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艽汤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

 大秦艽汤

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 秦艽三两(90g)  甘草二两(60g)  川芎二两(60g)  当归二两(60g)  白芍药二两(60g)  细辛半两((15g)   川羌活  防风   黄芩各一两(各30g)  石膏二两(60g)  吴白芷一两(30g)   白术一两(30g)   生地黄一两(30g)  熟地黄一两(30g)  白茯苓一两(30g)  川独活二两(60g)

【用法】 上十六味剉,每服一两(30g),水煎,去渣,温服(现代用法:上药用量按比例酌减,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 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 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 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肢体挛急,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方歌】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芩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方解】 中风有真中与类中之别,有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异。本方所治乃风邪中于经络所致。多因正气不足,营血虚弱,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气血痹阻,经络不畅,加之“血弱不能养筋”,故口眼 斜,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风邪外袭,邪正相争,故或见恶寒发热,脉浮等。治以祛风散邪为主,兼以养血、活血通络为法。方中重用秦艽祛风清热,通经活络,为君药。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等辛散之品,祛风散邪,助君药祛风之力,并为臣药。语言与手足运动障碍,除经络痹阻外,与血虚不能养筋相关,且风药多燥,易伤阴血,故伍以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使血足而筋自荣,络通则风易散,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并能制诸风药之温燥;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配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化生气血;生地、石膏、黄芩清热,是为风邪郁而化热者设,以上共为方中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本方用药,以祛风散邪为主,配伍补血、活血、益气、清热之品,疏养结合,邪正兼顾,共奏祛风清热,养血通络之效。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风邪初中经络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口眼 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微恶风发热,苔薄微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本方辛温发散之品较多,若属内风所致者,不宜运用。

2.加减法:若无内热,可去黄芩、石膏等清热之品,专以疏风养血通络为治。原方有“如遇天阴,加生姜煎七八片;如心下痞,每两加枳实一钱同煎”的用法,可资参考。

3.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脑血管痉挛、脑血栓形成所致的语言蹇涩,半身不遂,以及颜面神经麻痹等属于风邪初中经络者;对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风湿热痹者,亦可斟酌加减用之。

【文献摘要】

  1. 原书主治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宜养血而筋自荣,大秦艽汤主之。”

2. 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1:“中风,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此方主之。中风,虚邪也。许学士云:留而不去,其病则实。故用驱风养血之剂兼而治之。用秦艽为君者,以其主宰一身之风,石膏所以去胃中总司之火,羌活去太阳百节之风疼,防风为诸风药中之军卒。三阳数变之风邪,责之细辛;三阴内淫之风湿,责之苓、术。去厥阴经之风,则有川芎;去阳明经之风,则有白芷。风热干乎气,清之以黄芩;风热干乎血,凉以生地。独活疗风湿在足少阴;甘草缓风邪上逆于肺。乃当归、芍药、熟地者,所以养血于疏风之后,一以济风药之燥,一使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也。”

汪昂《医方集解·祛风之剂》:“此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以秦艽为君者,祛一身之风也;以石膏为臣者,散胸中之火也。羌活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川芎散厥阴之风,细辛、独活散少阴之风,防风为风药卒徒,随所引而无所不至者也。大抵内伤必因外感而发,诸药虽云搜风,亦兼发表。风药多燥,表药多散,故疏风必先养血,而解表亦必固里,当归养血,生地滋血,芎活血,芍药敛阴和血,血活则风散而舌本柔矣。又气能生血,故用白术、茯苓、甘草补气以壮中枢,脾运湿除,则手足健矣。又风能生热,故用黄芩清上,石膏泻中,生地凉下,以共平逆上之火也。”

【临床报道】

李氏选择缺血性中风中的中经络,脉络空虚,风热瘀血,痹阻经络的证候作为观察对象,以大秦艽汤加减治疗38例。以秦艽、羌活、黄芩、当归、赤芍、党参各12g,川芎、川牛膝各15g,生地、石膏、桑枝各30g为基本方,每日1剂,水煎服,28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16例(能独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肌力达5级),显效8例(能持拐杖行走,生活部分自理,肌力达4级),有效10例(症状体征改善,肌力进步),无效4例(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89.4%。治疗后肌力的增长较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李涛,等.大秦艽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38例。中医研究 1995;8(3):21]

黄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5例,以大秦艽汤加减为基础方,药用羌活、独活、防风、川芎各6g,秦艽、白芷、熟地、当归、白术、白芥子各10g,白芍、生地各25g,黄芪、忍冬藤各20g。结果:痊愈67例(全身大小关节疼痛消失,运动恢复),占78.8%;好转15例(疼痛减轻,肿状消失),占17.6%;无效3例(主要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占3.5%。总有效率96.4%。治疗最长时间4个月,最短2个月。[黄宏植.大秦艽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5例。浙江中医杂志 1990;25(12):555]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78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阴痒的中医治疗验方

    脾虚血少湿热蕴,阴部奇痒白带多。腰酸膝软夜难寐,脉象浮数苔黄腻。清热化湿健脾血,山药生地苓黄柏。二术银翘蛇床子,地肤杜仲藓皮枳。 方药: 山药15g 生地15g 茯苓10g 黄柏1…

  • 芋头白米粥增白的妙法

    [组成]芋头100克,白米50克,红糖适量。[制法与用法]先将芋头洗净去皮,切成小块,与米同煮做粥,粥成将芋头块捣成泥状,加糖作早餐食之。[功效与应用]生肌长肉益气宽肠,健脾强肾,…

  • 外阴白斑的中医治疗验方

    外阴白斑病特殊,白斑散在外阴部。皮肤粗糙增厚硬,奇痒难忍是特征。总因肺热肝血虚,肾虚湿热风毒侵。肺热肝虚芍生地,归芎地骨荆防风。磁石浮萍桑白皮,鲜皮翘芩膝钩藤。湿热风毒苦参归,赤芍…

  • 阳虚腰痛病的中医治疗医案

    杨某某,女,14岁,四川名山县万古乡农民。1975年4月11日初诊。其父代诉:患腰痛病已三年多,从腰杆一直痛到脚趾尖。三年来,多方医治无效,吃止痛片也不起作用。近来又流鼻血,隔几天…

  • 治胃溃疡偏方2

    土家族偏方用料:蚤休20克,鲜猪肚1只。用法:在猪肚内塞入已用水浸透的蚤休,扎紧猪肚两端。再加水及盐,用文火慢煲,最后倒出药渣,喝汤食肉。每隔4天用1剂,连用一个月左右。说明:此方…

  • 常用的能活血理气中药

    活血理气药活血药。是指以通畅血脉,促进血行,调整脏腑功能,以及治疗瘀血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此类药物善于走散,具有行血、散瘀、通经、利痹、消肿、定痛等作用。理气药,是指以疏畅气…

  • 湿疹方八

    五倍子6克。将其炒黄研细末,撒于患处。本方出自{中国民间小单方》,适用于湿疹皮肤起红斑,水疮变为脓疱,痒而兼痛,流黄水。

  • 子宫内膜异位方-内异方

    方名:内异方【功能主治】功能行气破瘀,软坚消症。主治子宫1内膜异位症。【处方组成】炒当归9克、丹参12克、赤芍9克、制香附9克、血竭3克、川牛膝9克、桂枝3克、炙甲片9克、皂角刺1…

  •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中医治疗验方

    妇女绝经有早迟,四旬有五四旬九。月经周期多紊乱,量多量少无规寻。多数无症体安然,少数烦躁和失眠。头晕目眩面赤汗,适理调治归自然。脾肾不足肝阳亢,健脾补肾和调肝。 注:妇女一般在45…

  • 中医验方精选:高血压方,失眠方,牙痛方等

      高血压方(方名黄连解毒汤) 方药:黄连3~9克,黄芩、黄柏各6克,栀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 功效:泻火解毒降压。 主治:高血压病。 疗效:治疗1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