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的中医治疗方法

低热缠绵时间长,外感内伤皆可得。食欲不振胸腹胀,头昏口干身乏力。
注:
本病以长时间低热,缠绵难愈为主要象征,体温多在37.5℃ -38℃ 之间,极少数患者体温可超过38℃,起病徐缓,临床除低热外,尚有头昏,胃呆纳差,全身乏力,口干,腹胀,胸闷等,病程较长。
发病原因不外风寒袭表,风热犯胃,湿留膜原和五志动火,房劳伤肾,劳倦伤脾等。
湿热毒邪遏膜原,发热缠绵日哺甚。
头痛如裹食不振,往来寒热身重沉。
便糖稀软或恶心,苔黄厚腻滑数脉。
宣达膜源疏湿热,达源饮芍朴槟榔。
草果黄芩草知母,羌活生地银柴胡,
方药:
达源饮加味:
槟榔10g 厚朴9g 草果6g 白芍13g 知母10g 黄芩10g 甘草5g 羌活10g 生地13g 银柴胡10g
注:
湿热毒邪,侵犯于半表半里之膜源,锢结不解,故发热缠绵,日哺较甚,或寒热往来。湿浊交阻于内,表气不得宣通,里气不能外达,故身体沉重,头重如裹,脘闷不饥。湿浊犯胃,胃失和降,故恶心欲呕,湿浊困脾,脾运失司,中焦不健,故便溏稀软。舌红,苔黄厚腻,脉象滑数均属湿热蕴结之象。
厚朴除湿消胀,理气散满;草果宣透伏邪;槟榔攻下破结,三药同行,可直入膜原,逐邪外出。瘟热疫毒之邪,内郁化火,最易伤阴,故以知母,生地滋阴,白芍敛阴。羌活胜湿;黄芩,银柴胡清热;甘草和中,调和诸药。

本文摘自《生命保健 中医治病妙诀要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61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风火牙痛

    (包括蛀牙痛)小苏打(或食碱)2克,加蜂蜜调成糊状,用棉球蘸后咬在痛处,立止,一日二次,一天可治愈。特效。

  • 验方治疗荨麻疹

    黑芝麻30克,黄酒15——30克。芝麻打碎,放杯中,加入黄酒,加盖,放锅中隔水蒸15分钟。每晚睡前1次服食芝麻酒。每日1剂,连食1周。

  • 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心脏现代名,中医悸怔喘肿属。心悸气喘和水肿,症状特征不可忽。风湿病邪犯血脉,伤及心脏病因生。 注:风湿性心脏病属中医“心悸”“怔忡”、“喘症”、“水肿”范围。以心悸,气喘,水肿…

  • 桂苓甘露散的功效与作用

    桂苓甘露散 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组成】 茯苓一两(30g) 甘草二两,炙(60g)  白术半两(15g)  泽泻一两(30g)  桂去皮,二两…

  • 紫苏麻仁粥

    [原料]苏子10克、火麻仁15克、粳米100克。[做法]先将苏子、火麻仁捣烂,加水研磨,滤取汁,与粳米同煮成粥。[用法]随意服用。[作用]润肠通便。适用于产妇体虚肠燥、大便干结难解…

  • 玉真散的组成,功效与作用

    玉真散 出自《外科正宗》 【组成】 南星 防风 白芷 天麻 羌活 白附子 各等分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热酒一盅调服,更敷患处。若牙关紧急,腰背反张者,每服三钱(9…

  • 脚出汗怎么办?中医治疗脚多汗的方法

    中医治疗脚出汗、多汗的验方:明矾5钱,热水2斤,一起溶化浸脚,一次10分钟,浸后让其自然晾干,一日1次,5天后脚汗正常。也可将复方新诺明药片压碎洒在鞋垫上,一周后即可痊愈。 治疗脚…

  • 四逆散治疗肝胆疾病新进展

    四逆散首见于《伤寒论》一书,乃东汉张仲景所创。原方由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等分所组成。此方为调和肝脾的常用代表方剂之一。用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

  • 白内障

    (晶体混浊、使视力下降)蛇壳1克,蝉衣3只,白菊花5克,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3次,连用20天可退翳明目,如能同时用早晨露水滴眼,效果更佳。忌吃酒、羊肉、狗肉。

  • 入冬怎样防治感冒

    伴着萧瑟秋风带来的阵阵寒意,进入了感冒多发的季节。感冒为常见病,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是由于感冒使机体抗病力下降而易于导致其它疾病,如感冒可以并发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窦炎、急性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