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秘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阴虚血热。
【治法】养阴固摄,止血清热。
【方名】养阴止血汤。
【组成】生地24克,生白芍12克,黄芩12克,玄参12克,石斛12克,地骨皮12克,煅牡蛎30克,花蕊石30克,陈棕炭30克,侧伯叶15克,藕节炭12克。
【用法】水煎服。
【出处】《妇产科学》
中药处方(二)
【辨证】气郁脾虚。
【治法】培土抑木,佐以止血。
【方名】扶脾舒肝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9克,茯苓9克,柴胡6克,白芍(土炒)9克,炒蒲黄9克,血余炭6克,焦艾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妇科治疗学》。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气失调。
【治法】养血舒肝,调经止血。
【方名】养血平肝散。
【组成】当归(酒浸)6克,炒白芍6克,香附(炒黑)6克,青皮(醋炒)2.4克,柴胡2.4克,川芎2.4克,生地黄2.4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食前服。
【出处】《济阴纲目》卷二。
中药处方(四)
【辨证】肾气不固。
【治法】固精补肾,养血止血。
【方名】固肾调经汤。
【组成】黄芪15-20克,巴戟天(或仙茅)10克,川断(或补骨脂)12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15克,侧柏叶炭15克,炒艾叶炭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中药处方(五)
【辨证】肾阴不足,冲任血热。
【治法】滋阴凉血,清热固冲。
【方名】滋肾固冲汤。
【组成】生地15克,枸杞子9克,山萸肉9克,黄柏9克,血余炭9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侧伯叶30克,龟板12克,旱莲草12克,藕节炭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妇产科学》。
中药处方(六)
【辨证】胞宫湿热。
【治法】凉血散瘀,固摄止血。
【方名】乌茜汤。
【组成】煅乌贼骨15克,茜草炭15克,地榆炭15克,继木15克,蒲黄炭(包)10克,槐花炭50克,荠菜50克,马齿苋5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杂志》。
中药处方(七)
【辨证】肾虚血瘀。
【治法】补肾固冲益阴,祛瘀止血。
【方名】芪断固崩汤。
【组成】黄芪40克,续断20克,山萸肉10克,熟地15克,枸杞子15克,炒白术10克,炒白芍10克,茜草12克,兑服生三七末6克,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易修珍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600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疗便秘的偏方15

    黄芪30克,皂角10克,红糖、葱白各50克。[制用法]将黄芪、皂角研末,葱白捣汁,再将红糖熬煎浓缩倒出,冷却后搓成条状,最后将糖条浸葱白汁再蘸上药末纳入肛门内。[适应证]虚秘。

  • 小儿外感高热,惊风,抽搐的治疗验方

    外感挟惊热动风,高热咳嗽躁不宁。谵语惊惕睡不实,苔黄舌红重抽搐。清热解表和镇惊,芥穗黄芩菊钩藤。川连竹叶生石膏,僵蚕板兰芦天竺。 方药:芥穗6g 黄芩6g 菊花10g 钩藤9g 川…

  • 撮风散加减治疗新生小儿破伤风

    新生小儿破伤风,周至俗名“四六”风。断脐不当风邪入,四至七天口唇青。吮乳不力呈撮口,颈项强直四肢抽。口眼牵引面苦笑,牙关发紧角弓张。祛风定抽双钩藤,朱砂僵蚕麝蜈蚣。南星防风白附子,…

  • 疮痈收口期的治疗验方

    腐肉脓毒已排尽,体格尚好停服药。外敷神效生肌散,三五日内即见功。气血不足正气衰,肉芽缓生收口迟。调补气血健脾胃,参芩术草陈黄芪。麦芽楂曲莱菔炒,余毒未尽银翘芩。公英黄连天花粉,乳没…

  • 《中药图谱(彩色图文版)》

    本书选取常用中药进行综合整理,按笔画分类,以中药的正名为辞目,下分别名、科目、入药部位、释名、产地、采集、性味、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宜忌等项,依序著录。

  • 安神助眠方

    安神助眠方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也是维持身体健康1的重要手段。它的保健作用大致有四:促进生长发育;保护大脑;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增强…

  • 治疗低血压偏方

    中药处方(一)【组成】高丽参10克,炙甘草5克。【制用法】水煎4小时,顿服。【适应证】体位性低血压。中药处方(二)【组成】党参、枸杞子各10克,黄芪30克,陈皮、阿胶各15克,生地…

  • 失眠方剂2

    龙眼肉、酸枣仁各10克,枳实15克。[制用法]炖汤睡前服。[适应证]失眠。

  • 鬼剃头

    (斑秃、秃顶)按“脱发、头屑、头痒”使用,并用老姜片每日擦头皮3~5次,与“脱发、头屑、头痒”同用半月,以后不出一月便重新长出一头浓发。

  • 大黄牡丹汤随证加减临床应用举例

    大黄牡丹汤源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用于治疗肠痈的专方,由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组成。方中大黄清热解毒,祛瘀通便;丹皮凉血散瘀为君,芒消助大黄清热解毒,泻下通便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