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_萆薢的功效和作用_萆薢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基础信息

别名:百枝、竹木、赤节、白菝葜、川萆薢、粉萆薢、山田薯、土薯蓣、麻甲头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湿浊。主膏淋;白浊;带下;疮疡;湿疹;风湿痹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根茎。

原形态:粉背薯蓣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生,姜块状,断面姜黄色,表面生有许多须根。茎左旋,无毛,有时密被黄色柔毛。单叶互生;叶片三角状心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波状或近全缘,下面灰白色,沿叶脉及叶缘被黄白色硬毛,有些植株叶片边缘呈半透明干膜质,干后黑色。雌雄异株。雄花序单生或2-3个簇生于叶腋;雄花无梗,在花序基部由2-3剁簇生,至顶部常单生;苞片卵状披针形,小苞片卵形;花被碟形,先端6裂,裂片黄色,干后黑色;雄蕊3枚,着生于花被管上,花丝较短,花开放后药隔变宽,约为花药的一半,呈短叉状,退化雄蕊有时花丝状,与3个发育雄蕊互生。雌花序穗状;花全部单生,子房下位,柱头3裂,退化雄蕊呈丝状体。蒴果有3翅,两端平截,先端与基部通常等宽,成熟后反曲下垂;种子2颗,着生于中轴中部,成熟时四周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300m的山腰陡坡、山谷缓坡或水沟边阴处的混交林边缘或疏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陶弘景:萆薢,今处处有。亦似菝葜而小异,很大,不甚有角,节色小浅。2.《唐本草》:此药(萆薢)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看根虚软,内软者为胜。似薯颓,蔓生。3.《本草图经》:萆薢,今河。陕、京东、荆、蜀诸郡有之。根黄白色,多节,三指许大。苗叶俱青,作蔓生,叶作三叉,似山芋,又似绿豆叶。花有黄、红、白数种。亦有无花结白子者。春秋采根,暴干。今成德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纲目》:萆薢,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薢之功,长于去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萆薢、菝葜、土茯苓,三物形虽不同,而主治之功不相远,岂亦一类数种乎雷敩《炮炙论》序云:囊皱漩多,夜煎竹木。竹木,萆薢也。液多白浊,皆是湿气下流,草葱能治阳明之湿而固下焦,故能去浊分清。《杨倓家藏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频数,白浊如膏,有萆薢分清钦,正此意也。又杨子建《万全护命方》云:凡人小便额数不计度数,便茎内痛不可忍者。此疾必先大腑秘热不通,水液只就小肠,大腑愈加乾竭,甚则浑身热,心躁思凉水,如此即重症也:此疾本因贪酒色)积有热毒,腐物瘀血之类,随虚水入于小肠,故便时作痛也。不饮酒者)必平生过食辛热荤腻之物,又因色伤而然,此乃小便频数而痛,与淋证涩而痛者不同也。宜用萆薢一两,水浸少时,以盐半两同炒,去盐为未,每服二钱,用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之,使水道转入大肠,仍以葱汤频洗谷道,令气得通,则小便数及痛自减也。2.《本草通玄》:草薛,胃与肝药也,搜风去湿,补肾强筋,主白浊茎中痛,阴痿失溺,恶疮。人肝搜风,故能理凤与筋之病。人胃法湿,故能理浊与疮之病。古人或称其摄溺之功,或称其逐水之效,何两说根悬那不知闭蛰封藏之本在肾,气强旺则收摄,而妄水亦无容藏之地,且善清胃家湿:热,故能去浊分清也〕杨氏萆薢分清饮,正合此意。3.《药品化义》:萆薢,性味淡薄,长于渗湿,带苦亦能降丁,主治风寒湿痹,男子白浊,茎中作痛,女人白带,病由胃中浊气下流所致,以此人胃驱湿,其症自愈。又治疮痒恶厉,湿郁肌胰,营卫不得宣行,致筋脉拘挛,手足不便,以此渗脾湿,能令血脉调和也。4.《本草思辨录》:风寒湿之在腰背骨节而痛强者,阴不化也,以萆薢达之而阴化。风寒湿之为阴凄。为失溺、为老、人五缓者,阳不仲也,以萆薢导之而阳伸。后世以草蔽为分清浊之剂,亦由阴化阳伸而后清升浊降。即止小便数。除茎中痛,均不出是义耳。化阴非能益阴,伸阳非能助阳。盖草豫者,所以驱风寒湿也。5.《本草正义》:萆薢,性能流通脉络而利筋骨,人药用根,则沉坠下降,故主治下焦。。虽微苦能泄,而质轻气清,色味皆淡,则清热理湿,多人气分,少人血分。《本经》主腰背痛,乃肾有湿热,浊气不去,而腰霄为之疼痛,非肾虚无湿之腰痛,所可浑同施治。强骨节者,宣通百脉;湿浊去而正气自强,非能补益以助其强固,此药理之至易辨者。杨氏有萆薢分清饮,专治湿热淋浊,正是此意,惟方中有益智仁,温而且涩,性正相反,不能并列,殊有误会。濒湖《纲目》谓萆薢能治阳明之湿:而固下焦,故能去浊分清,立说甚允。然又谓杨氏此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频数云云,则与萆薢性情,两相背谬。《本经》又主风寒湿周痹,颐谓惟湿热痹着,最为合宜,若曰风寒,必非此苦泄淡渗者,所能幸效。又治恶疮不瘳热气者,岂非为湿与热蒸之主药乎《别录》谓主伤中,亦惟脾为湿困者宜之,决非补中之药。又洽恚怒,颇不可解。又谓阴萎失溺,则湿热闭结者)亦有萎臂不仁、溲溺不利之症,必非可以起虚痿。又谓治老人五缓,关节老血,则语太浮泛,且与萆薢真性,不相符合,何可轻信。不谓缪仲淳因此二语,竟谓此物为补益下元之要药,又谓甘入脾而益血,以渗泄利湿之效用,而说到补阴上去,不如石顽《逢原》,渭古人或称摄精;或称利水,何其两说相悬,不知湿浊去而肾无邪热之扰,肾气自能收摄,颇能窥见玄奥也。甄权谓主冷气顽痹、腰脚瘫缓不遂、男子肾腰痛、久冷。按此即周痹阴萎之症,然惟湿热为患。乃宜此药,甄氏冷气久冷之说大误。甄又谓治肾间有湿,膀肌宿水,是也。而今本濒湖《纲目》引此二句,脱一湿字,乃作肾间有膀胱宿水,遂令人无从索解。王好古谓补肝虚,亦不可训。尤奇者莫如《日华本草、竟谓补水脏,坚筋骨,益精明目,头旋目疾,中风失音云云。6.《本经》: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7.《别录》:伤中恚怒,阴痿失溺,关节老血,老人五缓。8.《药性论》:治冷风顽痹,腰脚不逐,手足惊掣,主男子腰痛久冷,是肾间有膀胱宿水。9.《日华子本草》:治瘫缓软风,头旋目疾,补水藏,坚筋骨,益精明目,中风失音。10.王好古:补肝虚。11.《滇南本草》:治风寒,温经络,腰膝疼,遍身顽麻,利膀脱水道,赤白便浊。12.《纲目》:治白浊,茎中痛,痔瘘环疮。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67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水百合_水百合的副作用有哪些_水百合的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八仙贺寿草、山丹草、山丹、荞麦叶贝母、心叶百合、大叶百合、洋兜铃、山芋艿、苦百合、喇叭、菠萝头、百合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解毒消肿。主感冒;…

  • 鼠妇_鼠妇的作用与功效_鼠妇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伊威、蟠、鼠负、委黍、负蟠、负攀、鼠姑、鼠粘、鼠赖虫、湿生虫、地鸡、地虱、肥蛀蚋、西瓜虫、蒲鞋头虫、潮湿虫、地虱婆、豌豆虫、瓢虫、潮虫子、土孵、暗板虫、鞋板虫 性味…

  • 刺?苓草

    刺?苓草(《新医学杂志》(9):31,1973) 【异名】刺参(《西藏常用中草药》),降扯(《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川续断科植物刺?苓草的幼嫩全草。 【植物形态】刺?…

  • 香石藤果

    香石藤果(《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披斜叶五味子的果实。植物形态详"香石藤"条。 【采集】秋、冬采收,蒸后取出晒干。 【性味】酸咸,温。 【功用主治】益精固肾,治神经衰…

  • 曼陀罗子_曼陀罗子有毒性吗_曼陀罗子有用药价值吗

    基础信息 别名:醉葡萄、天茄子、胡茄子、狗核桃、风茄果、竻仙桃、洋大麻子、山大麻子、伏茄子、醉仙桃 性味:味辛;苦;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平喘;祛风;止痛。主喘咳;惊痫;风寒湿痹;…

  • 诃子叶

    诃子叶(《纲目》) 【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叶片,植物形态详"诃子"条。 【化学成分】含莽草酸、去氢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等。还含鞣质约10%。 【功用主…

  • 醋_醋的功效和作用_醋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苦酒、酰、淳酢、米醋 性味:酸;甘;温 功能主治:散瘀消积;止血;安蛔;解毒。主产后血晕;症瘕积聚;吐血;衄血;便血;虫积腹痛;鱼肉菜毒;痈肿疮毒 生长采收 来源:…

  • 马肝_马肝的营养价值_马肝能吃吗

    基础信息 性味:味甘;苦;性平;有毒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主闭经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科动物马的肝脏。 原形态:马,体格高大,骨骼肌发达,四肢强颈有力。体高1.27-1.…

  • 金线草_金线草有毒吗_金线草吃了中毒了怎么办

    基础信息 别名:重阳柳、蟹壳草、毛蓼、白马鞭、人字草、九盘龙、毛血草、野蓼、一串红、蓼子七、化血七、大蓼子、九节风、大叶辣蓼、鸡心七 性味:辛;苦;性凉;小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

  • 白石脂

    白石脂(《本经》) 【异名】白符、随(《吴普本草》),白陶土、高岭土(《矿物药与丹药》)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铝,含氧化硅46.5%,氧化铝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