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白散的组方分析及在儿科中的应用体会

【摘 要】 泻白散是治疗小儿肺热咳喘的经典方,本文从其药物组成、药物配伍归经、组方用药谈谈泻白散的组方原则及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体会,并分析验案一则以资举证。

泻白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又名泻肺散,方用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主治肺火皮肤蒸热,日晡尤甚,喘咳气急,热郁肺逆等症,是治疗小儿肺热喘咳的经典名方。吴又可云钱氏制泻白散治热病后与小儿痘后,外感已尽,真气不得归元,咳嗽上气者甚良。本文从其药物组成、药物配伍归经、组方用药谈谈泻白散的组方原则并浅谈其临床应用体会,并举验案一则附录如下。

原方记载泻白散药物组成为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 甘草炙一钱。用法为:剉散,入粳米一撮,水两小盏,煎七分,食前服。方中桑白皮性寒,味甘辛,归肺脾二经。《本经》云其“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药性论》中有“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五伤绝,利水道,消水气......内补不足”之说;《本草纲目》言“泻肺,降气,散血”。故桑白皮味甘可固元气之不足而补虚,味辛能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嗽,临床中因实邪郁肺,肺窍不得通畅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均可借桑白皮之性渗之散之。地骨皮甘淡而寒,入肺、肝、肾经。《别录》言“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虚极,......利大小肠”;《本草纲目》云“去下焦肝肾虚热”;王好古言其可“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此物甘淡而寒,凉而不俊,可理虚劳,气轻而辛,可以清肺,平补下焦,可使精血充而邪火自退,肝肾虚热者宜之,其入泻白,清金调气,故可疗肺热有余之咳嗽。粳米味甘性平,能益脾胃,除烦渴。《别录》言“主益气,止烦,止泄”;《滇南本草》言其“治诸虚百损,强筋,壮骨,生津,明目,益智”;粳米既可扶助胃气,又可防止诸药寒凉伤胃。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别录》云“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珍珠囊》云“补血,养胃”;故炙甘草既有和中益气,补脾胃不足之功,又有止咳润肺,调和诸药之用。

肺为娇脏而属金,其性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上逆则上焦郁热,气郁生涎,火郁生热,肺合皮毛,外生肌腠,则见皮肤蒸热;肺主治节,肺气不降,则见喘嗽气急,治此者,宜清之降之。泻白者,正金之令,驱气之逆,使金清则气肃。《医方考》云“肺火为患,喘满气急者,此方主之”。方中桑白皮性甘寒,专入肺经,以之为君,其皮可行皮,白能归肺,其甘寒之性皆能入肺而清热,且其根入土最深,能清而复降;地骨皮深入黄泉,为臣药,其甘寒之性能助君药泻肺中之伏火,又能入肝肾,凉血除蒸;二皮之用,皆在降肺气,肺气降则火自除也。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以扶肺气,共为佐使。此四药合用,组泻白之方,有清热而不伤阴,泻肺而不伤正的特点,共奏清肺泻热,宽气进食,止咳平喘之功。本方之特点为清中有润,泻中兼补,寓补于宣,对小儿“稚阴”之体有标本兼顾之功,故虽清肺而仍重固本,与肺为娇脏、不耐寒热的特点甚为吻合。以下附验案一则以资举证。

  验案分析

患儿刘某,男,4岁,于2015年3月16日就诊。主诉:咳嗽10余天。现症见:咳嗽,夜间咳甚,影响睡眠,有痰不会咯吐,鼻塞,流黄粘涕,无咽痛,无腹痛,平素纳可,大便偏干,小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处方:桑白皮9g 地骨皮9g 蜜款冬花9g 蜜紫菀9g 白前6g 炒紫苏子9g 石菖蒲9g 黄芩6g 甘草6g,5剂,日1剂,加粳米一小撮,水煎服200ml,少量频服。嘱患儿清淡饮食。药后咳嗽减轻,守上方去石菖蒲,加乌梅3g,蜜百合9g继服6剂。1月内随访未见复发。

按:咳嗽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肺部疾患,其致病原因较为复杂。近年来因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家长溺爱,喂养不当,患儿饮食多膏粱厚味,易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加之环境因素的变化,因此在临床中小儿肺热咳嗽病例并不少见。采用泻白散对此类病症进行治疗,可以缩短病程,疗效显著。

作者简介:郑彬茹(1990-),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在读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70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大便下血,肛门灼热,烦躁不宁

    湿热化燥血妄行,大便下血躁不宁。肛门灼热舌质绛,脉多细数急解毒。犀地加味解毒热,凉血止血功效殊。犀角丹皮细生地,白芍银翘茜草榆。便血不止面苍白,汗出肢冷脉细微。气虚欲脱症危重,独参…

  • 治疗久咳的中药方剂

      1.久年咳嗽单方歌 久年咳嗽常呻吟,冬花细末裹烟熏。连吸几次即清爽,不妨一试便分明。 注:冬花研细末,裹如纸烟状,或烧灰熏之皆可。   2.久咳不止单方歌 风寒郁肺咳不休,影响…

  •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方

    【组成】口服基本方:党参18-24g,白术10-15g,肉豆蔻10g,葛根10g,黄芪15g,补骨脂15g,木香6g,白头翁24-30g等。 灌肠液基本方:炮姜10g,地榆10g,…

  • 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金银花的副作用

    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金银花的副作用,金银花泡茶喝的功效与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2   金银花的副作用2.1   金…

  •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天竺黄的药理作用

    天竺黄的简介 天竺黄,是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   秋、冬二季采收。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的功效。 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

  •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1

    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

  • 人中白的功效与作用

    人中白一物,药店备有干品,其功用不外清热解毒、祛瘀止血之功。多用于咽喉肿痛、牙疳口疮、咯血衄血等症。邹老少年时于故乡无锡闻长辈言,凡有跌仆内伤者,以大鸭蛋一枚去壳后倾入男子夜间用以…

  • 镇肝熄风汤医案分析

    【组成】怀牛膝 生赭石(先煎)各30g 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生龟板(先煎)生杭白芍 玄参 天冬各15g 川楝子 生麦芽 茵陈各6g 甘草4.5g 【主治】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 针灸与心律失常的治疗

    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脏腑,阴阳,气血平衡失调所导致。针灸治疗心律失常,基本上是依据循经取穴原则,通过针刺作用,调节经络、脏腑之间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趋于相对平衡而达到治疗心律…

  • 针眼是怎么引起的,针眼的症状及中医治疗医案

    针眼的中医治疗医案一 李某某,女,22岁。初诊于1976年3月9日。左眼红肿疼痛已两天,时而发痒,烦渴多饮,口臭,便秘。症状:左眼上睑鲜红发亮,焮热肿胀,疼痛拒按。舌质红、苔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