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艽汤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

 大秦艽汤

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 秦艽三两(90g)  甘草二两(60g)  川芎二两(60g)  当归二两(60g)  白芍药二两(60g)  细辛半两((15g)   川羌活  防风   黄芩各一两(各30g)  石膏二两(60g)  吴白芷一两(30g)   白术一两(30g)   生地黄一两(30g)  熟地黄一两(30g)  白茯苓一两(30g)  川独活二两(60g)

【用法】 上十六味剉,每服一两(30g),水煎,去渣,温服(现代用法:上药用量按比例酌减,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 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 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 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肢体挛急,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方歌】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芩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方解】 中风有真中与类中之别,有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异。本方所治乃风邪中于经络所致。多因正气不足,营血虚弱,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气血痹阻,经络不畅,加之“血弱不能养筋”,故口眼 斜,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风邪外袭,邪正相争,故或见恶寒发热,脉浮等。治以祛风散邪为主,兼以养血、活血通络为法。方中重用秦艽祛风清热,通经活络,为君药。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等辛散之品,祛风散邪,助君药祛风之力,并为臣药。语言与手足运动障碍,除经络痹阻外,与血虚不能养筋相关,且风药多燥,易伤阴血,故伍以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使血足而筋自荣,络通则风易散,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并能制诸风药之温燥;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配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化生气血;生地、石膏、黄芩清热,是为风邪郁而化热者设,以上共为方中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本方用药,以祛风散邪为主,配伍补血、活血、益气、清热之品,疏养结合,邪正兼顾,共奏祛风清热,养血通络之效。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风邪初中经络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口眼 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微恶风发热,苔薄微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本方辛温发散之品较多,若属内风所致者,不宜运用。

2.加减法:若无内热,可去黄芩、石膏等清热之品,专以疏风养血通络为治。原方有“如遇天阴,加生姜煎七八片;如心下痞,每两加枳实一钱同煎”的用法,可资参考。

3.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脑血管痉挛、脑血栓形成所致的语言蹇涩,半身不遂,以及颜面神经麻痹等属于风邪初中经络者;对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风湿热痹者,亦可斟酌加减用之。

【文献摘要】

  1. 原书主治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宜养血而筋自荣,大秦艽汤主之。”

2. 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1:“中风,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此方主之。中风,虚邪也。许学士云:留而不去,其病则实。故用驱风养血之剂兼而治之。用秦艽为君者,以其主宰一身之风,石膏所以去胃中总司之火,羌活去太阳百节之风疼,防风为诸风药中之军卒。三阳数变之风邪,责之细辛;三阴内淫之风湿,责之苓、术。去厥阴经之风,则有川芎;去阳明经之风,则有白芷。风热干乎气,清之以黄芩;风热干乎血,凉以生地。独活疗风湿在足少阴;甘草缓风邪上逆于肺。乃当归、芍药、熟地者,所以养血于疏风之后,一以济风药之燥,一使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也。”

汪昂《医方集解·祛风之剂》:“此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以秦艽为君者,祛一身之风也;以石膏为臣者,散胸中之火也。羌活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川芎散厥阴之风,细辛、独活散少阴之风,防风为风药卒徒,随所引而无所不至者也。大抵内伤必因外感而发,诸药虽云搜风,亦兼发表。风药多燥,表药多散,故疏风必先养血,而解表亦必固里,当归养血,生地滋血,芎活血,芍药敛阴和血,血活则风散而舌本柔矣。又气能生血,故用白术、茯苓、甘草补气以壮中枢,脾运湿除,则手足健矣。又风能生热,故用黄芩清上,石膏泻中,生地凉下,以共平逆上之火也。”

【临床报道】

李氏选择缺血性中风中的中经络,脉络空虚,风热瘀血,痹阻经络的证候作为观察对象,以大秦艽汤加减治疗38例。以秦艽、羌活、黄芩、当归、赤芍、党参各12g,川芎、川牛膝各15g,生地、石膏、桑枝各30g为基本方,每日1剂,水煎服,28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16例(能独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肌力达5级),显效8例(能持拐杖行走,生活部分自理,肌力达4级),有效10例(症状体征改善,肌力进步),无效4例(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89.4%。治疗后肌力的增长较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李涛,等.大秦艽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38例。中医研究 1995;8(3):21]

黄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5例,以大秦艽汤加减为基础方,药用羌活、独活、防风、川芎各6g,秦艽、白芷、熟地、当归、白术、白芥子各10g,白芍、生地各25g,黄芪、忍冬藤各20g。结果:痊愈67例(全身大小关节疼痛消失,运动恢复),占78.8%;好转15例(疼痛减轻,肿状消失),占17.6%;无效3例(主要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占3.5%。总有效率96.4%。治疗最长时间4个月,最短2个月。[黄宏植.大秦艽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5例。浙江中医杂志 1990;25(12):555]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78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肝癌方十七

    半枝莲、半边莲、黄毛耳黄各30克,元胡荽60克,薏仁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为江西南昌第二医院治疗肝癌验方。功能清热解毒,化浊行瘀。

  • 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炎

    风寒湿邪痹关节,肢体关节酸痛疼。屈伸不利痛无定,症状似同又各殊。发热恶寒苔薄腻,厉节走注脉浮风。或痛剧烈有定处,遇寒痛剧得热舒。舌苔薄白脉弦紧,此为寒痹性凝收。关节痛重并肿胀,麻木…

  • 全身性剥脱性皮炎的治疗方法,清心凉血重用水牛角

    患者高某,男,65岁,1998年11月28日诊:患者因痛风发作,服西药别嘌呤醇7天后,头身瘙痒;继服10多天后,瘙痒加重,皮肤发红、水肿、干燥,腰以上尤甚,而急诊入院。西医诊断:全…

  • 四逆散合甘麦大枣汤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摘 要】妇女产后情志刺激,肝气郁结,气血亏虚,败血阻滞,心神失养。四逆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配合必要的心理干预及家庭支持,疗效显著。 产后抑郁症也称产褥期抑郁症是指产后6周内(…

  • 治疗荨麻疹偏方8

    处方:生芪15g、党参12g、白术12g、川芎9g、防风6g、当归12g、红花9g、白蒺藜12g、炙甘草3g。(四)肝阴不足型荨麻疹方症状: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或肝阳上亢易发火。皮…

  • 朱良春用药经验:重用夜交藤治疗失眠

    夜交藤即何首乌之藤茎或带叶的藤茎。味甘微苦,性平。朱老认为:在诸多安神药中,以夜交藤催眠作用最佳。盖阳入阴则寐,夜交藤入心肝二经血分,功擅引阳入阴故也。此品善于养血,故用于血虚所致…

  • 口疮偏方

    组成:煅炉甘石2克,人中白(煅)1克,青黛2克,冰片0.3克,枯矾0.5克。功效:燥湿收敛,化腐生肌,清热止痛。主治:口疮。用法:上药共为极细末,放瓶中收贮,将药末搽于患处,1日1…

  • 虫草红枣炖甲鱼

    【原料】冬虫夏草10克,活甲鱼1只,红枣20克,料酒、盐、葱、姜、蒜、鸡清汤各适量。【制作】(1)将甲鱼宰杀,去内脏,洗净,剁成4大块,放锅中煮沸捞出,割开四肢,剥去腿油洗净。(2…

  • 治疗斑秃的偏方27

    鸡内金(炒研)100克。将药研成极细末,每服1.5克,每日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 山姜籽治腹泻

    取山姜籽(药店有售)4至6粒,研碎,用米汤或开水一碗调匀,连渣一起服下,半个小时至1个小时即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