而筋挛膝痛,湿闭于下者宜升,湿不闭则筋自舒,筋既舒则膝自不痛。舒筋之物,有薏苡、木瓜、牛膝,何以独取大豆黄卷?夫木瓜治转筋,非治筋挛,薏苡治筋急拘挛,不治筋挛,牛膝治筋挛,能降而不能升。既治筋挛,又欲其湿升者,舍大豆黄卷别无物矣。所以者何?湿流关节,关节之大者如膝,而又最近于腹,湿既痹于此,势不能下,又不能升,与其逐而下之,仍无出路,莫若就近使上于腹,或从小便,或从汗出而解。仲景薯蓣丸治风气百疾,取此与柴胡、桂枝、防风、白敛为伍,亦岂不以其能发耶?5.《本草便读》:豆卷,即黑豆浸水中生芽者也,其性味功用,与黑豆大同。然其浸水生芽,则有生发之气,故亦能解表。至于宣风解毒,乃豆之本性,能舒筋者,亦因水湿所困耳。6.张寿颐:豆黄卷,孟诜谓破妇人恶血,濒湖除胃中积热,消水病胀满,则此药之性情效用,盖与豆豉大同小异,本不在发表解肌之例,但今之江浙市中,则亦以麻黄汤浸过,发汗又确有证验,是因制法之变迁,而药物性情,今非昔比矣。用药分量,随其人体质,酌量轻重,亦如豆豉之例。7.其他:《本经》:主湿痹,筋挛,膝痛。《别录》:五藏(一作‘五藏不足’),胃气结积,益气,止毒(一作‘止痛’)。去黑,润泽皮毛。《食疗本草》:破妇人恶血。《纲目》:除胃中积热,消水病胀满。《中药志》:发表利湿。治湿热内蕴,汗少,小便不利。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22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菊花黄连

    菊花黄连(《广西药植名录》) 【异名】土黄连、鸡爪连(《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深山黄堇的根。 【植物形态】深山黄堇,又名:护心草。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多分…

  • 毛药

    毛药(《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红丝线、血见愁(《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菜、野花毛辣角(《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茄科植物十萼茄的全抹。 【植物形态】十萼茄一年或二年生草本…

  • 麻叶

    麻叶(《药性论》) 【异名】火麻头(《疮科心要》)。 【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叶。植物形态详"火麻仁"条。 【化学成分】大麻叶含Δ2-四氢大麻酚酸、大麻二酚酸、大麻色酸等。另据报道…

  • 蜈蚣藤

    蜈蚣藤(《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芸香料植物多叶花椒的茎。植物形态"多叶花椒"条。 【性味】辛苦,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祛风解毒。治疮毒,梅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

  • 枸橘核

    枸橘核(《纲目》)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种子。植物形态详"枸橘"条。 【化学成分】含柠檬烯0.09%、欧芹属素乙0.02%和少量佛手柑内酯,以及蔗糖、β-谷甾醇。还含脂肪油1…

  • 四季青_四季青治什么病_四季青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冬青叶、四季青叶、一口血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肌敛疮;活血止血。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腹泻;胆道感染;尿路感染;冠心病心绞痛;烧烫伤;热毒…

  • 列当

    【中文名】列当(《开宝本草》) 【类别】全草类 【异名】栗当(《食医心镜》),草苁蓉(《唐本草》),花苁蓉(《日华子本草》),兔子拐杖(《东北药植志》),独根草(《河北药材》),兔…

  • 赤小豆叶

    赤小豆叶(《别录》) 【异名】赤小豆藿(《别录》)。 【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叶。植物形态详"赤小豆"条。 【功用主治】治小便频数,遗尿。 ①《别录》:"主止小便数,去烦热…

  • 钩藤

    钩藤(《本草原始》) 【异名】钓藤(《本草经集注》),吊藤(陶弘景),钩藤钩子(《小儿药证直诀》),钓钩藤(《滇南本草》),莺爪风(《草木便方》),嫩钩钩(《饮片新参》),金钩藤(…

  • 秃疮花

    秃疮花(《陕西中草药》) 【异名】秃子花(《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秃疮花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秃疮花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全体含淡黄色液汁。根圆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