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血虚,下元不足,虚风上扰证的中医治疗医案

王某,女,50岁,成都军区干部。初诊:1980年12月15日。自诉1年多来,常感头昏眩,发时恶心呕吐,不敢睁目,卧床不起,起则剧吐,天旋地转。平时十指至手腕发麻颤抖,肢凉,阵感心悸、耳蒙,心烦易惊,眠差,纳少(素有胃下垂病史),大便干燥,平时易感冒。口干,舌红少津,苔中剥脱,脉细弱微数。辨为心肝血虚,下元不足,虚风上扰之证。拟养血平肝、息风潜阳为治,用四物汤加味。

当归10g 川芎4.5g 生地黄18g 白芍10g 枣仁10g 柏子仁18g 生牡蛎(先煎)18g 麦门冬10g 石斛10g 钩藤(后下)10g 丹皮6g 甘草3g

4剂。

二诊:12月25日。头目昏眩大减,发作稀疏,心慌气短好转。惟手腕、指端麻颤不温,耳窍蒙阻。此乃虚风上扰之势有减,肝血仍虚,难以濡养。再进养肝息风之剂。

当归10g 生白芍15g 生地黄18g 粉丹皮10g 麦门冬10g 菊花10g 钩藤(后下)12g 生甘草6g

三诊:1981年2月6日。诸恙均减,眩晕基本消除,呕恶亦止。但指麻颤未愈,午后头面、手心不时冲热,气尚短促,脉虚缓。拟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育阴潜阳之剂,用二甲复脉汤加味。

白晒参6g 麦门冬10g 石斛10g 白芍12g 阿胶(烊化)12g 生地黄18g 女贞子18g 首乌片18g 玉竹18g 牡蛎(先煎)18g 鳖甲(先煎)18g 黑芝麻10g 甘草6g

8剂。

药后手指麻颤和冲热消除,心慌气短消失,眠食恢复,神情良好。

嘱其配合杞菊地黄丸续服1个月,诸恙悉愈,未再发生。

按:本证属内风眩晕,兼见肢端麻颤,均因长期脾胃虚弱,营血生化来源匮乏,以致血虚津亏,肝失濡养。血虚则风动,虚阳上扰,清空不利,故眩晕时作、耳窍蒙阻;经脉失养,虚风掣动则肢麻、冷颤;心虚血少,必令气短易惊;病久延及肝肾,下元不足,脉舌均呈虚象。如《临证指南医案》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患眩晕,其证有夹痰、挟火、中虚、下虚,治胆、治胃、治肝之分……下虚者,先生必从肝治,补肾滋肝、育阴潜阳,镇摄之治是也。至于天麻、钩藤、菊花之属,皆系息风之品,可以随证加入。”本例先投四物汤加麦门冬、石斛,养血滋阴,用牡蛎、钩藤、菊花潜阳息风,连服10余剂,眩晕乃止。惟肢端麻冷、颤抖为阴分久亏,风阳扰动,继进阿胶、芝麻、首乌、女贞养血育阴,合二甲镇摄风阳,共奏息风之效。最后以杞菊地黄丸滋补下元,乙癸同治,缓图调理以善后。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53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六味地黄丸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六味地黄丸组成】2 【六味地黄丸方歌】3 【六味地黄丸方解】4 【六味地黄丸主治】5 【六味地黄丸医案】6 【医案分析】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六味地黄丸的论…

  • 海马(海龙)

    临床应用:1.治疗阳痿肾虚作喘、积聚、跌打损伤。2.外用治疗痈疽疔疮。

  • 六种娱乐抗衰老

    音乐:一曲节奏明快、悦耳动听的乐曲,会拂去你心中的不快,使你乐而忘忧;此时,体内的神经体液系统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达到调和内外、协调气血通行的效果。一曲威武雄壮、高昂激越的乐曲,可使…

  • 延胡索的药理作用及副作用,中药延胡索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延胡索的功效与作用2 延胡索的药用价值3  延胡索的药理作用4 延胡索的中医选方5  延胡索的食用方法延胡索的功效与作用 延胡索的功效   性味 辛,苦,温,无毒。 …

  • 脂肪肝的症状有哪些,脂肪肝中医治疗方法,脂肪肝的饮食调养

    什么是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

  • 秋梨膏治疗什么样咳嗽

    秋梨膏也叫雪梨膏,是以白梨(鸭梨、雪花梨)为主要原料配以其它止咳、生津、润肺药物,如生地、葛根、萝卜、麦冬、藕节、姜汗、贝母、蜂蜜等中药加工熬制而成的膏剂。秋梨味酸甜、性寒凉,能生…

  • 痔疮的民间偏方

    导读:本文收集了一些治疗痔疮的民间偏方,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公英齿苋汤 组成:准备10克的明矾、30克的马齿苋、40克的蒲公英以及10克的黄芩。 功能:清热消肿,消炎…

  • 保和丸加减治疗胃脘痛

    胃炎溃疡现代名,中医归属“胃脘疼”。平素嗜酒贪生冷,忽饱忽饥胃损成。 注: 慢性胃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多因平素饮食失调不节,忽饱忽饥,或贪食生冷,辛辣厚味,嗜酒过饮,损伤胃气而…

  • 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分急慢型,中医典籍有论述。急性高热和出血,起病急快预后差。慢性贫血体衰弱,肝脾肿大病程长。 注:白血病根据病程长短,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散见于中医典籍“温邪”、‘急劳”、“血…

  • 《中药别名速查大辞典》

    中药别名是对中药品名相对而言的。它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早在20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一药多名的记载,中药别名出现的原因是多元性的,其中以地区用名、处方用名、商品名、习称、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