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说意》_太阴四逆汤证

太阴病,自太阳传来,其脉浮者,表证未解,可以发汗,宜桂枝汤(方在“太阳”)。若发热头痛,身体疼痛,是太阳表证未解,法宜桂枝,乃脉反见沉,便是太阴脏病,当温其里。宜四逆汤,甘草培土,干姜、附子,温中而暖下也。

凡下利清谷,则病已入里,不可发汗,汗之阳亡土败,湿旺木郁,必生胀满也。下利胀满,有里证者,不可发表,身体疼痛,有表证者,亦当温里。非表病可以不解也,若身体疼痛,而下利胀满,表里皆病,当先温其里,后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也。

阳明泄利,津液失亡,多病燥渴,若自利而不渴者,则属太阴脏病,以其脏有寒故也。法当温之,宜四逆辈。水泛土湿,少阴之寒,传于太阴,故脾脏有寒也。

【14】四逆汤 七十六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04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伤寒说意》_亡津便燥

    阳明腑证,热蒸汗发,表邪尽解,无庸再汗。医见其烦躁不清,以为表邪未退,重发其汗,或自汗已多,而小便又利,凡诸津液亡失,皆令大便干硬。但此阴液既亏,阳气亦弱,虽有燥矢,未可攻下。若其…

  • 《伤寒说意》_跋

    壬辰(壬辰 道光十二年壬辰,即公元1832年。)冬,谒张翰风(张翰风 即张琦,清·阳湖人,初名翊,字翰风,号宛邻,道光举人,历知章丘、馆陶等县,所至有名绩。工诗、古文及分隶,尤精舆…

  • 《伤寒说意》_衄血

    伤寒皮毛外闭,卫气莫泄,经脉郁隆,而傍无透窍,势必上寻出路,发于鼻孔。卫气升腾,冲逼营血,随而上溢,是为衄证。衄则卫泄病除,亦同汗解。但营血上溢,损伤颇重。此麻黄、青龙之证,失不早…

  • 《伤寒说意》_太阳坏病入少阴脏证

    汗后表虚漏泄恶风恶寒 太阳经病,土负水胜,则入少阴肾脏。如汗后漏泄不止,表疏恶风,小便艰难,四肢微急,屈伸不柔者,此汗泄而阳亡也。经络之阳,根于肾水,宜桂枝加附子汤,以培阳根也。若…

  • 《伤寒说意》_少阴里证

    少阴病,脉微细沉数,此里气之实,不可发汗。凡一见脉沉,当急温之,宜四逆汤也(方在“太阴”)。 若脉既沉矣,再兼身体疼,骨节痛,手足寒冷者,是水胜而土负,宜附子汤,参、术,补中而培土…

  • 《伤寒说意》_太阳伤寒五苓散证

    太阳经病不解,或阳虚之人,宿水郁动,或热渴饮冷,新水不消,水邪阻隔,相火不降,烦渴思饮,而以水投水,莫能容受,入口则吐,名为水逆,是为表里不解。宜五苓散,桂枝外通其经,白术、苓、泽…

  • 《伤寒说意》_少阴连太阳经证

    少阴水脏,病则脉沉而恶寒,若始得之时,脉已见沉而反觉发热者,是少阴脏病而太阳经证未解也。宜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散太阳之经,附子温少阴之脏,细辛降肾气之逆也。 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内…

  • 《伤寒说意》_泄利

    伤寒手足厥逆,而心下悸动者,是水阻胃口,阳气不降也。当先治其水,宜茯苓甘草汤,泻水培土,乃治其厥。不然水渍入胃,土湿木郁,疏泄后门,必作泄利也。 若伤寒四五日,腹中疼痛,此脾土湿陷…

  • 《人体使用手册》

    《人体使用手册》 ID:13634 / 打印 《人体使用手册》

  • 《伤寒说意》_太阳风寒大青龙汤证

    中风,脉浮缓而有汗,伤寒,脉浮紧而无汗,若中风脉紧身疼,发热恶寒,无汗而烦躁者,是卫气闭敛,风不能泄,营热郁遏,莫由外达,故证似伤寒,而加以烦躁。经热不解,内传于胸,则见燥渴。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