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温病的辨证论治

刘某某,女,47岁。1972年8月24日初诊。
病史:20天前,冷烧不止,打针服药无效,针挑后稍缓解。4天后,又复发,现已半月。体温40℃,呕吐不能食,周身关节痛。
检查:脉细数。舌苔厚腻微黄。
辨证:此症系七月底得病,正处暑月,湿热之气正盛。因天气炎热,热则伤气,故元气不固,外邪乘机侵入。感受风寒,风寒入里,郁而传热,暑必兼湿,而发为湿温。
治则:疏表散寒,清热利湿。

处方:柴胡15克 葛根15克 白芷6克 细辛3克 苏叶10克 薄荷6克 桂枝10克 生石膏45克 槟榔10克 草果10克 知母6克 黄芩10克 白芍12克 厚朴12克 甘草3克
8月25日复诊:当日急煎温服一剂后,晚间发烧即退,周身关节疼痛消失,睡眠也好。晨起恶心呕吐消失,饮食增加,无不适感。复诊后,再服一剂,巩固疗效,以免复发。
按:二十余天发烧不退,每日身冷、高烧、呕吐、不欲食,是因先伤于暑热之气,又受风寒所致。风寒入里,郁而传热,必兼湿,湿郁又传为热。所以暑邪、湿邪和新感交互为害,故高烧不止。新感之风寒束滞皮肤、毛窍,使热邪不得散发,因而方用柴胡、葛根疗肌解表而退热。苏叶和柴葛合用,功能疏表邪而散外寒。槟榔、草果、厚朴,功能行里滞而清内热。白芷、细辛味辛香窜,功能通经络、透九窍以散湿邪。桂枝辛温解表。佐生石膏、知母、黄芩以退热,并能使寒凉不得伤胃,辛温而不伤阴。阴阳和平,寒散热退,病自消除。用白芍佐甘草敛阴而和中,能使寒药不滞,发散药不猛,功能缓和群药,以收速效。 (王寿亭)

——本文摘自《临证实效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33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失眠方剂3

    核桃仁、黑芝麻、桑叶各50克。[制用法]捣烂如泥状,做成丸,每丸重3克。每服9克,每日2次。[适应证]同上方。

  • 斑秃方二十五

    当归、柏于仁各500克。将药共研细粉,水和蜂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饭吞服6-10克,每日3次,1月为1疗程。

  • 重用土茯苓可治疗头痛

    土茯苓首载于《本草纲目》,未言其治头痛.尔后的中医学著作亦未言其治头痛。若此解毒清热,健脾除湿之药,重用120g何以能止痛?笔者百思不解,便重温清代徐灵胎关于“药性专长”的一段妙论…

  • 芍药的药用价值

    芍药为一味古药,在《诗经》中早就有所记载,《神农本草经》对芍药已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认为芍药具有“主邪气腹痛,除血痹……止痛”等功效。自陶弘景开始,将芍药分为白芍药和赤芍药;历代各医…

  • 鼓漱法

    闭口鼓腮做漱口动作1至2分钟,使口腔中的唾液分泌,同时以舌尖在牙齿的内外上下进行按摩1至2分钟,每日进行2次。此法能清洁牙齿及口腔黏膜,增强口腔的自洁作用,提高牙齿的抗病能力,使牙…

  • 白术除胀汤治疗肝硬化引起的腹胀

    主治:肝硬化引起的腹胀。 处方:白术60克,山萸肉20克,鸡内金10克。 用法:上药煎30~40分钟,取汁约200毫升。日服1~2次。 疗效:治疗患者35例,临床治愈(用药1~2次…

  • 治疗遗精的偏方27

    生地、熟地各20克,山萸肉、菟丝子、莲子心、肉桂、川连各3克,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先煎)。[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肾精不足证。

  • 肥儿丸的组成,主治,医案

    【组成】黄连 神曲30g 使君子 肉豆蔻 麦芽各15g 木香6g 槟榔12g 【主治】小儿虫积疳疾。消化不良,面黄体瘦,肚腹胀大,发热口臭,大便溏薄,舌苔黄腻,脉虚弱。亦治虫积腹痛…

  • 食管癌方三十二

    黄毛耳草、石贝穿、半枝莲、威灵仙、鬼针草、橘叶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本方来自《肿瘤辨证论治》,功能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 骨结核的症状和秘方

    疾病描述骨与关节结核是继发病变,它是全身结构的一部分,95%原发病灶在肺和胸膜,5%左右在消化道和淋巴系。其发病特点:以脊柱结构为最多见,且在负重大,活动较多的腰椎结核最多见。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