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薯_补血薯的功效与作用_补血薯主治

基础信息

别名:七叶薯、血参、七爪金龙

性味:辛;微甘;凉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消肿止痛。主肺劳咳血;肝脾肿大;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七叶薯蓣的块茎。

原形态:七叶薯蓣缠绕草质藤本。全株除叶片有较疏的柔毛,老时脱落,或叶脉有柔毛外,其余密被淡褐色绒毛,茎有刺。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达15cm,有时有刺;有3-5(-7)小叶,叶片长7-23cm,宽3-8.5cm,先端尾状渐尖,全缘或边缘波状,背面灰绿色;中间小叶片被针状长椭圆形至椭圆形或宽倒被针形,最外侧的小叶片斜被外形至斜卵状长椭圆形。雄花序为总状花序,2-4个或单个着生在无叶的花枝上;雄花花梗长约0.5mm;外轮花被片三角状卵形,内轮近长圆形;雄蕊3,着生外轮花被片基部,与3枚退化雄蕊互生;雌花序为穗状花序,长达50cm,2-3个着生叶腋。蒴果反折,三棱状长方倒卵形,长3.5-5cm,宽2-3cm;种子着生每室中轴顶部,种翅向蒴果基部伸长。花期10月至翌年2月,果期12月至翌年4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430m的山坡、山谷林下阴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文献

摘录:《中华本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69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虎耳草

    【中文名】虎耳草(《履巉岩本草》) 【类别】全草类 【异名】石荷叶(《纲目》),金线吊芙蓉、老虎耳(《生草药性备要》),系系叶(《简易草药》),天荷叶、金丝荷叶(《现代实用中药》)…

  • 酸不溜根

    酸不溜根(《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根。植物形态详"酸不溜"条。 【采集】春、秋挖取,晒干。 【化学成分】含鞣质。又含蒽醌,氨基酸,有机酸及酚呈阳性反应…

  • 续随子叶

    续随子叶(《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叶片,植物形态详"千金子"条。 【化学成分】含山柰酚和槲皮素的3-葡萄糖醛酸甙、谷甾醇等。 【药理作用】见"千金子"条。 【…

  • 大草寇

      大草寇  FructusAlpiniaeZerumbet  (英)BeautifulGalangalFruit  【别名】 土砂仁、假砂仁。   【来源】 为姜科植物艳山姜的果…

  • 岩莴苣

    岩莴苣(《贵州草药》) 【异名】锈草、岩枇杷。 【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岩莴苣的全草。 【植物形态】岩莴苣多年生草本。根生叶4~6枚,有肉质叶柄,长3~6厘米;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质…

  • 藁本_藁本的毒性_藁本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藁茇、鬼卿、地新、山茝、蔚香、微茎、藁板 性味:味辛;性湿 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风寒头痛;巅顶疼痛;风湿痹痛;疥癣;寒湿泄泻;腹痛;疝瘕 生长采收 来源…

  • 地瓜根

    地瓜根(《草木便方》) 【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根。植物形态详"地瓜藤"条。 【性味】苦涩,凉。 ①《滇南本草》:"性凉,味苦涩。" ②《草木便方》:"苦,性微寒。" 【功用主治】…

  • 冬葵根

    冬葵根(《本草经集注》) 【异名】葵根(《本草经集注》),土黄耆(《滇南本草》)。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根,详"冬葵子"条。 【性味】甘辛,寒。 ①《别录》:"味甘,寒,无毒…

  • 腥藤_腥藤有什么用药禁忌_腥藤有哪些好处

    基础信息 别名:蚂蟥藤、十丈藤、龙须藤、土白芍、假黄藤、细绿萎藤、勾华、侧苋 性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活血。主水肿;小便不利;黄疸;半身不遂;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

  • 鱼狗

    鱼狗(《本草拾遗》) 【异名】鸿、天狗(《尔雅》),水狗(《尔雅》郭璞注),鱼虎、鱼师(《禽经》),翠鸟(《本草拾遗》),翠碧(《埤雅》),翠碧鸟(《纲目》),鱼翠(《纲目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