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母草

火炭母草
(《本草图经》)

【异名】火炭毛(《生草药性备要》),乌炭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运药(《分类草药性》),山荞麦草(《福建民间草药》),黄鳝藤、晕药(《四川中药志》),乌白饭草(《泉州本草》),火炭星、鹊糖梅(《岭南草药志》),赤地利、乌饭藤、水沙柑子、鸪鹚饭、水退痧(《福建中草药》),红梅子叶、白饭草、大叶沙滩子(《广东中草药》),老鼠蔗(《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火炭母草
多年生直立或半攀援状草本,长约1.5米。茎略具棱沟,光滑或被疏毛或腺毛,斜卧地面或依附而生,下部质坚实,多分枝,匍地者节处生根,嫩枝紫红色。叶互生,具柄,有翅;叶片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7~12厘米,全缘或具细圆齿,基部切形、浑圆或近心形,有时具2耳状裂片;枝上部叶心脏形,有短叶柄或无柄而抱茎;上面鲜绿色或有V形黑纹,下面主脉有毛;托鞘膜质,斜截形。头状花序,再组成圆锥或伞房花序,花序轴常被脓毛,无总苞;小苞片光滑,通常急尖;小花白色、淡红色或紫色;花被5裂片;雄蕊8;子房上位,花柱3裂。瘦果卵形,黑色,具三棱,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期9月(四川)。
生于丘陵地带向阳草坡、林边、路旁湿润土壤。分布于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火炭母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秋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的茎甚长,棕色至棕紫色,有纵皱纹,节间颇长,节部膨大;质脆易折断,髓部疏松。叶片皱缩,枯黄色或黄绿色,主脉两侧有紫黑色斑块,隐约可见;托叶鞘状,浅黄棕色,常破碎而不完整。气微,味淡微苦。以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产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福建等地。

【性味】酸甘,凉。

①《本草图经》:"味酸,平,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酸甘,性平,无毒。"

③《纲目》:"酸,平,有毒。"

④《生草药性备要》:"味酸,性寒。"

⑤《广西中草药》:"味微酸微涩,性微凉。"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风热咽疼,虚弱头昏,小儿疰夏,惊搐,妇女白带,痈肿湿疮,跌打损伤。

①《本草图经》:"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

②《生草药性备要》:"炒蜜食能止痢症。敷疮、敷跌打、贴烂脚,拔毒、干水、敛口。"

③《岭南采药录》:"治小儿身热惊搐,臌胀。"

④《福建民间草药》:"活血解毒,止痢,疗带。"

⑤《四川中药志》:"治头晕目眩,气虚耳聋。"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利湿热,消滞解毒。治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肝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疖肿,跌打扭伤,皮炎,湿疹,瘙痒。"

⑦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益气行血,祛风解热。治虚弱,风热,头昏,血气痛。"

⑧《广东中草药》:"凉血解毒。治小儿夏季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选方】①治赤白痢:火炭母草和海金沙捣烂取汁,冲沸水,加糖少许服之。(《岭南采药录》)

②治痢疾,肠炎,消化不良:火炭母、小凤尾、布渣叶各六钱,水煎服。(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

③治急慢性菌痢:火炭母、野牡丹各二两。水煎,每日一剂,分三次服。对慢性菌痢,可以同样剂量做保留灌肠,每日二次,七至十天为一疗程。(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④治湿热黄疸:火炭母一两,鸡骨草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⑤治妇女带下:鲜火炭母二至三两,白鸡冠花三至五朵。酌加水煎成半碗,饭后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火炭母叶,煎水洗。(《岭南采药录》)

⑦治臌胀:火炭母草,煎水熏洗及捣敷。(《岭南采药录》)

⑧治痈肿:鲜火炭母草一两,水煎,调酒服;渣调蜜或糯米饭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⑨治湿疹:鲜火炭母草一至二两,水煎服;另取鲜全草水煎洗。(《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白喉
将火炭母鲜叶捣烂,取汁30毫升,加蜂蜜适量,每天分6次服,病重者少量多次灌服。临床观察63例,全部治愈。疗程一般2~4天。

②治疗急性肠炎
取火炭母1两,古羊藤5钱,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试用1584例,有效率约90%。

③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用火炭母1两,煎水坐浴;火炭母粉于冲洗后局部喷撒。两者交替使用,3~5次为一疗程。治疗17例,均有效。其中9例作阴道分泌物涂片复查霉菌,均转阴性。

④治疗小儿脓疱疮
取火炭母全草3~5两切碎,加适量水煮沸15~20分钟,过滤,滤液浸洗局部,每日数次。有全身感染症状者另服中药。治疗25例,均获治愈。

⑤治疗角膜云翳、斑翳、白斑
用100%火炭母滴眼剂,每隔1~2小时滴眼1次,连续使用1~2月为一疗程。治疗316例,其中角膜云翳88例,斑翳1田例,白斑65例,达到良好效果者(较原视力进步2行以上):角膜云翳占63.4%,角膜斑翳占46%,角膜白斑占38.4%。但火炭母滴眼剂的溶液不稳定,滴用4~5天后即变质失效,需另换新鲜眼药水。又可用火炭母、十大功劳叶各1两,加水2000毫升,煎4~5小时,去渣后浓缩至150毫升,过滤,取澄清液即可滴眼。滴眼时必须无异物感。加入十大功劳叶的目的在于矫正溶液的酸碱度。溶液需新鲜配制。每隔1~2小时滴眼1次,连续1~2月。适应于角膜云翳、斑翳、非中心性角膜白斑,外眼疾病如急性结膜炎、结膜疱疹、浅层角巩膜炎、电光性眼炎、角结膜化学伤。临床试治200例,效果良好者角膜云翳36例,斑翳46例,白斑17例,总有效率达92%。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22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小花青藤_小花青藤有什么危害_小花青藤有哪些好处

    基础信息 别名:黑九牛、鹰爪、九牛藤、翅果藤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风湿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小儿麻痹症后遗症;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莲叶桐科…

  • 涩草

    涩草(《四川中药志》) 【异名】锦标草、金钱标。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银叶委陵菜的根。 【植物形态】银叶委陵菜多年生草本。根极租,微弯,淡黄色,直径约1.5厘米。单数羽状复叶,基生…

  • 蛇婆

    蛇婆(《本草拾遗》) 【来源】为海蛇科动物半环扁尾蛇的全体。 【动物形态】半环扁尾蛇,又名:海蛇。全长63~150厘米。头部短,尾侧扁,躯干略呈圆筒形。吻鳞分上下2片;上唇鳞7片,…

  • 合萌叶

    合萌叶(《江西民间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田皂角的叶。植物形态详"合萌"条。 【功用主治】治痈肿,创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捣汁,2~3两。外用:研末调涂或捣烂敷。 【选…

  • 木瓜核_木瓜核可以入药吗_木瓜核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木瓜子 性味:酸;苦;温 功能主治:祛湿舒筋。主霍乱烦躁气急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皱皮木瓜的种子。 原形态:皱皮木瓜落叶灌木,高约2m。枝条直立开…

  • 玉簪_玉簪可以入药吗_玉簪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性味:苦;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主乳痈;痈肿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玉簪的叶或全草。 原形态:玉簪花,多年生草本…

  • 苦菜花子

    苦菜花子(汪颖《食物本草》) 【来源】为菊种植物苦苣菜的花及种子。植物形态详"苦菜"条。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用主治】①《本草衍义》:"花:去中热,安心神。"…

  • 软水黄连

    软水黄连(《四川中药志》) 【异名】软杆子水黄连(《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多枝唐松草的全草及根。 【植物形态】多枝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25~40厘米,全株平滑…

  • 雁肉

    雁肉(《千金·食治》) 【来源】为鸭科动物白额雁等的肉。 【动物形态】白额雁雄鸟体长约70厘米,雌鸟较小。嘴扁平,被有软皮,肉或玫瑰色,尖端具角质嘴甲,灰色或白色。虹膜棕色,嘴和前…

  • 白竻薳

    白竻薳(《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白茨叶(《分类草药性》),白竻花叶(《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白竻的嫩枝叶。植物形态详"刺三甲"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