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小青龙汤医案一则

本文目录

1 小青龙汤的组成配方2 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3 小青龙汤医案一则4 附:小青龙汤方解小青龙汤的组成配方

【组成】生麻黄9g 炒白芍9g 细辛6g 干姜6g 炙甘草6g 桂枝9g 法半夏9g 北五味6g

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胸闷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者。

小青龙汤医案一则

【病案】陈某某,男,64岁,1999年1月6日诊。有咳喘宿疾,近3月来咳嗽喘闷痰多,且增大便秘结一症。大便1周至十余日一行,尚需口服果导片导泻。近1月来虽服果导片,亦不能便,常需灌肠或服泻下中药方可便出。屡经泻下后觉腹冷下坠,气短难续,而数日后又复便秘,患者深以为苦。刻诊:大便已6日未行,腹胀纳差,时有嗳气,头晕气短,咳嗽阵作,痰多清稀,舌淡苔薄白,脉弦滑。辨证为寒饮内停,肺失宣肃,大肠传导失司。治以温肺化饮,肃肺通腑。予小青龙汤加味:麻黄、五味子、白芍各9g,桂枝、干姜、半夏各12g,细辛、炙甘草各6g,炙紫菀15g。每日1剂,水煎服。服3剂咳嗽减轻,大便畅通。继服3剂咳嗽基本控制,饮食如常,大便保持每日1次。嘱其服金匮肾气丸、通宣理肺丸以巩固疗效(笔者注:通宣理肺丸药物组成有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茯苓、枳壳、黄芩,功可解表散寒,宣肺止嗽),并注意多食新鲜蔬菜。随访至1月23日便秘未再作。(摘自《山西中医》)
【分析】患者久有咳嗽喘闷痰多,后才见便秘一证,而且还挺严重。这两者有关联,还是完全独立的两个病呢?显然,前面的中医是按两个独立疾病去治疗的,用泻下剂专门通便。似乎有效,但屡治屡发,反而新增“腹冷下坠,气短难续”。这样下去可就麻烦了。一味地强行泄泻致伤脾胃阳气(大多数泻下药为寒凉)。患者不得不考虑换一个新的医生。西医治疗方法基本上已经标准化了,再去治还是按以前的方法,只得换一个中医,遂到该案作者处求治。作者判断这二者很可能是相关联的,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病失于肃降很可能导致大肠腑气不畅。笔者在临床上也有这样的体会,感冒,尤其是风热感冒的病人,有一部分会出现感冒后大便明显不够通畅,虽然还不至于便秘。而且这种大便不畅无需特别处理,感冒一治好,大便随之就顺畅了。感冒者,肺卫受邪。看来肺与大肠的这一层关系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该案作者推测这二者有联系,但先不治便秘,而先治肺病,在此案中是可取的。因为本来肺病日久在先,若便秘为肺病所致,治肺就是真正的求本了。幸好该患者便秘才6天,而其平时常常“1周至十余日一行”,应该还能撑个两三天,作者遂先以三剂治肺试探之。
治肺如何着手呢?该患者肺系症状有“咳嗽阵作,痰多清稀”,又“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其中痰多清稀而胸闷不显,是小青龙汤应用的关键症状。若是胸闷明显,可能二陈汤就更合适了(后面祛痰剂中将学到)。至于“腹胀纳差,时有嗳气,头晕气短”,病案不详,可能是屡下误治致伤脾气的虚胀,更可能以前宿疾时就有一定程度了,现在错误泻下更加重了。“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土虚又常不能生金,故凡见长期反复咳痰者,多不免还有脾胃的因素。既然考虑便秘是肺失肃降直接导致的,治肺是当务之急。若从脾胃根上治起,用参苓白术散的“桔梗上浮兼保肺”的思路,要考虑到“虚证难补”,取效较慢,便秘恐怕等不及了。所以作者几乎是用小青龙汤原方治肺,加了一个止咳而不碍邪的紫苑。方证切合,故效果很快,尤其是大便畅通得更快,并未用一味泻下的药物。可见,若见秘而泻,用的好像是“中药”,思路却仍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或辨证不精,轻则无效,重则害人。无论中医西医,勤奋学习是根本,更是责任。
该患者现症愈后,作者用治疗思路与小青龙汤很相似的通宣理肺丸,一方面考虑患者服丸剂较汤剂方便,另一方面是因为小青龙汤还未有成药销售,治法相近者可以代之。有学生跟某老抄方,老前辈说:“看看,这就是用的××方。”学生一看却不是。其实这位老前辈已经吃透了这个方,他用的是这首方的治疗思路。学方剂时,学方中所寓之法比记方剂本身更为重要,而不可拘泥于方中药物。如地龙若仅取其通络,则可用全蝎代之,药虽已变,法并未变。至于作者用金匮肾气丸扶正固本以善后,笔者持保留意见。气虚固然存在,却并无肾气虚表现。腹冷下坠,正是误泻伤脾、脾阳不足、中气下陷的表现,可以考虑用参苓白术散或补中益气汤加减,自制丸剂调理。无制丸服务的地区,加减调整药物后,可采取两日一剂或三日一剂煎汤,如此调理一月。此患者必有虚,扶正善后应是必然措施,否则极易复发,切记。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一书

附:小青龙汤方解小青龙汤作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一直广为流传,小青龙汤虽为解表剂,但在解表的同时还能温化体内的寒饮。而且它还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导致的喘咳的常用方。身体内素有水饮内停的人,痰湿较重,那么平时就会有痰多清稀的症状。这样的人一旦感受了风寒,必定不能单纯的用解表药。在解表的同时还须温化体内的寒饮。一般这样的人,在感受风寒后,具体症状常常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并伴有喘咳。咳的痰多清稀而且量多。胸腹部痞闷胀满。还伴有干呕等症状。有时候喘咳甚至不能平卧,或者伴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小青龙汤治外寒内饮证是自古以来就被大家所证实了的,它不仅能治,而且效果还非常好,而它治疗外寒内饮证效果之所以这么好,关键在于它的配伍之精妙,小青龙汤一共八味药,分别是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按君臣佐使分,麻黄、桂枝为君药,干姜、细辛为臣药,半夏、五味子、芍药为佐药,炙甘草为使药。麻黄、桂枝辛温,两药相须为用,可发汗解表。麻黄还可以开宣肺气,治疗喘咳之证;桂枝化气行水,以利体内原本就有的水饮。干姜性热味辛,细辛性温味辛,两药合用可温肺化饮,而且这两味药药性是发散的,也可帮助麻黄、桂枝解表祛邪。半夏辛苦而温,可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以止呕。但是如果原本体内就有痰湿水饮的人,脾肺两脏原本就虚,如果单纯的只用辛温的药来治疗水饮的话,辛散的药性可能会耗气,温燥的药性又可能会伤津。那么这时就需要加上酸甘的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这两味药与辛散的药相配伍,散中有收,既利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又可增强全方止咳平喘的作用,还可以防止这些辛散、温燥的药耗气伤津。炙甘草原本就可益气和中,而且炙甘草可以调和诸药辛散酸收的药性,使诸药既有条不紊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以达到解表化饮的治病作用,最终可以实现全方表里双解。小青龙汤最大的配伍特点是辛散和酸收同用,所以散中有收。温化水饮和收敛肺气相配,令开中有合,可以实现发散而不伤正,敛肺又不留邪的治病效果。正是因为上述的这些精妙的配伍特点,最终使得小青龙汤成为流芳百世的经典方剂。

相关文章:

小青龙汤治疗哮咳80例临床观察小青龙汤加减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小青龙汤条文,配方,方歌方解,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61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男女科5000金方》

    作品目录一、性欲篇二、房事篇三、犯房篇四、嗣育篇五、男病篇六、月经篇七、带下篇八、胎孕篇九、产后篇十、乳病篇十一、前阴篇十二、性病篇十三、虚劳篇十四、更年篇十五、杂治篇十六、美容篇…

  • 旋覆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旋覆花的临床应用经验

    旋覆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旋覆花的头状花絮,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常用的化痰止咳药。根据前贤的经验结合余老临床实践,兹论述如下:   1.旋覆花有宣降肺气的功效 如《南阳活人书》…

  •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加减及功效

    补阳还五汤,源于医家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等功用。由生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川芎一钱、红花一钱、桃仁一钱组成。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 补脾益胃法治疗脐痈

    少数脐痈病深殊,粘液尿液脐孔出。感染毒邪湿疹起,肿胀疼痛脓臭秽。胬肉高突口不收,条索硬结脐瘘成。患者面黄肢乏力,补脾益胃治相宜。参苓术芪赤白芍,半夏陈皮麦楂曲。外治参照一般痈,瘘管…

  • 民间用豆腐治病验方

    1.治痢疾:取豆腐切片用醋煎食之,每日2次。2.治便血:取豆腐渣在锅中炒焦,研细,用红糖水送服10~15克,日服2次。3.治脚膝肿痛:取豆腐渣炒热敷患处。4.治疥疮:取豆腐250克…

  • 白果蒸鸡蛋

    【来源】民间方【原料】鲜鸡蛋1个白果2枚【制作】将鸡蛋的一端开孔,白果去壳,纳入鸡蛋内,用纸粘封小孔,口朝上放碟中,隔水蒸熟即成。【用法】每日1次。【功效】敛肺气,止带浊。适用于妇…

  • 肺癌方二十一

    南北沙参各、天冬、麦冬各30克,瓜蒌皮、大贝、桑白皮各15克,仙鹤草、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小蓟炭10克,半枝莲20克。水煎服,日1剂。本方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方,功能…

  • 内补黄芪汤组成,方歌,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医案

    【组成】炙黄芪 麦冬各15g 人参 熟地 茯苓 炙甘草各6g 白芍药 当归 川芎 远志 官桂各3g 姜、枣各10g 【方歌】内补黄芪地芍冬,参苓远志加川芎,当归甘草官桂并,力补痈疽…

  • 斑秃方二十

    蜀椒500克,生半夏、骨碎补各250克。将药研粗末,以白酒浸渍7日后,外用涂擦患处,每日3次,生发为止。

  • 温经汤加温味治疗宫寒不孕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 具有温经散寒,挟瘀养血,滋阴补肾等功效。主治冲任虚寒,寒凝瘀阻,虚中挟实之侯以温养气血 ,调补冲任。而宫寒不孕是妇科的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