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眼是怎么引起的,针眼的症状及中医治疗医案

针眼的中医治疗医案一

李某某,女,22岁。初诊于1976年3月9日。左眼红肿疼痛已两天,时而发痒,烦渴多饮,口臭,便秘。
症状:左眼上睑鲜红发亮,焮热肿胀,疼痛拒按。舌质红、苔黄厚。
辨证:风热相搏。
治则:疏风散结,清热攻里。

处方:石膏30克 知母10克 连翘30克 金银花30克 荆芥15克 防风6克 白芷12克 当归尾12克 赤芍10克 大黄12克 花粉30克 水煎服。
局部用温盐水热敷,一日3~5次。
服1剂好转,红肿渐消,疼减痒止,得大便。去大黄,继服上方2剂。红退肿消而愈。
按:本病为常见而易反复发作的眼病疾患,俗谓针眼,偷针、土疳、土疡等。虽为小疾,但由于此起彼伏,反复发作,便给病人带来不少痛苦。本病所患部位内应脾脏胃腑,多因饮食不节、恣酒、过食甘肥辛辣,以致脾胃蕴积邪热,上犯眼睑,使气血运行不畅,壅遏不得行;或因风热相搏,郁久化热,热盛肉腐而成是病;也有因患此病后,余邪未清,毒邪隐伏结聚为患,脾虚血少,无力畅达,血气壅阻而反复发作。此例为风热炽盛之实证,故用疏风散结、泻热攻结而取效。

针眼的中医治疗医案二

郭某某,男,42岁,工人。于1980年7月12日就诊。
症状:眼睑肿痛,焮热多眵,此起彼落,头痛目赤,口苦咽干,口渴欲饮,大便秘结,小便黄少。曾以“多发性睑腺炎”行两次手术,愈而复发。
检查:球结膜充血水肿,耳前腺肿大,有压痛。舌质红、苔黄厚,脉象浮数。
辨证:脾胃积热,风火炽盛。
治则:清热降火。通脾泻胃汤治之。
处方:生石膏30克 知母12克 黄芩9克 玄参12克 栀子10克 大黄12克 茺蔚子12克 连翘10克 防风9克 甘草3克
二诊(7月28日):上方服15剂,两眼肿痛大减,球结膜充血水肿消退,二便正常。守上方去大黄。
三诊(8月10日):服10剂后,诸症愈。眼部症状平复。
服防风通圣丸以善后。
按:依照五轮学说,眼睑为肉轮,内应脾胃。脾胃积热,热势上炎,上攻头目而发病。《诸病源候论》说:“热气客于眦间,热搏于津液而成针眼”。其治法首应清热降火,或加解毒药物,收效甚快。采用通脾泻胃汤,内清外解,荡涤实热,釜底抽薪,其病即愈。

针眼的中医治疗医案三

董某某,女,27岁,工人。于1975年4月16日就诊。
症状:右眼疼痛,流泪,畏光,伴灼热感,目肿难睁,半侧头疼,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口干,大便燥结,失眠,饮食不佳。先后曾涂可的松眼膏、0.5%金梅素眼液点眼,内服四环素等,效果不明显。
检查:双侧视力1.2。右眼上下眼睑肿胀,下睑尤甚,红肿发热,触及有热感、压疼,内眦部有一硬结,中间一小脓头,四周炎症浸润,耳前及颌下腺可扪及。舌红、苔黄稍厚、有瘀点,脉象数而有力。
辨证:脾胃热毒,气滞血瘀。
治则:清热解毒,通腑散结。
处方:生石膏15克 知母10克 生大黄6克 紫花地丁10克 皂角刺10克 川芎12克 赤芍10克 每日1剂,水煎服。并熏洗。
辅加耳针,取穴为眼及交感穴,强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
0.5%金霉素眼膏涂眼。
二诊(4月20日):治疗3日后,症状明显好转,局部红肿已消退,视力恢复。
按:麦粒肿又名睑缘疖,中医称为针眼,为睫毛毛囊部皮脂腺急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在屈光不正、慢性结膜炎或体质虚弱、有肠寄生虫等患者。
由于脾胃蕴积热毒,上攻于目,或因病后余邪未清,热毒隐伏,气血凝滞,毒邪结聚,上攻于睑,热毒盛则睑缘疖腐烂破溃。治疗采用清热解毒通腑,佐以活血散结等。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眼病》一书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34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疗白发的偏方18

    莲子草500克,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麦夫炒秘黄),熟干地各1000克。将药混合,捣一万杵,色当如漆,即圆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以温酒下30丸,晚再服1次。

  • 中医验方精选:高血压方,失眠方,牙痛方等

      高血压方(方名黄连解毒汤) 方药:黄连3~9克,黄芩、黄柏各6克,栀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 功效:泻火解毒降压。 主治:高血压病。 疗效:治疗1期高…

  • 桂圆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龙眼的主要功效和吃法

    本文目录 1 桂圆的功效与作用2 桂圆的食用方法,桂圆的吃法3 龙眼和桂圆的区别3.1 孕妇可以吃桂圆吗4 桂圆吃多了会怎样5 桂圆干的相关介绍桂圆的功效与作用 龙眼在我们的日常生…

  • 治疗脱发的偏方13

    代赭石。将代赭石研为细面,每日早、晚各服3克,白天水送服,连服2-3个月。

  • 中药祛除黄褐斑1

    归尾10克,川芎10克,赤勺10克,丹参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白芷5克。肝郁血瘀证可出现急噪易怒,胸胁胀痛,痛经或经期延后,经血紫暗有块,舌有紫斑,脉弦涩。本证可用基本方加柴…

  • 鼻内按摩

    将拇指和食指分别伸入左右鼻腔内,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向下拉若干次。此法既可增加鼻粘膜的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鼻炎,又能使鼻腔湿润,保持粘膜正常。在冬春季,能有效地减轻冷空气对肺部的刺激…

  • 治疗百日咳偏方2

    组成:独头蒜3枚、甘草10克、冰糖适量。主治:百日咳。用法:独头蒜3枚捣烂取汁,加入甘草10克和适量冰糖,水煎,分3次服。

  •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医案二则

    感冒治疗医案一 孙某某,男,二十余,夜出小便感冒风寒,面色惨淡,身发寒热,脉弦紧,此系风邪外束,亟宜表散,处方:防风6g,荆芥6g,苏叶6g,薄荷6g,桑叶6g,淡豆豉6g,霍香6…

  • 指甲剥离症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辨证】肝经血燥,爪失所养。【治法】滋养肝血。【方名】加减逍遥丸。【组成】当归30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丹皮4.5克,炒栀子45克,甘草30克。【用…

  • 细菌性痢疾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湿热之邪壅滞肠中,气血阻滞,传导失司。【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名】菌痢汤。【组成】银花50克,黄连20克,白头翁50克,秦皮50克,大黄30克,炒地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