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的中医治疗

朱某,女,49岁,纺织厂职工。初诊:1979年7月17日。主诉因过食柿子后胃脘常感不适、心下胀痛,反复发作已近10年,稍食油腻即腹泻。经胆囊造影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近年病情加剧,疼痛频作,经中西药多方治疗无效。又述1963年因肾下垂手术后,即感尿频、尿急、尿痛,时见血尿。平素性情急躁易怒,甚至怒而晕厥。现右上腹攻撑疼痛,引肋下及胃脘塞满痞胀,胆囊肿大可扪及,痛时更明显。精神萎靡,短气乏力,纳差,干呕频作。下肢皮下紫癜,五心烦热,眠差,多梦易惊,大便稀,日2次,口干苦,舌质淡,舌尖微红,边有齿痕,脉沉涩。综观病情,乃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加之多怒伤肝,肝郁气结乘伤脾土,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说:“悒郁动肝致病,久则延及脾胃,中伤不纳,不知味,火风变动,气横为痛为胀,疏泄失职,便秘忽泻。”肝胆气郁横逆脾胃,则见心下攻撑胀痛反复发作,气郁而聚,久则瘕块隐没。气郁化火,则五心烦热,虚烦惊悸。他如纳差、倦怠、短气、腹泻、皮下紫癜等,皆属中气虚弱,气不摄血。先予丹栀逍遥散合四逆散疏肝理气清热。

丹皮10g 山栀仁12g 柴胡10g 白芍10g 炒枳实4.5g 川芎6g 当归10g 生白术18g 茯苓18g 泽泻10g 甘草3g

二诊:7月26日。服6剂,顿觉精神好转,脘腹疼痛稍减,纳增,烦热大减,口不干苦。但2日前因食油腻、肉食,腹泻稀水,一日7~8次,上腹胀痛又加剧,心累气短太息,头昏乏力呕吐,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此系肝气开始疏达,郁热渐去,而脾胃复伤饮食,气虚阳微更甚,土愈虚则木愈克,亟当扶土抑木,予柴芍六君子汤,加黄芪、山药、炮姜,以增加益气温中之力。

柴胡10g 白芍10g 潞党参24g 陈皮10g 法夏10g 焦白术10g 茯苓10g 炮姜4.5g 怀山药18g 甘草3g

三诊:7月31日。上方连服4剂,腹泻、气短、心累减轻,皮下紫癜减少,食欲渐增,肋下已不胀痛。胃脘仍胀满,时作痛,干呕,口乏味,头昏,前额胀痛,视物昏花,舌苔白微腻,脉沉迟。肝木克土之势虽有减缓,然脾胃虚寒,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土虚木克之势尚难速解。法当温中健脾、散寒行滞,投枳实理中汤加黄芪、木香、砂仁。

太子参24g 黄芪24g 焦白术18g 炒枳实10g 干姜6g 木香(后下)6g 砂仁(后下)6g 甘草3g

四诊:8月9日。服上方8剂后短气减轻,肿大胆囊明显缩小,紫癜消失。再进前方,加草蔻10g。

五诊:8月16日。服5剂后,短气、胃脘胀痛等症更为轻减,惟近日又尿急、尿黄、灼热涩痛、手足心发热,此乃下焦湿热郁滞,用六君子汤合四苓散加味,温运中焦而兼清利下焦。

太子参18g 茯苓18g 法夏10g 炒黄柏4.5g 陈皮10g 干姜4.5g 生白术10g 猪苓6g 泽泻10g

六诊:8月21日。服3剂后,尿急、尿痛消除,手足心热亦减,尚觉咽喉梗塞、气道不舒、噫气始减,苔白微腻、质淡,脉弦缓。系脾虚肝郁,气滞痰阻,法当健脾调气、行滞散结,前方去清利之品,加半夏厚朴汤。

苏梗10g 茯苓10g 半夏10g 太子参24g 焦白术18g 枳实10g 白豆蔻(后下)10g 淡干姜6g 甘草3g

七诊:8月23日。服2剂后,咽喉梗阻感消失,诸症更为好转。复因食油腻,又致腹泻稀水,一日7~8次,气短欲绝,心下空虚,食欲不振,眠差,苔白,脉沉弱无力。此系脾阳大伤,中气下陷,治宜急急固扶中土、升阳举陷,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红参6g 潞党参30g 焦白术18g 生黄芪30g 茯苓10g 枣仁10g 当归10g 陈皮3g 升麻6g 柴胡6g 甘草3g

八诊:9月1日。服4剂后腹泻止,气举神增,睡眠亦好。然胃脘时而发胀,口无味,苔薄白,脉沉迟。仍宗前法,益气温中、培补脾胃,前方去柴胡、升麻,加炮姜6g,炒枳实3g,砂仁(后下)6g,同时配合人参养荣丸,坚持服用一段时间。

九诊:12月6日。3个月后复诊,病情大有好转,精神振作,眠食俱佳,干呕、脘腹及肋下疼痛等症消除,仅上脘偶觉冷胀不适,胆囊包块缩小但尚可扪及,苔薄白,脉已有力。此后天之本渐复,拟予健脾益气、温中行滞加软坚散结之品。

太子参24g 焦白术18g 砂仁(后下)10g 煅瓦楞(先煎)15g 茯苓18g 炒枳实10g 陈皮10g 法夏10g 干姜6g 吴茱萸4.5g 莪术4.5g 木香(后下)6g 甘草3g

8剂。

患者后来信说:上方服完8剂后肿大胆囊包块消失,全身情况一直良好,虽食油腻不再腹泻。其余症状亦基本消失,体重增加,精神大异从前。

按:本例脘腹痛,西医诊断为胆囊炎,反复发作多年不愈。对此类痛证,人多谓胆属六腑,以通为用,每用大柴胡汤等清疏、通降。而本例着眼于治病求本,前先抓住疼痛的病机在于肝脾不调,其主因又在于脾胃素虚,以致肝胆乘虚横逆脾胃。故治疗重点在培补脾胃,兼调肝胆。先拟疏肝解郁,用丹栀逍遥散治标证之急,一俟郁滞减轻,即坚持培补中土本元,先后以香砂六君、枳实理中,以及大剂补中益气合人参扶正固本、大补脾元。在第五、六诊中,虽夹杂湿热、痰滞等症,亦仅个别药味加减进退,始终坚持主法,终令虚损之中土复健,肝胆和畅,诸症悉愈。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43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疗不孕症的偏方15

    丹参30克,香附、赤芍、白芍、桃仁、络石藤、红花各9克,当归、连翘各12克,川芎、小茴香、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本方适用于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

  • 抗衰防老方9

    乌龙茶4克,槐角、冬瓜皮各24克,首乌40克,山楂肉20克。乌龙茶置器内,用余药清水煮沸,取汁冲泡,代茶饮。本方抗衰老,防病保健,常服可健身益年。

  • 高血压治疗方海蜇荸荠汤

    【来源】《新中医》【原料】海蜇皮50克荸荠100克【制作】海蜇皮洗净,荸荠去皮切片同煮汤。【用法】吃海蜇皮、荸荠,饮汤,每日2次。【功效】清热化痰,滋阴润肺。适用于阴虚阳亢的高血压…

  • 急性细菌性痢疾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湿热郁蒸,湿从热化,灼伤肠道。【治法】清热燥湿,导滞凉血,收敛止泻。【方名】乌龙煎剂。【组成】乌梅30克,龙胆草15克,山楂20克,地榆12克。【用法】水煎服…

  • 桑螵蛸

    临床应用:1.治疗滑精、尿频、小便白浊。2.阴虚火旺者忌用。

  •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腮腺炎亦称痄腮,冬末春初病儿童。病发颐颔不着骨,色白濡肿按痛疼。耳垂为中呈漫肿,张口咀嚼疼痛增。双侧发病或单侧,常伴寒热身不舒。重者壮热头痛剧,神识昏糊四肢抽。此病多由传染得,疏风…

  • 神经官能症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气阴两虚。【治法】和血通阳,补益心气,育养心神,宁神定志。【方名】益心定志汤。【组成】当归身10克,紫丹参12克,白檀香5克,细砂仁3克,酸枣仁6克,炙远志6…

  • 百合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百合又名菜百合、蒜脑薯、强瞿,是著名的保健食品和常用中药。民间常将百合做成糕点,广东人更喜欢用百合煲糖水,以润肺补气。百合味甘、性平,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清热凉血、美容养颜的功…

  • 凉膈散化裁治疗热毒痢

    鲁某,男,52岁,剑阁么店公社农民。初诊:1981年9月12日。自述近来收割稻谷繁忙,1日前突发腹痛,大、小便不畅。自服六一散后,小便虽获通畅,但病情加剧,下利脓血,恶寒喜温覆,虽…

  • 治疗鼻咽癌的偏方7

    苍耳子9克、辛荑9克、龙胆草9克、白芷9克、生石决明9克、钩藤9克、蜈蚣6克、夏枯草6克、僵蚕6克、全蝎1克、牡蛎30克(先煎)。水煎服,每天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