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说意》_笔画索引

二画 三画

十枣汤37

大承气汤41

大青龙汤13

大柴胡汤53

大陷胸丸33

大陷胸汤32

大黄黄连泻心汤35

小建中汤53

小承气汤41

小青龙汤14

小柴胡汤52

小陷汤33

干姜附子汤29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77

四画 五画

乌梅丸74

五苓散15

文蛤散16

半夏泻心汤60

半夏散67

四逆加人参汤81

四逆汤62

四逆散69

瓜蒂散37

甘草干姜汤22

甘草汤67

甘草附子汤81

甘草泻心汤36

生姜泻心汤36

白头翁汤79

白虎加人参汤14

白虎汤14

白通加猪胆汁汤70

白通汤69

白散16

六画 七画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76

当归四逆汤76

竹叶石膏汤82

芍药甘草汤22

芍药甘草附子汤26

吴茱萸汤46

牡蛎泽泻散82

赤石脂禹余粮汤37

附子汤66

附子泻心汤35

八画 九画

抵当丸17

抵当汤17

炙甘草汤57

苦酒汤67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25

枳实栀子豉汤82

栀子干姜汤25

栀子甘草豉汤25

栀子生姜豉汤26

栀子厚朴汤25

栀子柏皮汤63

栀子豉汤25

禹余粮丸81

茯苓四逆汤29

茯苓甘草汤16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27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27

茵陈蒿汤63

十画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58

柴胡加芒硝汤58

柴胡桂枝干姜汤59

柴胡桂枝汤52

桂枝二麻黄一汤12

桂枝二越婢一汤13

桂枝人参汤35

桂枝加大黄汤63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23

桂枝加芍药汤62

桂枝加附子汤26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24

桂枝加桂汤28

桂枝加葛根汤40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24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28

桂枝去芍药汤24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24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28

桂枝甘草汤27

桂枝汤11

桂枝附子汤81

桂枝麻黄各半汤12

桃花汤70

桃核承气汤16

桔梗汤67

烧裩散82

真武汤68

调胃承气汤41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82

通脉四逆汤69

十一画以上

旋复代赭汤37

猪肤汤67

猪苓汤47

猪胆汁方43

理中丸82

麻子仁丸43

麻黄升麻汤77

麻黄汤1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20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63

麻黄附子甘草汤65

麻黄细辛附子汤65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53

黄芩汤53

黄连汤62

黄连阿胶汤71

葛根加半夏汤40

葛根汤40

葛根黄芩黄连汤23

蜜煎导方42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06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伤寒说意》_下利脉微

    少阴病,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面发赤色,是水寒土湿,经阳微弱,郁而不通也。其人或腹痛,或咽痛,或干呕,或利止脉不出者,宜通脉四逆汤,姜、甘温中补土,附…

  • 《伤寒说意》_阳明腑证

    阳明病,自经传腑之始,发表宜彻,汗出不彻,则经热郁蒸,自表传里。阳气拂郁,不得汗泄,身热面赤,烦躁短气,疼痛不知处所,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此必入胃腑。若以表药发之,汗出热退,犹可不…

  • 《伤寒说意》_营卫解

    肺主气,气行于皮毛则为卫,肝主血,血行于经络则为营。然肺藏卫气,肝藏营血,而实则皆出于中焦,以气血乃水谷之变化。中焦者,消磨水谷,变化气血之枢轴也。《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

  • 《伤寒说意》_痛满吐利

    太阴与阳明为表里,而升降不同,燥湿异性。燥不偏盛,则阳明右降而化浊阴,湿不偏盛,则太阴左升而化清阳,表里匀平,是以不病。阳明病则胃燥而气逆,故多呕吐,太阴病则脾湿而气陷,故多泄利。…

  • 《伤寒说意》_风寒解

    风者,天地之生气,寒者,天地之藏气。四时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木旺于春,木气发生则风动,水旺于冬,水气蛰藏则寒作。盖春木司令,阳自地下东升,风动而冰解,则生气得政,冬水当权…

  • 《伤寒说意》_少阴连太阳经证

    少阴水脏,病则脉沉而恶寒,若始得之时,脉已见沉而反觉发热者,是少阴脏病而太阳经证未解也。宜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散太阳之经,附子温少阴之脏,细辛降肾气之逆也。 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内…

  • 《伤寒说意》_少阳传里

    少阳之经,在二阳之内,三阴之外,阴阳相平,不入脏腑.则止传三阴之经,六日汗解。不解则以麻、桂发之,非柴胡汤证也。 若阳盛而传阳明之腑,阴盛而传太阴之脏,经证未罢,是谓半表,脏证腑证…

  • 《伤寒说意》_阳明少阳合病

    阳明病,外发潮热,而大便稀溏,小便自可,胸胁满硬不消者,是胃气上逆,胆经不降,少阳甲木之贼戊土也,宜小柴胡汤(方在“少阳”),泻少阳之经邪,补阳明之腑气。又或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吐…

  • 《伤寒说意》_土胜水负

    少阴肾水,甚不宜旺,旺则灭火而侮土。土胜而水负则生,水胜而土负则死,以阳主生而阴主死也。少阴不病则已,病则水必胜而土必负,凡诸死证,皆死于水邪泛滥,火灭而土败也。故阳明负于少阴则为…

  • 《伤寒说意》_跋

    壬辰(壬辰 道光十二年壬辰,即公元1832年。)冬,谒张翰风(张翰风 即张琦,清·阳湖人,初名翊,字翰风,号宛邻,道光举人,历知章丘、馆陶等县,所至有名绩。工诗、古文及分隶,尤精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