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便秘的治疗

中药治疗便秘有较好的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要按中医的辨证论治来治疗。
①津液不足:患者因产后血虚、老年阴虚、出汗过多、肠胃积热、小便过多而伤阴耗液。或嗜食膏梁厚味、辛辣刺激食物,使积热而伤津液。
症见:便秘涩滞成块,色褐,3~5日一行,排出量少,味臭,常伴有头晕,乏力,心烦易怒,消化不良,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治宜:滋阴养血,增液润肠。
方用:增液承气汤合四物汤加减。
②肝气郁结型:皆由情志不畅,悲伤思虑过度,少动久卧,不能定时排便,进食量少,过于精细,从而使气机不畅,肝气郁结,不能正常使糟粕传导,内停而成病。常见于痔、瘘、裂等并发症。
症见:粪便无燥结,但排出困难,常有腹胀,肛门下坠,但又常无粪便排出,或排出不干净,或排出后仍感坠胀;伴有胸胁胀满,头晕沉闷,倦怠乏力,嗳气;苔多薄腻,脉弦细。
治宜:疏肝解郁,升清降浊。
方用:四逆散加杏仁、蔻仁、莱菔子等。
③燥热内结:由外感风热燥火,或过食辛辣厚味,导致肠胃积热,热灼津液;或因肺热盛而移于大肠,使粪便秘结。
症见:大便干结,腹部胀痛,口舌生疮,面赤身热,小便短赤,烦躁口渴;苔黄燥,脉滑数。
治宜:清热泻火,破气通下。
方用:小承气汤加减。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419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研究进展,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即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为主的疼痛,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本症是临床常见病,且易反复发作,目前西医药方面的治疗进展较为缓慢,一…

  •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4例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采用自拟大承气汤加减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4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有腹部手术、创伤或感染病史,所有…

  • 口疮方三

    葫芦瓜500克,冰糖若干。将葫芦瓜洗净连皮切块,加水适量煲汤,用冰糖调味,饮汤,瓜可吃可不吃。本方对脾胃之热所引起的口疮有效。

  • 益气活血汤治冠心病

    用料:党参(人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8克,瓜蒌皮15克,桂枝8克,丹参15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莪术15克,红花10克。功能:温阳益气,活血通脉。主治:冠心病心绞痛1…

  • 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肾阴不足导致的糖尿病

    阴虚火旺真阴亏,口渴多饮尿黄频。肤干肌瘦口燥干,发育停滞疲易累。滋阴益肾清降火,山药生熟地知柏。丹皮山萸味鹿胶,花粉金樱膏牛膝。 方药: 知柏地黄丸加减: 生地10g 熟地10g …

  • 厌食方九

    菜籽9克,面粉适量。将韭菜籽研末,调入面粉和匀,制成饼,蒸熟,日分3次服用,连服3-5日。本方适用于小儿食欲不振兼见自汗、面白、肌肤不平等症。

  • 口臭

    芦苇根(鲜、干均可)一两,煎汤一碗,加冰糖适量内服,早晨空服,连服一星期。清火解毒,治内热胃火。

  • 生姜和干姜的区别,浅谈真武汤与半夏泻心汤中的姜

    真武汤和半夏泻心汤均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临床常用的两个不同类型的方剂。不少初学者对两个方剂的组成意义缺乏理解,对两方中“姜”的作用缺乏了解。为了加深理解,使之不易混淆,下面…

  • 三黄完肤汤:治疗各种皮肤癣

    功用:除风止痒,祛湿杀菌。 主治:各种皮肤癣。 处方:黄精50g,黄芩15g,川黄连15g,金银花30g,白菊花30g,白鲜皮20g,地肤子20g,射干15g,茵陈15g,海桐皮1…

  • 芩连四物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冲任虚,妇科检查巳确诊。宫体增大经量多,带下腰痛或贫血。头晕心慌身乏力,五心烦热细弱脉。治宜妇检宫大小,再定手术药物医。宫大超过三月孕,手术指征不须宜。三月以内可用药,芩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