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虫

九香虫
(《纲目》)

【别名】黑兜虫(《纲目》),瓜黑蝽(蔡邦华《昆虫分类学》),屁板虫(《药材资料汇编》),蜣螂虫、打屁虫、屁巴虫(《中药志》)。

【来源】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全虫。

【动物形态】九香虫
全体椭圆形,长1.7~2.2厘米,宽1~1.2厘米,体一般紫黑色,带铜色光泽,头部、前胸背板及小盾片较黑。头小,略呈三角形;复眼突出,呈卵圆形,位于近基部两侧;单眼1对,橙黄色;喙较短,触角6节,第1节较粗,圆筒形,其余4节较细长而扁,第2节长于第3节。前胸背板前狭后阔,前缘凹进,后缘略拱出,中部横直,侧角显著;表面密布细刻点,并杂有黑皱纹,前方两侧各有1相当大的"眉形区",色泽幽暗,仅中部具刻点。小盾片大。翅2对,前翅为半鞘翅,棕红色,翅末1.3为膜质,纵脉很密。足3对,后足最长,跗节3节。腹面密布细刻及皱纹,后胸腹板近前缘区有2个臭孔,位于后足基前外侧,能由此放出臭气。雄虫第9节为生殖节,其端缘弧形,中央尤为弓凸。

成虫越冬,隐藏石隙间。若虫无翅,成虫有翅能飞,均能食害瓜类植物。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冬、春二季捕捉。捕得后放罐内,加酒,盖紧,将其闷死,或置沸水中烫死,取出晒干或烘午。

【药材】干燥虫体呈六角状椭圆形而扁平,表面红棕色咸棕黑色,长约2厘米,宽约1.2厘米。头很小,呈类三角形。背部有膜质半透明的翅2对,将翅除去后可见背部橙红色,有节,近边缘有1毫米宽的边,棕褐色与棕色相间排列成节纹状。胸部的足多己脱落。腹部棕红色至棕黑色,有油光,每节近边缘处有突起的小点。质脆,折断后腹内有浅棕色油样粉状物。气如茴香,味微咸。以个均匀、棕褐色、油性大、无虫蛀者为佳。

主产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虫体含脂肪、蛋白质及甲壳质。脂肪中含有硬脂酸、棕榈酸、油酸。脂肪酸一部分是游离存在。其臭味来源于醛或酮,但未能分出。

【炮制】拣净杂质,筛去泥土,或用文火微炒用。

【性味】咸,温。

①《纲目》:"咸,温,无毒。"

②《本草新编》:"味甘辛,气微温。"

【归经】入肝、肾经。

①《本草新编》:"入肾经。"

②《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元阳不足。用九香虫一两(半生焙),车前子(微炒)、陈桔皮各四钱,白术(焙)五钱,杜仲(酥炙)八钱,人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钱五分,以盐开水或盐酒磅下,早晚各服一次。

①《纲目》:"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

②《本草新编》:"兴阳益精。"

③《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神经性胃痛,腰膝酸痛,胸脘郁闷,因精神不快而发胸窝滞痛等症,配合其他强壮药同服有效。"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宜忌】阴虚阳亢者慎服。

【选方】①利膈间滞气,助肝肾亏损;九香虫一两(半生半熟),车前于四钱(微炒),陈皮四钱,白术五钱,杜仲八钱(酥炙)。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钱五分,盐白汤或盐酒送下,空心服,临卧仍服一次。(《摄生众妙方》乌龙丸)

②治胸脘胁痛:九香虫三两,炙全蝎二两。研末,蜜丸,每丸一钱重。每次半丸,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78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茶树根_茶树根服有什么禁忌_茶树根吃多了有什么影响

    基础信息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强心利尿;活血调经;清热解毒。主心脏病;水肿;肝炎;痛经;疮疡肿毒;口疮;汤火灼伤;带状疱疹;牛皮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茶Ca…

  • 白皮

    白皮(《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牛千斤。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腾冲卫矛的树皮。 【植物形态】腾冲卫矛灌木。枝灰白色,有纵纹,粗糙;小枝多叶柄着生之痕迹。叶对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 青羊参

    青羊参(《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白石参、毒狗药(《云南中医验方》),青阳参、地藕、小白蔹(《云南中草药选》),闹狗药、牛尾参(《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萝藦科植物青羊…

  • 薜荔

    薜荔(《本草拾遗》) 【异名】木莲藤(《日华子本草》),辟萼(《质问本草》),石壁莲(《植物名汇》),木瓜藤、膨泡树、饼泡树、壁石虎、木壁莲(《中国树木分类学》),爬墙虎、风不动(…

  • 樱桃水

    樱桃水(《纲目拾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新鲜果实,经加工取得之液汁。植物形态详"樱桃"条。 【制法】用鲜樱桃数斤,装入磁坛内封固,埋入土中,约深1米许,经7~10天取出,…

  • 地菍

    地菍(《岭南采药录》) 【异名】山地菍(《生草药性备要》),地茄(《植物名实图考》),铺地锦(《岭南采药录》),地吉桃、地葡萄、地红花(《广西中兽医药植》),古柑、苦含(《闽南民间…

  • 狗胆

    狗胆(《本经》) 【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胆,动物形态详"狗肉"条。 【性味】苦,寒。 ①《本经》:"平。" ②《药性生论》:"味苦,有小毒。" ③《玉楸药解》:"味苦,性寒。" 【…

  • 肺心草

    肺心草(《云南中草药》) 【异名】梅花草、白侧耳。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突隔梅花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突隔梅花草多年生草本,高10~45厘米。基生叶厚纸质,肾形或心形,长2.5…

  • 皂荚根皮

    皂荚根皮(《纲目》) 【异名】木乳(《普济方》)。 【来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根皮,植物形态详"皂荚"条。 【采集】秋、冬采收。 【化学成分】同属植物山皂荚的树皮、根含少量生物碱三刺…

  • 鱼眼草根

    鱼眼草根(云南) 【来源】为菊科植物小鱼眼草的根,植物形态详"鱼眼草"条。 【性味】辛甘,温。 【功用主治】利小便,治五淋溺时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炖肉,0.8~1两。