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痈(腋下淋巴结炎)的中医治疗验方

腋窝生痈名腋痈,腋下淋巴结炎成。多缘上肢破染毒,疮疡病灶毒循经。也有肝脾血热盛,忿怒气郁生腋痈。初起暴肿灼热痛,皮色不变是特征。病肢不便脉滑数,恶寒发热与纳呆。寒热不退痛日增,势在酿脓极难消。皮色转红肿块软,波动应指脓已成。低切引流稠脓出,肿消痛止口易收。

注:痈生于腋窝内,故名“腋痈",西医称其为腋下淋巴结炎。病因多缘上肢皮肤破损染毒、或因疮疡等感染病灶,毒邪循经流窜凝聚腋窝所致。也有因忿怒气郁,饮食不节,损伤肝脾,或肝脾血热所致。

本病初起多突然暴肿,灼热疼痛,但皮色不变。病肢屈伸活动不利,伴有恶寒发热,脉象滑数,乏力,食欲不振等。如寒热持续不退,疼痛日增,示势正在酿脓,极难消散。若皮色转红,肿块变软,按之波动应指则预示脓已形成,如难以自溃,应低位切口引流。一般脓出稠厚,肿消痛止,容易收口而愈。

腋痈初起消肿毒,清肝解郁芩柴胡。银翘公英生栀子,赤芍芎草牛防风。成脓芷贝皂剌甲,外治参照一般痈。

方药:

黄芩10g 柴胡10g 银花30g 连翘10g 赤芍10g 蒲公英30g 川芎8g 防风10g 生栀子10g 牛蒡子10g 生甘草6g

注:腋痈初起,以清肝解郁消肿化毒为主。黄芩,柴胡,生栀子,赤芍清肝泻火,解郁化滞;银花,连翘,公英,防风,牛蒡子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同时,赤芍、川芎能活血化瘀、散痈消肿;生甘草泻火解毒。

如脓成,可加白芷10g,贝母8g,炙山甲10g,炙皂刺10g 以解毒溃脓。

外治参照一般痈。未成脓时,亦可用鲜公英30g,配适量乳香,没药,贝母,三七粉等,一起捣烂外敷。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669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九味羌活汤方歌,加减运用,组成与功效

    九味羌活汤 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 【组成】 羌活一两半(9g) 防风一两半(9g) 苍术一两半(9g) 细辛五分(3g) 川芎一两(6g) 香白芷一两(6g) 生地黄一两(6…

  • 慢性肠炎、腹泻

    小麦面粉一斤,放锅内炒到焦黄,每次一两,加适量白糖,用开水调匀,早晚饭前服,3~5天有特效。忌吃香蕉、柿子、油腻。

  • 桑杏汤医案分析

    【组成】桑叶3g 象贝3g 香豉3g 栀皮3g 梨皮3g 沙参6g 杏仁4.5g 【主治】外感温燥证。头痛,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

  • 大秦艽汤医案分析

    【组成】秦艽9g 川芎 独活 当归 白芍 石膏各6g 羌活 防己 白芷 黄芩 白术 茯苓 生地 熟地各3g 细辛2g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症见口眼歪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

  • 乌梅丸汤剂加减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乌梅丸汤剂加减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梅…

  • 生黑发方十一

    何首乌30-60克,红枣3-5枚,粽米100克,红糖或冰糖适量。先将何首乌在砂锅里煎至浓汁后,将药渣去掉,然后放入粽米和红枣,文火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适量红糖或冰糖,再煮开即成。每…

  • 结膜炎

    (细菌性红眼病)用绿茶水,每日洗眼3~5次,一般2~3天有消炎抗菌之功效,忌吃酒、辣物。

  • 两地汤加减治疗月经先期

    阴虚血热经先期,色红或紫经量微。五心烦热口燥干,舌红苔黄细数脉。滋阴清热增津液,加减两地汤元参。生地白芍地骨皮,麦冬旱莲阿胶珠。 方药: 两地汤加减: 生地15g 地骨皮12g 元…

  • 呕吐方八

    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先煎良姜,去渣取汁,后下米煮粥,空腹食。本方适用于胃寒所致呕吐。

  • 什么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是指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经产妇多见,尤多发于40-50岁妇女,本病恶变率达5-10%,被称之为癌前病变,临床上应予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