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并胆囊炎的中医治疗医案

杨某,女,38岁,成都某研究所职工。初诊:1980年11月10日。患慢性肝炎并胆囊炎5年,服中西药虽多,但右胸胁部位疼痛绵绵,掣引后背作胀,肝功化验转氨酶一直偏高,嗳气频作,急躁,稍不遂意即发怒,心烦失眠,脘痞纳差,头昏乏力,口中长期涎腻干苦,大便干,舌红苔薄腻,脉双手弦滑微数。证为肝胆气郁,痰热阻滞,治拟疏肝清热、涤痰理气。

柴胡10g 黄芩10g 黄连6g 瓜蒌12g 法夏6g 枳壳10g 青皮10g 桔梗10g 花粉15g 甘草3g

二诊:11月17日。药后疼痛稍减,但右胁引胸前痞塞仍甚,且右肋下如掌大灼热疼痛,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口干苦。前方去桔梗、花粉,加延胡索、焦山栀、川楝、郁金各10g,增强疏肝利胆之效。

三诊:11月21日。服上方4剂,效果仍不明显,口干苦,夜间尤甚,胸痞胁胀,灼热刺痛时作,脉证如前。一再潜思,始悟此乃病延日久,疏泄失司,气血郁滞,痰湿化热,伏郁不透之故,法当疏泄肝胆、清透邪热为治。

丹皮10g 山栀仁12g 柴胡10g 白芍10g 枳壳10g 延胡索10g 川芎4.5g 郁金10g 茵陈15g 白茅根30g 麦芽12g 甘草6g

服药后,胁肋及胸背灼热、疼痛消除大半,心烦口苦亦减,小便清长。续服4剂,尔后适量增入健脾和胃之鸡内金、炒谷芽等调治半月,痛胀消失,二便恢复正常,眠食均好转,查肝功各项指标均正常,遂停药。

按:本证初投柴胡陷胸汤不效,说明证因肝气郁结,胆胃失和,气滞湿遏,久而化热蕴伏血分,难以外透,单纯用疏肝泄热、行气除湿之品难以奏效,必须配合清泄厥阴伏热之品,故选入山栀仁、粉丹皮,取其善清肝胆屈曲之火,再以川芎、郁金气血两透,重用茅根,清利阴分湿热,使从小便而解,合以茵陈、生麦芽等皆能透解伏热,合疏利肝胆、健脾和胃诸药,使气、血分郁热一并清解,肝舒脾畅,疼痛得愈。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42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桔梗汤的组成,症状表现,立方意义

    咽痛,服甘草汤不解,加桔梗。——《伤寒论》、《金匮要略》名 【组成】桔梗21.5克,甘草14.5克。上锉细,以水三合,煎一合,去渣。一日三次,温或冷服。 【症状表现】《伤寒论》原文…

  • 《中国秘方全书(第二版)》

    《中国秘方全书》一书共收古今名家和民间的秘方3000多条,包括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及美容秘诀、强身健康秘诀、食物药性大览等。每个秘方都有配方、制法、用途,以及医理、药理和疗…

  •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中医组方精华》

    遣药组方挈要一、明确方、法关系,准确缜密组方二、熟悉各种治法,做到以法统方三、掌握处方原则,做到灵活运用四、辨清病证特点,明确标本缓急五、把握病变趋势,做到防微杜渐六、灵活化裁成方…

  • 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威灵仙的副作用与禁忌

     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 辛咸,温,有毒。   《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 《珍珠囊》:"甘。" 《纲目》:"味微辛咸。" 《本经逢原》:"苦辛,温,小毒。"   归…

  • 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治疗肝胆不和,气滞湿阻,腹大胀满

    肝胆不和气湿阻,胁下疲胀或疼痛。嗳气纳差食胀甚,腹大胀满不硬坚。便涩脉弦小水短,屎气夹杂苔白腻。疏肝理气消胀满,柴胡赤芍陈皮枳。苍术厚朴芎香附,尿少泽苡车前子。泛吐清水姜半夏,胀甚…

  • 治疗荨麻疹偏方8

    处方:生芪15g、党参12g、白术12g、川芎9g、防风6g、当归12g、红花9g、白蒺藜12g、炙甘草3g。(四)肝阴不足型荨麻疹方症状: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或肝阳上亢易发火。皮…

  • 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辨证】湿热蕴结,气滞血瘀。【治法】清热疏肝,活血散结。【方名】柴芩活血散结汤。【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红花1…

  • 麻黄汤配方,方歌,功效与作用,麻黄汤医案举例

     麻黄汤 【处方来源】 汉·张仲景《伤寒论》。 【药物组成】 麻黄9g(去节),桂枝6g(去皮),甘草3g(炙),杏仁6g (去皮尖)。 【用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

  • 治疗青年痤疮方

    治疗青年痤疮方:基本方:黄芩、黄连各10克,黄柏6克,苦参、桑白皮、枇杷叶、生地各10克,丹皮12克,土茯苓30克,赤芍9克,连翘15克,野菊花18克,蚤休10克,甘草6克。皮疹以…

  • 左归丸

    熟地山药菟丝子枸杞子山茱萸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主治:阴血亏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自汗盗汗,口干,,舌光色红,脉细数等。功用:滋肾阴,益精血。本方化自六味地黄丸。强于滋阴养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