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痈(腋下淋巴结炎)的中医治疗验方

腋窝生痈名腋痈,腋下淋巴结炎成。多缘上肢破染毒,疮疡病灶毒循经。也有肝脾血热盛,忿怒气郁生腋痈。初起暴肿灼热痛,皮色不变是特征。病肢不便脉滑数,恶寒发热与纳呆。寒热不退痛日增,势在酿脓极难消。皮色转红肿块软,波动应指脓已成。低切引流稠脓出,肿消痛止口易收。

注:痈生于腋窝内,故名“腋痈",西医称其为腋下淋巴结炎。病因多缘上肢皮肤破损染毒、或因疮疡等感染病灶,毒邪循经流窜凝聚腋窝所致。也有因忿怒气郁,饮食不节,损伤肝脾,或肝脾血热所致。

本病初起多突然暴肿,灼热疼痛,但皮色不变。病肢屈伸活动不利,伴有恶寒发热,脉象滑数,乏力,食欲不振等。如寒热持续不退,疼痛日增,示势正在酿脓,极难消散。若皮色转红,肿块变软,按之波动应指则预示脓已形成,如难以自溃,应低位切口引流。一般脓出稠厚,肿消痛止,容易收口而愈。

腋痈初起消肿毒,清肝解郁芩柴胡。银翘公英生栀子,赤芍芎草牛防风。成脓芷贝皂剌甲,外治参照一般痈。

方药:

黄芩10g 柴胡10g 银花30g 连翘10g 赤芍10g 蒲公英30g 川芎8g 防风10g 生栀子10g 牛蒡子10g 生甘草6g

注:腋痈初起,以清肝解郁消肿化毒为主。黄芩,柴胡,生栀子,赤芍清肝泻火,解郁化滞;银花,连翘,公英,防风,牛蒡子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同时,赤芍、川芎能活血化瘀、散痈消肿;生甘草泻火解毒。

如脓成,可加白芷10g,贝母8g,炙山甲10g,炙皂刺10g 以解毒溃脓。

外治参照一般痈。未成脓时,亦可用鲜公英30g,配适量乳香,没药,贝母,三七粉等,一起捣烂外敷。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669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雀斑的治疗方法1

    用陈醋浸泡生鸡蛋一个,3-5天后取出来,用蛋清白搽面部患处,每日数次。

  • 健康肤色抹出来

    抹粉是现代女士妆扮中很普通的一个环节,不仅美白肌肤、遮瑕,而且还有阻挡阳光、空气中的肮脏物质对肌肤侵害的作用。也许,我们也听到有人说敷了粉后,脸色显得不自然,要么如同脸上挂满了白霜…

  • 芙蓉花治老烂脚

    首先用凋谢后干枯的芙蓉花,放在水中浸泡直到花瓣变成透明蛋白丝状,就可贴于患处每天一换,第三天,把前两天用过的芙蓉花清洗后反过来继续使用,不出三天可长出新肉,到第四天可痊愈。

  • 雀斑的治疗方法3

    用干姜25克,浸入白酒或酒精(5%)500ML里15天,用消毒棉签涂患处。每日数次。忌食辛辣食品。

  • 偏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偏头痛的症状,偏头痛吃什么药

    本文目录 1 偏头痛的原因2 偏头痛症状3 偏头痛怎么办4  如何治疗偏头痛5 偏头痛吃什么药6  偏头痛吃什么好6.1 偏头痛偏方偏头痛的原因 偏头痛是一种家族倾向的周期性发作性…

  •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低热,瘀血内滞

    瘀血内停营卫阻,发热烦躁目青黑。面黄肌瘦口唇紫,肌肤甲错舌黯瘀。活血化瘀和营卫,桂枝茯苓加味宜。桂枝茯苓赤白芍,泽兰桃仁丹皮参。羸瘦善忘和低热,肌肤甲错舌黯黑。此病名为“干血痨”,…

  • 治雀斑方4例

    1新鲜茄子一个,切成片擦患处,每日3-5次,连擦数日可见效。2将西红柿揉汁,加甘油一匙,用其混合液洗脸,每日2-3次,每次洗1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长期使用,雀斑逐渐变淡,以致完全…

  • 百日咳方八

    鲜地龙100克,白糖50克。地龙水煎去渣加糖收膏。本方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 小儿温热病的中医治疗医案

    牛某某,男,8岁,学生。于1977年4月28日初诊。症状:不断发热,时轻时重,已四十余天。但发热而不恶寒,早轻晚重,夜出盗汗,头晕头疼,口干咽燥、渴而不多饮水,饮食日减,精神不振,…

  • 桂枝茯苓丸在中医妇科中的应用

    【摘 要】观察桂枝茯苓丸在中医妇科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2011年2月到2013年4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