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并胆囊炎的中医治疗医案

杨某,女,38岁,成都某研究所职工。初诊:1980年11月10日。患慢性肝炎并胆囊炎5年,服中西药虽多,但右胸胁部位疼痛绵绵,掣引后背作胀,肝功化验转氨酶一直偏高,嗳气频作,急躁,稍不遂意即发怒,心烦失眠,脘痞纳差,头昏乏力,口中长期涎腻干苦,大便干,舌红苔薄腻,脉双手弦滑微数。证为肝胆气郁,痰热阻滞,治拟疏肝清热、涤痰理气。

柴胡10g 黄芩10g 黄连6g 瓜蒌12g 法夏6g 枳壳10g 青皮10g 桔梗10g 花粉15g 甘草3g

二诊:11月17日。药后疼痛稍减,但右胁引胸前痞塞仍甚,且右肋下如掌大灼热疼痛,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口干苦。前方去桔梗、花粉,加延胡索、焦山栀、川楝、郁金各10g,增强疏肝利胆之效。

三诊:11月21日。服上方4剂,效果仍不明显,口干苦,夜间尤甚,胸痞胁胀,灼热刺痛时作,脉证如前。一再潜思,始悟此乃病延日久,疏泄失司,气血郁滞,痰湿化热,伏郁不透之故,法当疏泄肝胆、清透邪热为治。

丹皮10g 山栀仁12g 柴胡10g 白芍10g 枳壳10g 延胡索10g 川芎4.5g 郁金10g 茵陈15g 白茅根30g 麦芽12g 甘草6g

服药后,胁肋及胸背灼热、疼痛消除大半,心烦口苦亦减,小便清长。续服4剂,尔后适量增入健脾和胃之鸡内金、炒谷芽等调治半月,痛胀消失,二便恢复正常,眠食均好转,查肝功各项指标均正常,遂停药。

按:本证初投柴胡陷胸汤不效,说明证因肝气郁结,胆胃失和,气滞湿遏,久而化热蕴伏血分,难以外透,单纯用疏肝泄热、行气除湿之品难以奏效,必须配合清泄厥阴伏热之品,故选入山栀仁、粉丹皮,取其善清肝胆屈曲之火,再以川芎、郁金气血两透,重用茅根,清利阴分湿热,使从小便而解,合以茵陈、生麦芽等皆能透解伏热,合疏利肝胆、健脾和胃诸药,使气、血分郁热一并清解,肝舒脾畅,疼痛得愈。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42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六月感冒未好又中暑

    (1)人参3钱、新鲜冬瓜5两。2碗水,下锅滚15分钟就可喝。(2)冬瓜3两,冰糖3钱。水3碗,下锅煮汤,滚后10分钟就可喝,功效神奇。(3)木瓜1个、冬瓜3两、香瓜(梨仔瓜)1个,…

  • 咳嗽效验方-1

    1.萝卜葱白风寒咳嗽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2.红…

  • 治痛经首辨虚实寒热瘀

    临床上,在治疗妇女痛经的过程中,首先应辨虚、实、寒、热、瘀即可。就临床体会言之:虚证痛经大多属于功能性者为常见,中药的治愈率较高;实证痛经多有器质性改变为常见,如子宫1过于前屈或后…

  • 胃癌方二十七

    陈白头翁45克,大枣5枚,槟榔10克,党参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来源于《常氏双简方》,功能益气和中,解毒散结,适用于胃癌。

  • 健脾调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虚寒型慢性胃炎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姜半夏、陈皮各6克,降香10克,公丁香6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健中,调胃止痛,敛疡制酸。【…

  • 鹿血

    临床应用:治疗虚劳羸瘦、产后无乳、中风口角歪斜。

  • 治疗哮喘的偏方19

    灵芝、苏叶各10克,茯苓、冰糖各15克,半夏8克,厚朴5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过敏性哮喘。

  • 《中药应用诀窍》

    内容提要如何选药组方,使方与证达到统一,进而取得好的疗效,这是摆在每一位中医工作者面前的基本问题。而这个“好的疗效”,正是中医学的生命力所在。如果没有好的疗效的支撑,中医学便失去了…

  • 桃核承气汤方歌,组成与功效

       桃核承气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 桃仁去皮尖,五十个(12g) 大黄四两(12g) 桂枝去皮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芒硝二两(6g) 【用法】 上四…

  • 桑菊饮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效与作用

    【组成】桑叶二钱五分(7.5g)菊花一钱(3g)杏仁二钱(6g)连翘一钱五分(5g)薄荷八分(2.5g)苦桔梗二钱(6g)生甘草八分(2.5g)苇根二钱(6g) 【方歌】桑菊饮中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