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实热痹阻。
【治法】清热解毒,社湿宣痹。
【方名】退热通络汤1号。
【组成】双花45克,公英45克,生石膏45克,龙胆草30克,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生地15克,木通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蝉蜕15克,炙水蛭15克,乌梅10克,甘草10克,以嫩桑枝或鲜芦根适量煮汤代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张爱国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寒湿风邪阻于筋骨。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名】加减风灵汤。
【组成】海风藤15克,威灵仙9克,吊子风12克,苡仁15克,防风12克,豹皮樟9克,布渣叶15克,山楂肉12克,淮山药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江世英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风寒湿侵袭,流注经络,气血运行失畅。
【治法】活血祛风,散寒除湿。
【方名】三痹汤。
【组成】防风9克,羌活9克,秦艽9克,苡米30克,当归12克,制川草乌各4.5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保朝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寒湿之邪侵袭,流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治法】祛风行湿,清化郁热。
【方名】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
【组成】桂枝9克,麻黄9克,防风9克,附片9克,白术15克,苍术15克,甘草15克,生姜15克,白芍30克,知母30克,石膏30克,黄柏30克,薏米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唐祖宣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32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

    1、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的成年妇妇,但以40-50岁妇女多见,病因可能与卵巢功能功能失调有关。2、本病最明显的特点是乳头有时出现血性溢液,但不易摸到肿块,轻压乳头可见血性液体排出,多…

  • 中医药治疗胆石症

    主治:肝内胆管、总肝管、总胆管、胆囊和胆囊管及泌尿系结石。 处方:滑石、鸡内金、海金砂、石韦各30克,金钱草60克,赤芍、木通各20克,枳实15克。 用法:按上方加减煎20~25分…

  • 呕吐的治疗方法,止呕的中药,特效穴位和食物

    导读: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可伴发于多种疾病中,如急、慢性胃炎,胃扩张,神经症,肝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或肠梗阻,胰腺炎,胆囊炎等;也可单独出现。呕吐是胃内容物反入食管中,经口吐出的…

  • 消风散的功效与作用,消风散的组方思路与灵活运用

    在众多的消风散同名方中,明代的医学大家陈实功所著的《外科正宗》里的消风散较为有名。本方由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组成,功用是…

  • 甘松

    甘松;辛,苦,温。脾,胃。理气止痛,开郁健脾。

  • 三七粉的作用与功效

    三七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与人参同一 科属,又名田三七、参三七,主产于云南、广西。三七性温,味甘、微苦,人肝、胃经,能活血化瘀、补气止血、消肿止痛。 本文目录 1 三七粉…

  • 治疗耳部肿痛的验方

    凡风热引起耳上下左右肿胀疼痛者均可应用。金银花25g,连翘25g,生地20g,玄参25g,大黄12g,防风6g,蝉蜕12g,干菊花12g,石膏30g,黄芩12g,薄荷6g,竹叶(引…

  • 佝偻病方一

    黄芪30克,五味子3克,猪肝50克,猪腿骨(连骨髓)500克,先将猪骨髓敲碎,与五味子、黄芪——起加水煮沸,改用文火煮1小时,滤去骨片与药渣,将肝切片人汤内煮熟,加盐与少许味精调味…

  • 警惕痘痘的帮凶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催促暗疮长成的条件,想对暗疮说不,除了让皮肤保持干爽洁净外,还要好好地避开与暗疮结伴而来的东西。朱古力食物对暗疮的影响不大,比如朱古力这一类的…

  • 妊娠后期高血压的中医治疗验方

    妊娠后期高血压,阳盛阴虚头目眩。或有水肿蛋白尿,肝阳上亢血压升。舌红苔少脉弦滑,腰酸腿软肾弱虚。养阴平肝降热逆,生地白芍桑叶菊。黄芩女贞旱莲草,珠母龙牡杜柏知。水肿严重加白术,苓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