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_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_白鲜皮泡水喝的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北鲜皮、藓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

性味:苦;咸;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和狭叶白鲜的根皮。

原形态:1.白鲜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高达1m。全株有特异的香味。根肉质,多侧根,外皮黄白至黄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有狭翼,无叶柄;小叶9-13,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5-9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密布腺点,下面白绿色,腺点较稀。总状花序顶生,长达30cm,花轴及花柄混生白色柔毛及黑色腺毛;花柄长1-2.5cm,基部有线形苞片1枚;萼片5,卵状披针形,长约5mm,宽约2mm,基部愈合;花瓣5,色淡红而有紫红色线条,倒披针形或长圆形,长约25mm,宽5-7mm,某部渐细呈柄状:雄蕊10;子房上位,5室。蒴果,密被腺毛,成熟时5裂,每瓣片先端有一针尖。种子2-3颗,近球形,直径约3mm,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月。2.狭叶白鲜多年生草本,高30-80cm。茎直立,多从基部分枝,被密集的长绒毛,下部光滑有时有短毛,有香味。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具毛,基部不是翅状;小叶柄极短;小叶7-15,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10cm,宽2-3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钝,边缘有细小的锯齿,向下面卷曲,上面光滑,下面沿叶脉有稀疏的白毛。花序总状,着生在茎顶端,密被暗褐色的腺毛和淡褐色毛;苞片线状披针形,密被暗褐色腺毛;萼片5,披针状线形,长7-9mm,先端尖锐,密被腺毛;花冠披针形或长圆形,长2-4.5cm,淡粉红色,有紫褐色毛,先端尖锐或钝,基部渐收缩呈爪状;雄蕊10,分离,花丝全部有毛;子房上位,有稀疏的白毛,花柱光滑。蒴果,密被腺毛及细毛,成熟时5裂,每片先端有一针尖。种子2-3颗,近球形,黑色,有光泽。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土坡及灌丛中。2.生于山地灌木丛中及森林下,山坡阳坡。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2.分布于新疆,以伊犁、阿尔泰地区最多。

文献

出处:出自《药性论》。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2.《本草原始》:白鲜皮,入肺经,故能去风,入小肠经,故能去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3.《本草经疏》:白鲜皮,苦能泄热,寒能除热,故主头风有火证。性寒而燥,能除湿热,故主五疸。咳逆者,实火上冲也,得寒而散,则咳逆止矣。淋沥及女子阴中肿痛,亦皆下部湿热,乘虚客肾与膀胱所致也。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者,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也,脾主四肢,恶湿而喜燥,今为湿邪所干,故四肢不安也。时行腹中大热,因而饮水、大呼、欲走者,邪热盛也。小儿惊痫,亦热则生风之候也。散湿除热,蔑不济矣。妇人产后余痛,应是血虚而热,非所宜也。4.《本草述》:白鲜根皮,始尝之,味微咸,后味辛,后即纯苦,苦中复有微辛,《本草》言其气寒。夫咸入血,苦寒之性,有辛而合之以入血,宜能清散血中之滞热矣。肝为风木,不独血虚能生风,即血滞者亦然,血之滞也,不独寒能涩之,即热而气伤者亦能涩之,此味于是有专功,谓其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者不谬也。但脾以肝为用,而此之借金气以达者,肝更借肺为用以致于脾,脾因肝之血和,肺之气达,而湿热乃散,故治湿痹及黄疸症。如所谓女子阴中肿痛,及筋病不可屈伸、起止、行步,非肝之病乎?如所谓黄疸并湿痹死肌,又非脾与肺之病乎,虽肝肾属下,其奏功多在下部,如希雍所云,然肝肾之病,未有脾肺之气不达而能疗者也。明者审之。5.《本草求真》:白鲜皮,阳明胃土,喜燥恶湿,一有邪入,则阳被郁不伸,而热生矣。有热自必有湿,湿淫则热益盛,而风更乘热至,相依为害,以致关节不通,九窍不利,见为风疮疥癣,毛脱疸黄,湿痹便结,溺闭阴肿,咳逆狂叫,饮水种种等症,治宜用此苦泄寒咸之味,以为开关通窍,俾水行热除,风息而症自克平。奈世不察,猥以此为疮疡之外用,其亦未达主治之意耳。然此止可施于脾胃坚实之人,若使素属虚寒,切勿妄用。6.《本草正义》:白鲜乃苦寒胜湿之药,又能通行经隧脉络。《本经》主头风者,风湿热之在上者也;黄疸咳逆,湿热之在中者也;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湿热之痹于关节、着于肌肉者也。白鲜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通利关节,胜湿除热,无微不至也。《别录》疗四肢不安者,即痹着之病也;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者,则天行热病狂易之类也;小儿惊痫,亦风热病耳。《别录》又有主妇人产后余痛二语,则有血虚血瘀之辨,且皆不宜于苦寒之品,虽容有血热一症,然白鲜亦非主要之药,仲醇已有血虚而热,非其所宜之说。7.《本经》: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8.《别录》: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9.《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9.《兵部手集方》:疗肺嗽。10.《日华子本草》: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一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64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赤小豆叶

    赤小豆叶(《别录》) 【异名】赤小豆藿(《别录》)。 【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叶。植物形态详"赤小豆"条。 【功用主治】治小便频数,遗尿。 ①《别录》:"主止小便数,去烦热…

  • 虫实_虫实的功效和作用_虫实的功能主治

    基础信息 别名:绵蓬、红蓬草 性味:淡;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湿热;利小便。主小便不利;热涩疼痛;黄疸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兴安虫实的全草。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

  • 黑骨走马_黑骨走马的功能主治_黑骨走马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黑骨梢、山萝卜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清湿热;解热毒。主湿热吐泻;痈肿疮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茶茱萸科植物粗丝木的根。 原形态:粗丝木灌木或小乔木,高2…

  • 万丈深

    万丈深(《云南中草药选》) 【异名】马尾参、细草(《云南中草药选》),竹叶青、细叶万丈深、铁扫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刷把细辛(《贵州药植目录》),奶浆参、绿茎还阳参(《红河中…

  • 土香薷

    土香薷(《贵州民间药物》) 【别名】小叶薄荷(《植物名实图考》),满坡香、野荆芥(《贵州民间药物》),白花茵陈、香草(《江西中药》),五香草、山薄荷、暑草、对叶接骨丹(《陕西植药调…

  • 蟾皮

    蟾皮(《本经逢原》) 【异名】蛤蚆皮(《医方约说》),癞蟆皮(《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皮。动物形态详"蟾蜍"条。 【化学成分】皮的特殊成分,…

  • 蒲种壳

    蒲种壳(《药材资料汇编》) 【异名】地蒲壳、扁蒲壳(《苏州本产药材》)。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瓠子老熟的干燥果皮。植物形态详"瓠子"条。 【采集】立秋至白露间,采取老热果实,剖开除…

  • 大荃麻

    大荃麻(《云南中草药》) 【异名】大钱麻、梗麻(《滇南本草》),钱麻、荨麻、蝎子草(《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大蝎子草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大蝎子草多年生草本,高…

  • 鸱鸺_鸱鸺的功效和作用_鸱鸺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怪鸱、鸱旧、旧留、老菟、角鸱、呼咵鹰、夜食鹰、猫头鹰、夜猫、鬼鸠 性味:味酸;微咸;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滋阴补虚;截疟。主肺结核;风虚眩晕;疟疾 生长采收 来源:…

  • 山野豌豆

    山野豌豆(《东北药植志》) 【异名】宿根巢菜(《重要牧草栽培》),落豆秧、山豌豆,山豆苗、宿根草藤、豆碗碗、涝豆秧(《国产牧草植物》),山黑豆(《东北药植志》),透骨草、草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