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研究进展,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即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为主的疼痛,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本症是临床常见病,且易反复发作,目前西医药方面的治疗进展较为缓慢,一般的治疗方法为卧床休息、使用止痛药和激素等。近年来中医治疗研究日益深入,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就近10年来本病的中医治疗情况概述如下。

1、中药治疗

运用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众多医家或采用古方或自拟专方加减治疗本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魏达人用独活寄生汤治疗本症80例,结果治愈51例,显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5%。熊发旺、任麦存等、王拥军等报道用独活寄生汤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董曼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30例,其中27例痊愈,占90%。唐祖华用加味乌药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36例,治愈20例,显效9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卢自昌用葛根汤治疗本病22例,并随症加减,结果治愈19例,好转3例。王仁群用生乳香、生没药、牛膝等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61例,痊愈43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另外,文立山用自拟祛风寒痛胶囊(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干姜等)治疗该症64例,痊愈56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100%。

2、针灸治疗

2.1 体针法 体针治疗坐骨神经痛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目前的报道来看,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应用最多的穴位有环跳、秩边、殷门、阳陵泉、委中、承山等。
杨翠芳等运用“环三针”(环跳穴、环中穴、环跳穴与环中穴相连线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端取穴)治疗坐骨神经痛174例,结果原发性56例中,治愈48例,占85%;显效6例,占10.7%;有效2例,占3.6%;总有效率达99.3%,继发性118例中,治愈46例,占39%;显效54例,占45.7%;有效12例,占10.2%;无效6例,占5.1%;总有效率为94.9%,巩振营以补肾壮腰、舒筋活络为原则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较好,其具特色之处在于其对大肠俞刺入深度较常规为深,常规多直刺0.8~1.2寸,而巩氏则根据多年临床体验,对大肠俞直刺1.5~2寸时,其针感强烈,患者往往感到腰及患肢突然抖动,麻胀感从腰窜至足部。深刺大肠俞镇痛效果明显,病程缩短,疗效巩固。郭元崎等采用齐刺腰椎棘突下压痛处和左右两旁的夹脊穴(棘突下旁边0.5寸),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较好。张海滨以2~5夹脊穴、阿是穴、环跳穴为主穴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38例,经1-4个疗程治疗后,痊愈27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例。

2.2 炙法 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大多与寒邪有关,而采用局部灸法,一可扶阳益气,二可散寒止痛,故能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龚捍东采用中药细辛、独活、羌活、生川乌、生草乌、乳香、没药等研末置于姜片之上,以环跳、阳陵泉、阿是穴为主穴,施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极为满意。张纪华等用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之药制成药饼及丹药片,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获满意疗效。牛凤景等在脊椎压痛点施隔姜灸治疗坐骨神经痛18例,痊愈10例,好转3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89%。崔艳等按疼痛放射部位循经取穴为主,主要取秩边、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昆仑等穴位,按传统太乙针的方法由上至下施灸,共治疗36例,痊愈23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

2.3 针和灸结合法 研究表明,针刺人体腧穴可以促进脑释放内源性阿片肽等化学物质,从而发挥镇痛的效果;而灸法主要是用艾火温和的热力扩张治疗部位的毛细血管,促进炎性渗出物特别是致痛物质的吸收、转移和排泄,从而达到或加强止痛的效果。韦迪对 60例干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采用环跳穴齐刺法为主并加温针灸治疗,结果治愈45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100%,陈美仁等针刺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昆仑加艾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结果发现温针灸能使痛阈值升高,从而改善临床症状。邬向龙等以循经取穴为主,以经络辨证为辅,用提插或捻转补泻手法,以针刺得气后有胀、酸、痛感为度,留针30 min,每隔5-6 min捻转行针1次,针刺后取环跳、绝骨、秩边、承扶、阳陵泉、昆仑中之3~4个穴位隔姜灸15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6周后,38例患者中有效3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6.8%.

3、推拿治疗

推拿是临床治疗坐骨神经痛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推拿手法起到的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作用而达到止痛效果的。毛文新等对大肠俞、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昆仑等穴运用推、揉、按、按、拨、拍、滚、拿、压手法推拿,在治疗的59例患者中,经过3d治疗后,有10例患者疼痛减轻,占17%;经过7d治疗后,有15例患者压痛明显减轻,占25%;经过15d治疗后,有34例患者无压痛点,活动正常,占58%,总有效率达98%以上,杨国芳取主穴后溪、伸脉,配穴常用阳陵泉、委中、承山、承扶、环跳、秩边等,用按压法、按揉法、掐法、牵引法揉散硬块,在临床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伍德军采用屈髋屈膝冲击法和侧卧单髋过伸复位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错位所致的坐骨神经痛32例,结果痉愈2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8%,董世德采用理筋加腰部斜扳法治疗本病,具体方法为滚腰及患侧臀、下肢约8~10遍,重点滚肾俞、环跳、承山等穴,然后自上而下行推按弹拨法以分筋理筋,配合拿下肢,再行双侧腰部斜扳法,在所治疗的2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中,痊愈156例,显效68例,好转2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5.38%。

4、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中医疗法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其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也都应用其中,如电针、水针、温针、红外照射、激光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丰富了传统中医药的治疗手段,拓展了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但目前在中医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疗效判定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现代中医药对该病的辨证分型较多,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临床科研设计方案不够严谨;研究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对远期疗效观察少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治疗坐骨神经痛前进的步伐。因此,中医药在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面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还需要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201203)张进 李征宇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25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胸闷气胀

    每次用白萝卜籽20克、冰糖适量,煎一碗汤服,一日三次,连用3天有消积顺气之特效。

  • 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的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肾炎肾病型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临床多见脾肾阳虚。症见全身水肿,或伴有胸腹水,尿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纳差腹胀,大便溏稀,面色萎黄或黧黑,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

  • 三甲复脉汤加减治疗慢惊风

    慢惊正气已虚衰,时发时止久不痊。神疲消瘦面黄白,抽搐无力脉虚弱。 注:以上是慢惊风症状特点。 急惊风日久不治,反复发作,可以转为慢惊风。慢惊风时,致惊原因尚未去尽,但正气已虚,属于…

  • 男性不育症的常见病因有哪些?男性不育的中医辨证论治

    不育多因肾家虚,脾虚肝郁湿热淤。“益精灵”疗“异常症”,“求原而治”效堪殊。 男性不育症是很多疾病引起的一种后果,本身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诚如孙思邈所说:“凡人无子,当为夫妻俱有…

  • 血竭的功效与作用

    血竭,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处。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心腹瘀痛,外伤出血,疮疡…

  • 月经先期小验方

    益母草、酒黄芩各15克,姜10克。水煎服,每日2次,月经来潮时连服3天。此方适于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每月两潮之月经先期者。

  • 骨结核的症状和秘方

    疾病描述骨与关节结核是继发病变,它是全身结构的一部分,95%原发病灶在肺和胸膜,5%左右在消化道和淋巴系。其发病特点:以脊柱结构为最多见,且在负重大,活动较多的腰椎结核最多见。年龄…

  • 食管癌方十七

    板蓝根、猫眼草各30克,人工牛黄6克,硇砂3克,威灵仙60克,制南星30克。将上药制成浸膏干粉,每次服5分,日服4次。本方清热解毒化痰,适用于食管癌。

  • 麻疹小偏方

    紫草、甘草各6克(年幼者剂量酌减),加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一周;大青叶9克,加水一杯煎至半杯,每日服一次,连服5~7天。

  • 治疗遗精的偏方9

    生地、滑石各15克,小蓟12克,黄柏、蒲黄、当归、苍术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0剂。[适应证]血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